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毡帐(氈帳)
亦作“氊帐”。
(1).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昔在 江 南,不信有千人毡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氊帐起自 北朝 穹庐之制,请皆不设,惟於堂室中置帐,以紫綾幔为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 清 纳兰性德 《唆龙与经岩叔夜话》诗:“谁持花间集,一灯氊帐里。”
(2).毡制帷幔。 唐 白居易 《别毡帐火炉》诗:“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漢語大詞典》:毡庐(氈廬)
亦作“氊庐”。
(1).即毡帐。新唐书·北狄传·奚:“逐水草畜牧,居氊庐,环车为营。”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宿造毡庐开,行逢猎骑合。” 清 赵翼 《潞江》诗:“经年马背安居地,每夕氊庐托宿家。”
(2).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西穷版屋,北罄毡庐。”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二:“一辞椒屋风尘远,去託氊庐沙磧深。”参见“ 毡帐 ”。
《漢語大詞典》:毡帐(氈帳)
亦作“氊帐”。
(1).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昔在 江 南,不信有千人毡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氊帐起自 北朝 穹庐之制,请皆不设,惟於堂室中置帐,以紫綾幔为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 清 纳兰性德 《唆龙与经岩叔夜话》诗:“谁持花间集,一灯氊帐里。”
(2).毡制帷幔。 唐 白居易 《别毡帐火炉》诗:“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國語辭典》:毡房(氈房)  拼音:zhān fáng
毡制的帐篷。元。施惠《幽闺记》第三出:「白草黄沙,毡房为住家。」
分類:毡帐
《漢語大詞典》:庐落(廬落)
(1).庐舍,房舍。《后汉书·冯衍传上》:“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后汉书·仇览传:“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李贤 注引广雅曰:“落,居也。”
(2).庐帐;毡帐。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迷吾 闻之,徙庐落去。”
《漢語大詞典》:毡幄(氈幄)
(1).即毡帐。宋书·后废帝纪:“晚至 新安寺 就 曇度道人 饮酒。醉,夕扶还於 仁寿殿 东阿毡幄中卧。”明史·陈寿传:“ 堂 ( 廖堂 )初奉詔製毡幄百六十间,赢金数万,将遗权倖。”参见“ 毡帐 ”。
(2). 匈奴 族以毡制的篷帐为居室,因用以借指 匈奴 王廷。后汉书·郑兴范升等传赞:“中世儒门, 贾 郑 名学。 众 ( 郑众 )驰一介,争礼毡幄。” 李贤 注:“毡幄谓 匈奴 也。” 唐 徐彦伯 《登长城赋》:“虽宠盈毡幄,而魂断 萧关 。”毡,一本作“ 氊 ”。
《漢語大詞典》:毡帐(氈帳)
亦作“氊帐”。
(1).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昔在 江 南,不信有千人毡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氊帐起自 北朝 穹庐之制,请皆不设,惟於堂室中置帐,以紫綾幔为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 清 纳兰性德 《唆龙与经岩叔夜话》诗:“谁持花间集,一灯氊帐里。”
(2).毡制帷幔。 唐 白居易 《别毡帐火炉》诗:“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漢語大詞典》:穹闾(穹閭)
穹庐;毡帐。史记·天官书:“北夷之气如羣畜穹閭。” 司马贞 索隐:“《天文志》作‘弓’字,音穹。盖谓以毡为閭,崇穹然。”
分類:毡帐
《漢語大詞典》:旃廗
毡帐。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 匈奴 无城廓之守……织柳为室,旃廗为盖。”
分類:毡帐
《國語辭典》:穹庐(穹廬)  拼音:qióng lú
1.蒙古人所住的毡帐,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状似天,因而称为「穹庐」。《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北齐。无名氏〈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因匈奴多住穹庐,故以穹庐为匈奴的代称。《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唐。陈鸿《东城老父传》:「上皇北臣穹庐,东臣鸡林,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三岁一来会。」
《漢語大詞典》:穷庐(窮廬)
(1).古代游牧民族住的毡帐。亦指北方边区少数民族。《淮南子·齐俗训》:“譬若舟车、楯肆、穷庐,故有所宜也。” 明 无名氏 《精忠记·骄虏》:“日落穷庐暗,打辣酥满斟,醉酣。”《隋唐演义》第三五回:“到家乡只梦中,见君王只梦中,明日里捱到穷庐。料道今生怎得归往,情黯黯拨乱宫商……但愿和亲保太平,永享!”参见“ 穹庐 ”。
(2).贫贱者居住的屋。 三国 蜀 诸葛亮 《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叹穷庐,将復何及!”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國語辭典》:毳幕  拼音:cuì mù
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韦韝毳幕,以禦风雨。」唐。王维 兵部起请露布文:「毡裘之长,思向风以无阶;毳幕之人,惟涂地而可获。」也称为「毳帐」。
《漢語大詞典》:穷庐(窮廬)
(1).古代游牧民族住的毡帐。亦指北方边区少数民族。《淮南子·齐俗训》:“譬若舟车、楯肆、穷庐,故有所宜也。” 明 无名氏 《精忠记·骄虏》:“日落穷庐暗,打辣酥满斟,醉酣。”《隋唐演义》第三五回:“到家乡只梦中,见君王只梦中,明日里捱到穷庐。料道今生怎得归往,情黯黯拨乱宫商……但愿和亲保太平,永享!”参见“ 穹庐 ”。
(2).贫贱者居住的屋。 三国 蜀 诸葛亮 《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叹穷庐,将復何及!”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國語辭典》:穹庐(穹廬)  拼音:qióng lú
1.蒙古人所住的毡帐,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状似天,因而称为「穹庐」。《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北齐。无名氏〈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因匈奴多住穹庐,故以穹庐为匈奴的代称。《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唐。陈鸿《东城老父传》:「上皇北臣穹庐,东臣鸡林,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三岁一来会。」
《國語辭典》:毳帐(毳帳)  拼音:cuì zhàng
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新唐书。卷二一六。吐蕃传上》:「有城郭庐舍不肯处,联毳帐以居,号大拂庐,容数百人。」明。徐复祚《红梨记》第一四出:「他那里泣青山,投毳帐做了他乡鬼。」也称为「毳幕」。
《國語辭典》:拂庐(拂廬)  拼音:fú lú
吐蕃帐幕名。唐。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草轻蕃马健,雪重拂庐乾。」
《國語辭典》:毡包(氈包)  拼音:zhān bāo
1.中亚游牧民族用以居住的帐篷。以木条支撑,上覆兽皮、手织品等,顶部中央有圆形天窗,易于拆装。也称为「蒙古包」。
2.以兽毛或毛毡编制的袋子,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金瓶梅》第八回:「只见西门庆家小厮玳安,夹著毡包,骑著马,打妇人门首过。」《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两人坐了,两个长随跟著,一个抱著毡包,一直来到河下。」
《漢語大詞典》:毡幕(氈幕)
亦作“氊幕”。 即毡帐。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穹庐毡幕,抵北闕而为营; 乌孙 天马,指东都而成阵。” 宋 姜夔 《翠楼吟》词:“新翻胡部曲,听氊幕元戎歌吹。”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氊幕遶牛羊,敲冰饮酪浆。”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近处是 呼韩邪单于 在夏天游憩的地方,一面矮墙似的绣花毡幕。毡幕是为单于巡行的,围成一块露天的行殿。”参见“ 毡帐 ”。
分類:毡帐
《漢語大詞典》:毡帐(氈帳)
亦作“氊帐”。
(1).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昔在 江 南,不信有千人毡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氊帐起自 北朝 穹庐之制,请皆不设,惟於堂室中置帐,以紫綾幔为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 清 纳兰性德 《唆龙与经岩叔夜话》诗:“谁持花间集,一灯氊帐里。”
(2).毡制帷幔。 唐 白居易 《别毡帐火炉》诗:“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漢語大詞典》:毡屋(氈屋)
亦作“氊屋”。 即毡帐。南史·夷貊传下·滑国:“﹝ 滑国 ﹞无城郭,毡屋为居,东向开户。” 宋 刘克庄 《大梁老人行》:“ 大梁 宫中设氊屋, 大梁 少年胡结束。” 宋 文天祥 《保州道中》诗:“牛车过不往,氊屋行相望。” 清 曹寅 《田梅岑自南城来却赠》诗之一:“易眠氊屋煖,相待草桥开。”参见“ 毡帐 ”。
分類:毡帐
《漢語大詞典》:毡帐(氈帳)
亦作“氊帐”。
(1).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昔在 江 南,不信有千人毡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氊帐起自 北朝 穹庐之制,请皆不设,惟於堂室中置帐,以紫綾幔为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 清 纳兰性德 《唆龙与经岩叔夜话》诗:“谁持花间集,一灯氊帐里。”
(2).毡制帷幔。 唐 白居易 《别毡帐火炉》诗:“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