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毛笔字(毛笔字)  拼音:máo bǐ zì
用毛笔书写的字。如:「这一排斗大的毛笔字写得可真好。」
《漢語大詞典》:锥花(錐花)
毛锥之花。毛笔字的美称。 吕振羽 《甲辰元旦试笔》诗:“脑力衰頽羡岁华,倔强犹欲看锥花。”
《國語辭典》:执笔(執筆)  拼音:zhí bǐ
拿笔,指写字或作文。汉。刘向《列女传。卷五。珠崖二义》:「关吏执笔书劾,不能就一字。」《魏书。卷八一。山伟传》:「二十许载,时事荡然,万不记一,后人执笔无所凭据。」
《漢語大詞典》:执笔法(執筆法)
写毛笔字持笔的方法。前人所传的执笔法一般采用 唐 陆希声 所传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擫”是大拇指指肚部分紧贴笔管;“押”是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笔管;“钩”是中指钩住笔管;“格”是无名指甲、肉相连处挡着笔管;“抵”是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助之。五指之力,相互配合,执住笔管,其力才得平衡。此外,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和肘悬起。这样执笔写字,笔锋中正,运转容易,字迹圆满得势。
《國語辭典》:双钩(雙鉤)  拼音:shuāng gōu
1.一种书法的描摹方式。用透明或半透明纸蒙在范本上,用细笔钩描帖字的点画外廓,称为「双钩」。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朱其背,肥瘦正得本体。宋。陆游 秋阴诗:「妙墨双钩帖,奇声百衲琴。」
2.一种中国画技法。用线条勾描物像轮廓,因以左右或上下二笔勾勒而成,故称为「双钩」。
3.双钩执笔法的简称。参见「双钩执笔法」条。
4.旧称缠足妇女的脚。
《國語辭典》:运腕(運腕)  拼音:yùn wàn
写毛笔字,利用手腕的上下提按和左右起倒以操纵笔锋,使笔毫平铺纸上。
《國語辭典》:中锋(中鋒)  拼音:zhōng fēng
1.一种运笔方式。写毛笔字时,不论如何运转,笔锋均保持在笔画的中间。也称为「正锋」。
2.篮球、足球等比赛时,担任中间前锋的队员。
《漢語大詞典》:描朱
亦称“ 描红 ”。 1.谓儿童初学毛笔字时,在一种印有红色楷字的习字纸上摹写。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描朱:“以上数语,凡乡学小童临仿字书,皆昉於此,谓之描朱。” 沈毓珂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好像学生写字一样,先‘描红’再‘临帖’,然后再集各家之长,创造自己独特的‘书法’。”
(2).比喻模仿。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张合》:“ 懋观 与 崔后渠 论诗。 崔 云:‘ 唐 人诗 郊 寒 岛 瘦 仝 怪,俱自成一家;今人诗皆是描红,未有自出机轴者。’”
《漢語大詞典》:尖锋(尖鋒)
指毛笔字的起笔露锋而呈棱角。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述书中:“盖人之腕本侧倚於几,任其势则笔端仰左尖成尖锋。” 清 包世臣 《跋荣郡王临快雪内景二帖》:“大凡 六朝 相传笔法,起处无尖锋。”
《國語辭典》:腕法  拼音:wàn fǎ
执笔写字时用腕的方法。有枕腕、提腕、悬腕三种。
《漢語大詞典》:仿格
亦叫仿格纸。儿童练毛笔字用的有格子的纸。有的印字,写时照描;有的无字,可临帖摹写。 许地山 《女儿心》:“你大概因为写的是‘王子去求仙,丹成上九天’的仿格,想着古人有这回事,所以也要仿效仿效。”
《國語辭典》:影格  拼音:yǐng gé
书法用语。儿童初习书法时,把写成的范本字铺在纸下描写,此范本字称为「影格」。
《漢語大詞典》:颖法(穎法)
指毛笔字的书写体。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五:“ 倭辰餘国 或横书,或左书,或结绳,或鍥木,唯 高丽 摹写颖法取正中华。”
《漢語大詞典》:执笔法(執筆法)
写毛笔字持笔的方法。前人所传的执笔法一般采用 唐 陆希声 所传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擫”是大拇指指肚部分紧贴笔管;“押”是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笔管;“钩”是中指钩住笔管;“格”是无名指甲、肉相连处挡着笔管;“抵”是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助之。五指之力,相互配合,执住笔管,其力才得平衡。此外,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和肘悬起。这样执笔写字,笔锋中正,运转容易,字迹圆满得势。
《國語辭典》:仿纸(仿紙)  拼音:fǎng zhǐ
幼童习字所用的纸。
《國語辭典》:红模子(紅模子)  拼音:hóng mó zi
儿童的习字用纸。纸上印有红色文字,儿童以墨笔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