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打禅七(打禅七)  拼音:dǎ chán qī
佛教仪式。为禅宗道场每年所进行为期七天的参禅修行活动。参加者透过七天密集的修行,期望能在这段时间内證悟解脱。「打禅七」以七日为一期,共进行四十九天,目的在由七日的修行中于定、慧二门等使专注于一境,决断疑念的精神作用中,求得开悟、应悟,一心不乱,则可往生净土。在中国传统,这项修行活动通常是从阴历十月十五日起至腊月八日止,共四十九天,在台湾则多以七天为期,时间也较自由。
《国语辞典》:恩给制(恩给制)  拼音:ēn jǐ zhì
指军公教人员之退休金给付,完全由政府每年编列预算支付,藉以酬谢其贡献心力于国家,并使其安享天年。
《国语辞典》:度小月  拼音:dù xiǎo yuè
传说清光绪年间台南的一位渔民,有见于每年在小月的季节中,生意清淡,因而利用这段时间摆设面摊,卖自创的担仔面,并于摊前悬灯上写「度小月担仔面」,远近驰名。后成为台南担仔面的代称。也用来指生意人度过交易清淡的月分。
《国语辞典》:暖厂(暖厂)  拼音:nuǎn chǎng
清代收容贫民的地方。每年十月到翌年三月,凡五十岁以上的贫民都由政府供给衣食。《清会典。卷二六九。户部。蠲恤》:「光绪三年奏淮西城广安门内建立资善堂,内设暖厂。于每年冬令收养贫民,俾资栖止。」
《国语辞典》:封货(封货)  拼音:fēng huò
当铺的流当品每年要出清几次,双方看妥标价,当时封存,备银来取。如:「这灯看起来还顶有价值的,待它封货时再来标取。」
《国语辞典》:麻竹笋(麻竹笋)  拼音:má zhú sǔn
麻竹的地下茎所生的嫩芽。每年七至九月是采笋旺季。第一次收穫的称「头水笋」、第二次称「二水笋」,馀类推,大概可至十二水笋。加工后可制成笋乾、笋丝等。
《国语辞典》:金像奖(金像奖)  拼音:jīn xiàng jiǎng
1.用金属做的小雕像,作为荣誉表徵的奖品。
2.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每年颁给最优的影片、导演、编剧、演员等的奥斯卡金像奖。参见「奥斯卡金像奖」条。
《国语辞典》:耶诞夜(耶诞夜)  拼音:yē dàn yè
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耶诞节的前一天晚上。也作「平安夜」。
《国语辞典》:圣诞夜(圣诞夜)  拼音:shèng dàn yè
圣诞节前一天的夜晚。即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晚间。如:「天主教及基督教通常在圣诞夜举行各种活动,欢度佳节。」
《國語辭典》:父亲节(父親節)  拼音:fù qīn jié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八日,为激励抗日战争士气,上海各界人士发起,以八月八日为父亲节,因「八八」二字发音类似「爸爸」,并表示感念亲恩之义,抗战胜利后由政府正式核定。也称为「爸爸节」。
《漢語大詞典》:伏槽水
黄河 每年农历十月发生的河水暴涨称“伏槽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清明后二十日曰桃汛……冬曰凌汛,十月曰伏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曰蹙凌水。”
《國語辭典》:公益金  拼音:gōng yì jīn
企业单位或生产单位,为了兴办文化事业或公共福利所筹措的共同资金。
《漢語大詞典》:仡佬年
也称“过年”。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三月初三。上午,人们到祖宗坟地,由长老点燃鞭炮和铁炮,表示过年开始。然后跳芦笙舞、对唱民歌、打篾蛋球、荡秋千等。下午祭祖。祭品由各户轮流提供,每年十户出公、母鸡各五只。祭毕,就地将鸡煮熟,按长幼辈份入席会餐。
《漢語大詞典》:碫磨斋(碫磨齋)
唐 时都城中寺院每年除夕修凿石磨,并于是日设素筵斋僧,称“碫磨斋”。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碫磨斋:“都下寺院,每岁用除碫磨,是日作碫磨斋。”
《漢語大詞典》:断屠月(斷屠月)
唐 律以每年正、五、九月为停止执行死刑的月份。 明 陆深 《传疑录》:“ 唐 朝新格,又以正月、五月、九月为忌月,至今仕宦上任避之。此本无谓, 房玄龄 等损益《隋律》,亦存之以不行刑,谓之断屠月。”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断屠月禁杀日:“《唐律》……断屠月及假日并不得奏决死刑,断屠月谓正月、五月、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