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314,分1755页显示  上一页  263  264  265  266  267  269  270  271  272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厉文翁(圣锡 小山 )
林道玖(妙道真人 )
林光世(逢圣 水村 )
刘黻(声伯、升伯 蒙川、质翁 世称 蒙川先生 忠肃 )
释至温(别称 全一温 至温 其玉 全一 )
王氏
王希淮(同甫 槐坡居士 )
吴浚(允文 山西 )
张镇孙(鼎卿 粤溪 )
赵孟溁(君泽 直斋 )
赵希棼(东山 野仙 )
陈人杰(经国 刚父 龟峰 )
程元岳(远甫 山窗 )
胡仲弓(苇杭、苇航 希圣 )
纪应炎(伯明 后坡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厉文翁,字圣锡,号小山,婺州(今浙江金华)人。理宗淳祐十二年(一二五二)以太府少卿兼知临安府。宝祐元年(一二五三)知绍兴府。二年,改知庆元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再知绍兴府、临安府(《宝庆四明志》卷一)。景定元年(一二六○)为两浙制置使。二年,除沿海制置使、知庆元府。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致仕(《宋史·宰辅表》三)。事见《咸淳临安志》卷四九。今录诗四首。
林道玖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7 【介绍】: 宋临高人,号妙道真人。幼好老庄言,及长,结茅于香林,栖迹修真。相传尝以履掷水,化为鱼;或腾身轻举数十丈,竖旗剑于空中。乡人名其所居为崇真堂,肖像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逢圣,号水村。理宗淳祐十一年,以《》学召赴阙,充秘书省检校文字,迁校勘。官至朝请大夫直秘阁。有《水村易镜》。
全宋文·卷八○二二
林光世,字逢圣,号水村,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淳祐十一年理宗览其所著《易范》,诏召赴阙,充秘书省检阅文字。宝祐二年特添差浙西提举司干办公事。后以将作丞知潮州。开庆元年召为都官郎中,迁将作监。景定元年除浙东提举,时暂兼权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二年,赐同进士出身,除司农少卿,兼史职。著有《水村易镜》一卷(存)、《景定嘉言》二十篇。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会稽续志》卷二,《宋史》卷四三《理宗纪》,《经义考》卷三五,雍正《福建通志》卷六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7—1276 【介绍】: 宋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全宋诗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全宋文·卷八一五七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字升伯,号蒙川,又号质翁,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淳祐十年年三十四,试入太学,翕然有称。率同舍生上书攻丁大全,送南安军安置。后登景定三年进士第。咸淳三年拜监察御史,改正字,历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庆元府。八年,除刑部侍郎。九年试吏部尚书、兼中书舍人。丁母忧归。德祐二年,卫王是立为帝,召黻为参知政事,随入广。及罗浮,以疾卒,谥忠肃。著作存《蒙川先生遗稿》十卷。见《宋史》卷四○五本传,又卷四七《瀛国公纪》。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至温。字其玉。号全一。生邢州郝氏。幼聪敏异尝。六岁见寂照和尚。照曰。汝其为释氏乎。师心许之。会照避乱。去隐辽西。乃礼照弟子辩庵讷。而祝发焉。无还富公。开法万寿。涖众甚严。师不以为忤。与十僧同往佐之。寻为万松侍者。以才气过人。稍不容于众。然博记多闻。百家之言。罔不该涉。又善草书。有颠素之遗法。凡万松偈颂法语。一闻辄了之。遂得法焉。尝使代应对。谈锋不可犯。太保刘文贞公。长师一岁。少时相好也。荐师可大用。世祖召见与语。大悦。将授以官。辞曰。天下佛法流通。僧之愿。富贵非所望也。慰而遣之。世祖征云南还。文贞为言。锡师号。曰佛国普安大禅师。总摄诸路僧事。刻印以赐。师锐意卫教。凡僧之田庐。见侵于豪富及他教者。皆力归之。驰驿四出。周于所履。必获其志乃已。或劝之少憩弗懈也。宪宗末年。僧道士。各为违言以相倾。上命聚讼于和林。剖决真伪。师从少林诸师辩之。道士义堕。自是法教大兴。僧徒赖之。师遂纳印辞职。每岁赐金。辄缘手尽。世味泊如也。以至元丁卯。终于桓州之天宫寺。当盛暑。仪形如生。异香馥郁。停三日火浴之。心舌牙齿不坏。人掊其地深数尺。皆得舍利云。世寿五十一。僧腊四十。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禅师名至温。字全一。邢州郝氏子。为天童如净禅师。八世之裔也。性敏捷。不易出语。语则合度。六岁从万松秀禅师。祝发为大僧。是时万松之庭。多俊杰。会伪金章宗明昌四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四年癸丑)。召秀说法于内廷。其王亲贵戚罗拜求示。秀俱无言说。惟合爪当膺而已。温大疑其所以。乃请问于秀公。秀公拂之。温益疑。遂心计曰。至道虽玄。非言莫显。师于佛法。得无吝乎。一日见僧问。秀曰。是处是慈氏无门无善财为甚道。琉璃殿上无知识。秀厉声曰。折却殿了。与你相见。温不觉失笑。秀顾温曰。笑甚么。对曰。可惜打破瓦。秀曰。打破后如何。温又无语。然温博学强记。与雪庭𥙿公。往还辩论。裕每誉之。秀公迁大都。仰山之栖隐寺。丞相耶律楚材。常问道栖隐。因与温甚善。会同学林泉伦上座。出住万寿。温以大事未了为愧。且忧愤成疾。久之乃得秀公之旨。于是机不可撄。秀公暮年常课华严。门下得法者。虽一百二十人。惟温最惬公意。其金都应酬。悉以温代之。秀公殁。会元主伐金。温开法华严。林泉伦继席报恩。其道价齐重于京都。元主研究三教典籍。以为宋徽宗不业三教正经。佞于方士丹升之说。以至亡国。诏有实学之士。较诸道藏伪撰。除道德南华外。尽行烧燬。命林泉伦于大都悯忠寺举火。是日倾都传闻。士庶毕集。伦乃以火炬打圆相云。诸仁者只如三洞灵文。还能證此火光三昧也。无如斯会得。家有北斗经枉。教人口不安。宁其或未然。从此灰飞烟灭。后任伊到处觅天尊。急著眼看。便烧之。众口杂然。称正时。至元庚申也(即南宗景定元年)。元主将西征有嫉我教者。遂奏议曰。释氏虽托方外。然多忠烈之辈。今五台等处。僧徒有能咒术武略及膂力者。宜募为部伍。扈从西征。可为开国之一助也。温闻大惊。乃顾楚材。而折其说。楚材亟白元主曰。释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杀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證鹅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行。虽死不犯。用之从军。岂其宜乎。若不循法律者。必无智行在。彼既违佛制。在此岂终王事哉。一举两失。实不可也。元主遂然之。太保刘秉忠以僧服而辅元主。元主甚敬之。忠曰。臣乃宇宙之废品耳。何当圣眷。此有万松秀禅师之高弟。名曰至温。唱曹洞宗旨于上都华严寺。其学兼内外。道贯天人。陛下若诏而宾之。必充扩仁风。为苍生之依赖也。于是温入内廷。与元主朝。夕论道。元主尝恨相见之晚。河北诸禅刹。自宋政和以来。加之辽金壬辰兵。秽祖庭。未得兴复。元主敕立禅僧为主持。于是三河寺院。沛然兴矣。燕赵秦晋之间。洞室宗风大鬯。皆温之力也。温居内庭。三载如一日。辞还。锡号佛国普安大禅师。至元丁卯五月(即南宋度宋三年)。示疾。沐浴更衣而逝。异香三日。茶毗。舍利无数。四众分塔而祀之。 赞曰。朝生凤雏。自与千岁玄鹤。同途而异辙。余观温公。驱乌于万松之庭。其胸中固已吞云。梦八九耳。及演化大都。果远出群贤之上。然兵火之馀。能使王公贵人。信有此事。非冰霜洁行。不足以感之。今人独味万松评唱之语。而不闻公有回天之力。何哉。余故表而出之。为洞宗之威凤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氏(?~一二七七),临海(今属浙江)人。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元兵陷城被虏。次年挈行至嵊县,投崖自尽。事见清康熙《嵊县志》卷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希淮(一二一七~一二七五),字同甫,号槐坡居士,安成(今江西安福)人。恭帝德祐元年卒,年五十九。事见《吾汶稿》卷九《先父槐坡居士事状》。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吴浚(?~一二七七),字允文,旴江(今江西南城)人。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文天祥以同都督出镇江西时,浚为其军参赞。次年于汀州降元,未几奉元军命至漳州劝降天祥,被缢杀(《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传》)。有《吴允文集》一卷。今录诗三十三首。
全宋文·卷七九二九
吴浚(?——一二七七),字允文,自号山西,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以文称,登开庆元年进士第。初由临安府教授为国子监书库官,迁宗学谕,以言去,踰年得监华州西岳庙。景炎元年,益王是立于福州,陈宜中为左相,与浚有旧,遂引之自沿江制置司参议官登朝为秘书丞,徙太常丞,兼检详度支,又兼翰林权直。寻命为侍郎、江西招讨制置使,奉密诏出兵,欲取江西。兵败于南丰,退走瑞金。二年正月,弃瑞金遁,还汀州。二月,以汀州降于元,为元军至漳州说降文天祥,天祥斩之。见《隐居通议》卷一七、二二,《宋史》卷四七《二王纪》,《通鉴续编》卷二四,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海人,字鼎卿,号粤溪。少博学强记。度宗咸淳七年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出通判婺州,迎养双亲。恭帝德祐元年元兵至,因奉父母归,被幼落职。端宗景炎元年诏起为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次年,逐退元兵,复广州,诏褒赏。至冬,元兵复会师攻广州,因力不支,被执而死。文天祥以诗悼之。
全宋诗
张镇孙(?~一二七七),字鼎卿,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寻通判婺州。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因弃城罢。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起为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二年,元兵陷广,被执北行,死于大庾。事见《广州人物传》卷一○。今录诗八首。
全粤诗·卷四五
张镇孙(一二三五 — 一二七八),字鼎卿,号粤溪。南海(今广州市)人。自幼刻苦读书,以博学强记闻。宋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状元,权相贾似道欲示恩结纳,镇孙不为谢,人服其不阿。初授秘书监正字,迁校书郎 。以不附权势,出判婺州。宋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至,相臣请和,太后纳降,百官奔散,镇孙遂弃官奉亲归粤。次年,宋端宗立,建号景炎,航海幸闽、广间。广州海上溃军奉镇孙为帅,又纠结乡兵,与都统凌震分东西二路,誓图恢复。诏以镇孙为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委以军事,出兵收复广州。元兵复至,镇孙率战船二千馀艘迎战于珠江,兵败被执。景炎三年(一二七八),被解北上,至大庾岭,道死殉国。文天祥闻而为诗悼之。镇孙有《见面亭遗集》。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黄佐《广州人物传》卷一〇有传。
全宋文·卷八三四○
张镇孙(?——一二七七),字鼎卿,广州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咸淳七年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通判婺州。德祐元年元兵至,奉父母归,被劾落职。景炎初起为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次年击退元兵复广州。是年冬,元兵会师攻广州,被执而死。见《宋季忠义录》卷八,《南宋书》卷六○,《广州人物传》卷一○。
赵孟溁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三二三
赵孟溁(?——一二七七),字君泽,号直斋。太祖十一世孙,与璹子,孟坚从弟。宋末与文天祥同起兵,为都督府咨议官。景炎二年七月,元兵突至,与天祥走永丰,战死。见《宋史》卷二一六《宗室世系表》二,《宋季忠义录》卷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希棼,字东山。太祖九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五)。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丁父忧居丧寓越(《吹剑录》外集)。
全粤诗·卷四九
赵希棼,号东山,一号野仙。东莞人。宋宗室,系出濮邸。博学能诗,性高古不谐流俗,遇谈故宋之事,则掩耳不闻。其志行汗漫,视世间事无足当其意。曾登凤凰台以抒怀抱。每凭高瞻望厓山之云,则悲歌慷慨,潸然泪下。逢山水胜景,辄留诗刻。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明张二果《东莞县志》卷五有传。诗二首。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陈人杰(1218-1243) 一名经国,字刚父,号龟峰。闽人。有《龟峰词》。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程元岳(一二一八~一二六八),字远甫,自号山窗,歙县(今属安徽)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真州司户参军。四年,改沿江制置司干办。开庆元年(一二五九),除太学录,继除武学博士。景定元年(一二六○),添差通判建康府。二年,改江西安抚司参议。四年,除监察御史。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累迁工部侍郎。三年,出知太平州。四年卒,年五十一。著有《山窗集》,已佚。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三《工部侍郎程公元岳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八一五八
程元岳(一二一八——一二六八),字远甫,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元凤从弟。宝祐元年登第,授真州司户参军,改差沿江制置司干办公事。历史馆检阅、太学录、武学博士。景定初,率同僚上疏言时事,出通判建康府,改知兴化军。除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升权工部侍郎。咸淳四年,出知太平州,丁父忧,卒于家,年五十一。著有《山窗集》。见程子敬《工部侍郎程公元岳传》(《新安文献志》卷八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原清源人,字希圣,号苇航。以进士历官县令。不久罢归,浪迹以终。有《苇航漫游稿》。
全宋诗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为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馀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为《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为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纪应炎(一二一八~?),字伯明,遂溪(今属广东)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三十九。调琼山簿,迁知南海县。事见《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二、明正德《琼台志》卷三○。
全粤诗·卷四五
纪应炎(一二一八 — ?),字伯明,号后坡。雷州遂溪人。少时读书于湖光岩。宋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三十九。调澄迈主簿,在任间有馈白金十两于米中者,即遣还之;又募民塞海得田千亩,以付县学为诸生费。后知南海县,执法不阿,与经略冷觉斋不合,乃自书桃符云云。事见《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二,明上官崇正德十六年《琼台志》卷三○、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