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代宗大历间为给事中。善画山水、松石。曾作《松石图》于左省壁间,文士一时以诗称之。其落笔纵横,变易常法,颇多生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2—864 【介绍】: 唐郓州须昌人,字存之。博通经史,尤能歌诗。文宗大和六年举进士,及书判拔萃,为杜惊从事。悰入相,諴为侍御史。武宗时,出为磁州刺史。宣宗立,召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迁刑部侍郎。后为邠宁节度,开置屯田,召募军士,省度支钱数百万。改河东、宣武军节度使。懿宗时入为户部尚书,领度支。寻以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累迁中书侍郎、兵部尚书、集贤大学士。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咸通四年十二月卒于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3—864 字存之,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文宗大和六年(832)登进士第。又以书判拔萃。历佐使府。武宗会昌间,入为监察御史,旋出刺磁州。宣宗大中四年(850)除翰林学士。封平阴县男。六年,出为邠宁节度使。后历帅昭义、河东、宣武三镇。懿宗咸通元年(860)除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以疾辞相位。寻出为河中节度使。十二月二十三日(864年2月4日)卒于镇。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语林》卷三存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人,字刚中。擢进士第。累拜兵部侍郎。懿宗时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进中书侍郎。时毕諴同居相位,二人俱有雅望,世称曹毕。执政六年,后出为镇海节度使,徙河中。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确字刚中。河南人。开成二年登第。累拜兵部侍郎。咸通五年以本官同平章事。进中书侍郎。加右仆射。罢为镇海节度使。加太子太师。徙河中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8 【介绍】: 唐曹州冤句人。僖宗乾符初,与里人王仙芝聚众陷曹、郓、荆、襄。仙芝死,隶黄巢。后降高骈,从骈败巢于浙西。后骈惑于吕用之,师铎乃自称大丞相,与郑汉璋、张神剑等攻骈于扬州,杀之。众推秦彦为节度使,师铎为行军司马。后为杨行密所破,投秦宗衡,为宗衡部将孙儒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8—1005 【介绍】: 宋代州云中人,徙居郑州,原名士元,字舜举,改字仁叟。太祖乾德四年进士。历监察御史、知制诰、翰林学士。真宗景德初,契丹谋入境,应诏陈选将、饷兵、理财之策,被采纳。进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旋拜平章事。真宗赴澶渊亲征,士安扶疾从。和议既成,择良将守边,许通互市,量时制法,次第施行。卒谥文简。有文集。
全宋诗
毕士安(九三八~一○○五),一名士元(《嘉定赤城志》卷九),字仁叟,一字舜举(《武夷新集》卷一一《毕公墓志铭》、《隆平集》卷四本传),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太祖乾德四年(九六六)进士。太宗太平兴国中,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九九一),召入翰林为学士。真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事。咸平中,复为翰林学士,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初,进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二年卒,年六十八,谥文简。《宋史》卷二八一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一
毕士安(九三八——一○○五),本名士元,字舜举,改字仁叟,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乾德四年进士。雍熙中迁左拾遗、兼冀王府记室参军。端拱中知制诰。淳化中为翰林学士。景德元年除参知政事,力荐寇准,与准同拜平章事。景德二年十月卒,谥文简。有文集三十卷。《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毕京,官职方员外(《宋诗纪事》卷一二)。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毕生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郑州人,寓居吴郡。逸其名。毕士安诸孙。善画牡丹。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毕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仕郡为引赞吏。性至孝,父母皆年八十余。转运使表其事,诏赞解职终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万毕,字通一,淇川(今河南淇县)人。事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毕世长(九六三~?),郑(今河南郑州)人(《永乐大典》卷二○二○四)。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为虞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七之三一)。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知台州(清光绪《台州府志》卷二)。庆历二年(一○四二)任少府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七),以司农卿致仕(《事文类聚》前集卷四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博学工诗。真宗时,以吏部郎兼王府侍讲。一日居经筵,值天寒,奏蠲临湘七郡科调,里人德之。有《湘中故事》。
全宋诗
毕田,长沙(今属湖南)人。真宗朝官王府侍讲,奏蠲临湘七都科调(《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引《元一统志》)。有《湘中故事》(《沅湘耆旧集》卷一七),已佚。今录诗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