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上方不足,下比有余(上方不足,下比有餘)
犹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晋 张华 《鹪鹩赋》:“巨细舛错,种繁类殊。鷦鷯巢於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晋书·王湛传:“时人谓 湛 上方 山涛 不足,下比 魏舒 有餘。”
《漢語大詞典》:三支比量
古 印度 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辩説之道,先见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谓宗、因、喻也。 印度 之辩,初宗,次因,次喻。(兼喻体、喻依。) 大秦 之辩,初喻体(近人译为大前提),次因(近人译为小前提),次宗。其为三支比量一矣。”参见“ 三支 ”。
《漢語大詞典》:三支
(1).指 汉 末、 三国 时来 华 弘法的 月氏 高僧 支谶 、 支亮 和 支谦 三人。 支谦 受业于 支亮 , 亮 受业于 支谶 。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 支 ”。 宋 陈师道 《别宝讲主》诗:“暂息三 支 论,重参二祖禪。”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二节:“ 三国 时代 支纤 、 支亮 、 支谦 ,皆自 印度 来传教,时号‘三 支 ’”
(2).古 印度 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能立三支,譬喻宗因;由此譬况,喻晓宗因。”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近人或谓 印度 三支,即是 欧州 三段。”
《漢語大詞典》:三六九比势(三六九比勢)
谓旗鼓相当,势均力敌。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怅眺》:“你公公説道:‘ 宗元 , 宗元 ,我和你两人文章,三六九比势:我有《玉泥水传》,你有《梓人传》;我有《毛中书传》,你便有《郭驼子传》。’”
《分类字锦》:色比齐纨(色比齐纨)
唐无名氏秋霜赋比齐纨之颜色夺楚剑之光辉
分类:
《分类字锦》:色比玉壶(色比玉壶)
张少博石砚赋徒观夫清光景耀真质霜净符彩华鲜精明隐映皎如之色比藏冰之玉壶焕然之文状吐菱之石镜
分类:
《分类字锦》:色比紫烟(色比紫烟)
陈樵垂丝海棠赋始而望之则辉邻珠树色比紫烟非云等润丹露均繁
分类:海棠
《分类字锦》:爵比皇子
汉书楚元王交传文帝尊宠元王子生爵比皇子
分类:宗室
《漢語大詞典》:句栉字比(句櫛字比)
亦作“ 句比字櫛 ”。 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 清 钱谦益 《宋子建〈遥和集〉序》:“ 宋 子 子建 尽取六代三 唐 之诗,句比字櫛,继声属和,名之曰《遥和集》。” 清 仇兆鳌 《〈杜诗详注〉序》:“是故註 杜 者必反覆沉潜,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櫛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於千百年之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使读书作古之人,取《西厢》南本一閲,句櫛字比,未有不废卷掩鼻,而怪秽气薰人者也。”
《漢語大詞典》:句比字栉(句比字櫛)
见“ 句櫛字比 ”。
《漢語大詞典》:句栉字比(句櫛字比)
亦作“ 句比字櫛 ”。 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 清 钱谦益 《宋子建〈遥和集〉序》:“ 宋 子 子建 尽取六代三 唐 之诗,句比字櫛,继声属和,名之曰《遥和集》。” 清 仇兆鳌 《〈杜诗详注〉序》:“是故註 杜 者必反覆沉潜,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櫛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於千百年之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使读书作古之人,取《西厢》南本一閲,句櫛字比,未有不废卷掩鼻,而怪秽气薰人者也。”
《漢語大詞典》:莱比锡
德国重要城市。人口55.5万(1984年)。全国印刷出版业中心。市内书店林立,素以“书城”著称。有各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和博物馆。每年春、秋举行莱比锡博览会。
《国语辞典》:拉比  拼音:lā bǐ
犹太人对师长的尊称。为希伯来语Rabbi的音译。后专指犹太教内负责执行教规、教律和主持宗教仪式的人。
《漢語大詞典》:侉比
曲意逢迎。金石萃编·西乡侯兄张君残碑:“君耻侉比,愠于羣小。”
分類:曲意逢迎
《國語辭典》:将心比心(將心比心)  拼音:jiāng xīn bǐ xīn
以自己的立场去衡量别人的立场,体会他人的心意,多方为其设想。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三八出:「太尉不将心比心,小子待将计就计。」
《漢語大詞典》:将胸比肚(將胸比肚)
犹将心比心。 清 李渔 《比目鱼·偕亡》:“劝你自发良心将胸比肚。”
《漢語大詞典》:焦比
炼铁时,所消耗的焦炭量跟炼出的生铁量的比。一般用平均每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干焦量(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