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殿上
史记平原君传: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又申屠嘉传: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又季布传: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 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馀万,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䛕,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后汉书献帝纪: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 公卿以下至黄门侍郎家一人为郎,以补宦官所领诸署事于殿上兵。又刘盆子传:崇等设乐大会,盆子坐正殿,中黄门持 赐在后,公卿皆列坐殿上。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谒欲贺,其馀不知书者,起往请之,各各屯聚,更相背向。大司农杨音按剑骂曰:诸卿皆老佣也,今日设君臣之礼,反更殽乱!儿戏尚不如此,皆可格杀。 宋史礼志:自今宴会,宜令御史台预定位次,各令端肃,不得喧哗。违者,殿上委大夫、中丞,朵殿委知杂御史、侍御史,廊下委左右巡使,察观弹奏。 元史虞集传:再为助教,除博士,监察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酝?又礼乐志:元正受朝仪,丞相俛伏兴,退诣进酒位,尚官以觞授丞相,丞相搢笏捧觞,北面立。宣徽使复位,前行色降,舞旋至露阶上,教坊奏乐,乐舞至第四拍,丞相进酒,皇帝举觞,宣赞唱曰殿上下侍立臣僚皆再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丞相三进酒毕,以觞授尚酝官,出笏侍仪使,双引自南东门出,复位。 韩诗外传:楚成王读书于殿上,而轮扁在下,作而问曰:未审主君所读何书也?成王曰:先圣之书。轮扁曰:此真先圣王之糟粕耳,非美者也。成王曰:子何以言之?轮扁曰:以臣轮言之。夫以规为圆,矩为方,此其可付乎子孙者也。若夫合三木而为一,应乎心,动乎体,其不可得而传者也,以为所传真糟粕耳。过庭录:宣和间,景灵宫落成,御制有诗,用莱字韵。应 制者,牵强不叶,独郑达甫所作云:殿上神光瞻舜禹,壁间俊气识伊莱,为绝冠诸臣矣。
分类:殿上
《國語辭典》:殿上虎  拼音:diàn shàng hǔ
宋人刘安世任谏议大夫时,敢与皇上当廷抗争,执理不让,时人称为「殿上虎」。《宋史。卷三四五。列传。刘安世》:「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帝或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为『殿上虎』,一时不敬慑。」
《分类字锦》:殿上主人
画墁录:韩玉汝自言为太常博士,赴宴,比坐一朝士,素不相识。聆其语似齐人。坐间序揖后,酒到辄尽。时酒行无算,盏空则酒来。不食顷,略已数杯,意似醺酣。玉汝独念邻坐,不敢不告。因戒其少节。片时再坐。将起满引任醉无害。今万一为台司所紏。朝士拂然云:同院是何言。贤不看殿上主人。奈何不吃。反不能堪。因复曰:殿上主人只为你一个。
分类:燕飨
《漢語大詞典》:殿陛
(1).御殿前的石阶。后汉书·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卫侍从……本 武帝 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巖下室中,故号巖郎。”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諫官也。”
(2).宫殿上和石陛下。喻君主的臣子相见之际。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不知此制何为而輟,而殿陛之仪,渐相悬以相絶也?”
《漢語大詞典》:凤扆(鳳扆)
(1).皇帝宫殿上绘有凤凰图饰的屏风。置于户牖之间。亦指帝座。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扬龙旂以饗帝,御凤扆以承天。”《乐府诗集·燕射歌辞·群臣酒行歌》:“拜恩瞻凤扆,倾耳听《云》《韶》。” 唐 王维 《奉和圣制登降圣观应制》:“凤扆朝碧落,龙图耀金镜。” 赵殿成 笺注:“ 孔安国 尚书传:扆,屏风。画为斧文,置户牖间,谓之凤扆者,当是画凤于扆上也。”
(2).借指朝廷和皇帝。 唐 钱起 《裴仆射东亭》诗:“凤扆任匡济,云溪难退还。” 南唐 李中 《献张拾遗》诗:“金殿日开亲凤扆,古幈时展看渔磯。”
《漢語大詞典》:凤韶(鳳韶)
相传为 虞舜 时的乐曲。泛指帝王宫殿上的音乐。 宋 元绛 《勾合曲》:“宜按《凤韶》之奏,载賡《鱼藻》之歌。” 元 丁鹤年 《自咏》之三:“《凤韶》九奏黄金殿,鹤驾三朝白玉臺。”
《漢語大詞典》:玉扆
(1).饰玉的屏风。 北齐 刘昼 新论·殊好:“累榭洞房,珠帘玉扆,人之所悦也。”
(2).指宫殿上的屏风。 唐高宗 《九月九日》诗:“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
(3).借指朝廷。 唐 许浑 《闻韶州李相公移拜郴州因寄》诗:“恩迴玉扆人先喜,道在金縢世不忧。” 明 李东阳 《送程克勤谕德归省尚书公》:“金函玉扆丁寧詔,去马归舟日夜程。”
《漢語大詞典》:撒殿
以珍珠等抛散殿上。 宋 代南海诸国使节谒见君主时所行的最重礼节。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熙寧 中, 珠輦国 使人入贡,乞依本国俗撒殿,詔从之。使人以金盘贮珠,跪捧於殿槛之间,以金莲花酌珠,向御座撒之,谓之‘撒殿’,乃其国至敬之礼也。”宋史·礼志二二:“ 注輦 、 三佛齐 使者至,以真珠、龙脑、金莲花等登陛跪散之,谓之‘撒殿’。”
《漢語大詞典》:轩宁(軒宁)
殿前檐下的平台和殿上屏门之间。为古代群臣朝见君主之处。借指朝廷。 宋 李纲 《建炎行》:“时危敢尸禄,抗疏愿引去。涕泗对冕旒,非不恋轩宁。”
《漢語大詞典》:胪云(臚雲)
指殿试及第。科举时代殿试及第者,由皇帝在殿上宣读名次,然后由卫士齐声高呼,胪传至阶下,故称。 清 查慎行 《送掌詹陈乾斋前辈予假省亲》诗之二:“星汉文章 唐 许国 ,臚云名第 宋 安阳 。”
《國語辭典》:殿头官(殿頭官)  拼音:diàn tóu guān
古时皇帝上朝时,在殿头传旨令的官员。《大宋宣和遗事。亨集》:「皇帝驾坐不多时,有殿头官身穿紫窄衫,腰系金铜带,踏著金阶,口传圣旨道:『有事但奏,无事捲班。』」《水浒传》第一回:「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捲帘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