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2,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毛公一挺
毛咕
毛骨珊珊
毛骨悚然
毛骨耸然
毛骨竦然
毛孩
毛大户
毛钞
毛碴
毛槎
毛板
毛边书
毛边纸
毛兵
《分类字锦》:毛公一挺
李白 毛公一挺剑,楚赵两相存。
分类:
《國語辭典》:毛咕  拼音:máo gu
北平方言。指心生畏惧而惊慌。如:「听鬼故事,不免毛咕。」
《分类字锦》:毛骨珊珊
宋无 鹤诗 毛骨珊珊白雪清,千年世上顶丹成。
分类:
《國語辭典》:毛骨悚然  拼音:máo gǔ sǒng rán
形容极端惊惧害怕。《西游记》第一○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几句说的两个书办毛骨悚然,一场没趣,扯了一个淡,罢了。」也作「毛骨竦然」、「毛骨耸然」、「毛发悚然」。
《國語辭典》:毛骨耸然(毛骨聳然)  拼音:máo gǔ sǒng rán
形容极端惊怕。《西游记》第三七回:「唐僧见说是鬼,諕得觔力酥软,毛骨耸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行修听罢,毛骨耸然,惊出一身冷汗。」也作「毛骨悚然」。
《國語辭典》:毛骨竦然  拼音:máo gǔ sǒng rán
形容害怕战慄。《精忠岳传》第六五回:「忽然一阵阴风,将灯球火把,尽皆吹灭。众军士毛骨竦然,乌天黑地,那里去捞得,却往四下里去寻火。」也作「毛骨悚然」。
《漢語大詞典》:毛孩
面部或全身生有长毛的小孩。为遗传上的一种返祖现象。
《漢語大詞典》:毛大户
明 代 北京 方言。指狐。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民风二》:“鼠曰夜磨子;狐曰毛大户。”
分類:北京
《漢語大詞典》:毛钞(毛鈔)
藏书家 毛晋 的钞本。 毛晋 , 明 末 常熟 人,藏书八万四千余册,建 汲古阁 、 目耕楼 以储之,多 宋 元 旧刻本。生平好钞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因称之为“毛钞”。
《漢語大詞典》:毛碴
指金属制品表面不光洁、刺手的部分。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新任务》:“零件做好了,就是表面有许多毛碴,不够漂亮。我想再磨光一点。”
《漢語大詞典》:毛槎
剪后留下的短毛。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我看了看剪过的地方,毛槎整齐,光堂平滑。”
分類:后留留下
《國語辭典》:毛板  拼音:máo bǎn
毛竹做成的板子。主要用来刑罚犯人。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既是儒户,与我吟诗。若吟的好,便饶恕你,吟的不好,一百大毛板一个。」《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徐爷别了列位官员,分付手下,取大毛板伺候。」
《漢語大詞典》:毛边书(毛邊書)
装订成册后不加裁切的图书。精装和平装书,都有采用毛边形式的。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我喜欢毛边书,宁可裁。”
《國語辭典》:毛边纸(毛邊紙)  拼音:máo biān zhǐ
写字用的纸。产于福建省将乐县及江西省泰和县等地。以竹纤维制成,质细嫩,面平滑,微带淡黄色;毛笔书写,著墨即显;木版印刷,纤微毕现。相传明代毛氏汲古阁印书,即定制此种纸,故称为「毛边纸」。简称为「毛边」。
分類:纤维维制
《漢語大詞典》:毛兵
“ 毛葫芦兵 ”的省称。 明 唐顺之 《海贼分道侵突疏》:“又据 刘景韶 报,续到 倭 寇,十九日辰时,毛兵交战不利。”明史·张经传:“请募 江 浙 义勇, 山东 箭手,益调 江 、 浙 、 福建 、 湖 广 漕卒, 河南 毛兵。”参见“ 毛葫芦军 ”。
《漢語大詞典》:毛葫芦军(毛葫蘆軍)
元顺帝 时召募的一种地方地主武装。其作用略同于团练。 明 代沿其制,尝用以抵抗 倭 寇和镇压农民起义军。元史·朵尔直班传:“会盗起 河南 ……募民为兵,出库所藏银为大钱,射而中的者赏之,由是人皆为精兵。 金 商 义兵以兽皮为矢房,状如瓠,号毛葫芦军,甚精鋭。列其功以闻,赐敕书褒奬之,由是其军遂盛,而国家获其用。”亦称“ 毛葫芦兵 ”、“ 毛胡芦兵 ”。元史·顺帝纪六:“立 南阳 、 邓州 等处毛胡芦义兵万户府,募土人为军,免其差役,令讨贼自效。因其乡人自相团结,号毛胡芦,故以名之。” 清 戴笠 《怀陵流寇始终录》卷五:“癸亥, 磁州 道 祝万龄 以毛葫芦兵八百人至,贼走 陵川 。毛葫芦,矿徒也。其头目称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