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玄宗时禅僧。开元间至嵩山,师北宗僧普寂。后居衡山,性懒而食残,时称懒瓒,或懒残。然出言皆契佛理,时人或以为弥陀佛应身。天宝初,入南岳寺为执役僧。肃宗时,曾预言避居南岳之李泌将领取10年宰相,后果应验。卒谥大明禅师。《宋高僧传》卷一九、《祖堂集》卷三有传。《祖堂集》及《景德传灯录》卷三〇收其长篇歌行1首。北宋黄庭坚曾书此歌,明董其昌误断为王梵志作,《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初谒嵩山普寂禅师。得心法。寻游衡山。执役南岳寺。历二十年。未尝言劳苦。遂隐居石廪峰。以极道趣。李泌方年少读书。嗜静僻。尝筑室其地。不甚远。夜闻梵呗音。且往见之。正值瓒发牛粪火出芋以啖。而泌拜于前。瓒徐指炉旁地曰。可席此。因分半芋以啖之。无复他语。刺史岁脩祀事岳祠下。而颓石碍行路。石甚钜。遣里胥挽除之。役数百人。瓒悯其骚动。悉谢去。稍举足蹴之。转石抵山下。声若雷震。虎害颇众。瓒独坐召一大虎前伏。出尺箠使衔之曰。宜为吾痛鞭诸所害人者。大虎去。虎暴由是遂绝。世率称神异。卒谥大明禅师。有所著歌词。载传镫录。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明瓒者。未知氏族生缘。初游方诣嵩山。普寂盛行禅法。瓒往从焉。然则默證寂之心契。人罕推重。寻于衡岩闲居。众僧营作我则晏如。纵被诋诃殊无愧耻。时目之懒瓒也。一说伊僧差越等夷。或随众斋餐。或以瓦釜煮土而食。云是弥陀佛应身。未知何證验之。一云好食僧之残食。故残也(残上声呼)或随逐之则时出言语皆契佛理。事迹难知。天宝初至南岳寺执役。尽专一寺之上。夜止群牛之下。曾无倦也。如是经二十年。相国邺公李泌。避崔李之害隐南岳。而潜察瓒所为。曰非常人也。听其中宵梵呗响彻山谷。李公情颇知音能辩休戚。谓瓒曰。经音悽怆而后喜悦。必谪堕之人时将去矣。候中夜李公潜往谒焉。望席门自赞而拜瓒。大诟仰空而唾曰。是将贼我。李愈加郑重。唯拜而已。瓒正发牛粪火出芋啖之良久乃曰。可以席地。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李跪捧尽食而谢。谓李公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李拜而退。居一月刺史祭岳修道路极严忽中夜风雷而一峰颓下。其缘山蹬道为大石所拦。乃以数牛縻绊而挽之。又以数百人鼓噪以推之。物力竭而石愈固。更无他术。瓒曰。奚用如许繁为。我始去之。众皆大笑。瓒遂履石而动。忽转盘而下。声若震雷。山路既开。众僧礼而踊跃。一郡呼为至圣。太守奉如神明。瓒悄然乃怀去意。寺外虎豹忽尔成群。日有杀伤无由禁止。瓒曰。授我一小箠为尔驱除。众曰。大石犹可推虎豹当易制。遂与之荆梃。皆蹑后以观之。出门见一虎衔之而去。瓒既去矣。虎亦绝踪矣。李邺公于天宝末肃宗北巡至灵武即位。遣使访召。会泌自嵩颖奔赴行在所。帝喜用之俾掌枢务权逾宰相判广平王府司马事。肃宗曰。卿为朕师友。今父子三人资卿道义。寻为崔圆李辅国害其能。泌惧乞游衡岳。诏许之。绝粒数年。遂见瓒焉。后终居相位。一如瓒之悬记矣。敕谥大明禅师。塔存岳中云。
神僧传·卷第七
懒残者。唐天宝初衡岳寺执役僧也。退食即收所馀而食。性懒而食残。故号懒残也。昼专一寺之工。夜止群牛之下。曾无倦色。已二十年矣。时邺侯李沙寺中读书。察懒残所为曰非凡物也。听其中宵梵唱响彻山林。李公情颇知音能辨休戚。谓懒残经音先悽惋而后喜悦。必谪堕之人。时将去矣。候中夜李公潜往谒焉。望席门通名而拜。懒残大诟仰空而唾曰。是将贼我。李公愈加谨敬。唯拜而已。懒残正拨牛粪火出。芋啖之良。久乃曰可。以席地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李公捧承尽食而谢。谓李公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公又拜而退。居一月刺史祭岳修道甚严。忽中夜风雷而一峰颓下。其缘山磴道为大石所栏。乃以十牛縻绊以挽之。又以数百人鼓噪以推之。物力竭而石愈固。更无他途可以修事。懒残曰。不假人力我试去之。众皆大笑以为狂人。懒残曰。何必见嗤。试可乃已。寺僧笑而许之。遂履石而动。忽转盘而下。声若震雷。山路既开。寺僧皆罗拜。一郡皆呼至圣。刺史奉之如神。懒残悄然乃怀去意。寺外虎豹忽尔成群。日有杀伤无由禁止。懒残曰。授我箠为尔尽驱除之。众皆曰。大石犹可推虎豹当易制。遂与之荆挺。皆蹑而观之。才出门见一虎啣之而去。懒残既去虎亦绝踪。后李公果十年为相也。
《漢語大詞典》:守阙抱残(守闕抱殘)
见“ 守缺抱残 ”。
《漢語大詞典》:守缺抱残(守缺抱殘)
亦作“ 守闕抱残 ”。 守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守闕抱残非好事,神州国粹太飘零。”参见“ 抱残守缺 ”。
《國語辭典》:捐残去杀(捐殘去殺)  拼音:juān cán qù shā
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改用德治教化。参见「胜残去杀」条。《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国语辞典》:老残游记(老残游记)  拼音:lǎo cán yóu jì
书名。清末刘鹗撰,共二十回,为章回小说。借书中人物「老残」的游历,抒发作者对当时政治、社会的批判。为我国著名的讽刺小说。
《高级汉语词典》:懒残和尚煨芋
唐衡狱寺和尚明瓒禅师,性子懒惰,常吃别人剩食,因号懒残。李泌在寺里夜读访他时,他正在牛粪中煨芋,并送半个芋头给李,叫他小心不要多讲话,去做十年宰相。后果如其言
《漢語大詞典》:慢残(慢殘)
轻慢残害。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高拱》:“国家于土司,以戎索羈縻之耳,原与内地不同。彼世享富贵,无故思叛,理必不然。皆当事者或浚削,或慢残,或处置失当,激而成之。反尚可原,况未必反乎!”
分類:轻慢残害
《國語辭典》:暮景残光(暮景殘光)  拼音:mù jǐng cán guāng
景,日光。暮景残光指夕阳残照。比喻风烛残年,馀日无多。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窃以暮景残光,能馀几日?」
《國語辭典》:老弱残兵(老弱殘兵)  拼音:lǎo ruò cán bīng
军队中,年老体弱、伤残等作战能力不佳的士兵。《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断非我们营里这几个老弱残兵可以抵挡得住的。」后也用以比喻年老体弱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如:「那些老弱残兵,怎可能完成如此艰钜的工程呢?」
《漢語大詞典》:柳折花残(柳折花殘)
比喻女子死或伤。红楼梦第七八回:“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血凝碧。”
分類:女子
十三僧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僧残者僧伽波尸沙Sam%gha%vas/es!a也。有十三条之规制,故云十三。(参见:僧残)
【佛学大辞典】
(名数)Trayodas/a sam%gha%vas/es!a%h!一失精戒S/ukravisr!s!t!i,二触女人戒Ka%yasam%sarga,二者皆为失精戒之一类,故意以淫心摩触等也。三粗语戒Maithuna%bha%s!ana,持淫心作卑污之谈话也。四叹身索供养戒Paricarya%sam%varn!ana,比丘赞叹我身分以动女心也。五媒嫁戒Sam%caritra,六有主房戒Kut!ika%(小房),乞施主造制限外之广大房舍也。七无主房戒Mahallaka(大房),无施主而造营房舍也。八无根谤戒Ama%laka,九假根谤戒Lais/ikam,十破僧违谏戒Sam%ghabheda,十一助破僧违谏戒Tadanuvartaka,十二污家摈谤违谏戒Kuladu%s!aka,污家者,比丘受施而与他人也。十三恶性拒僧违戒Daurvacasya。
残果
【佛学大辞典】
(杂语)死后残存之果体。即死尸是也。
僧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律中罪科之名。梵名僧伽婆尸沙Sam%gha%vas/es!a,巴Sam%gha%disesa,译曰僧初残,僧残。此罪为次于波罗夷之重罪。犯之,则必依僧众而行忏悔法,若不行之,则与犯波罗夷罪同。于比丘之资格,入死地者也。解此名者,如行事钞中一引善见论,婆沙论,四分律,毗尼母论之四说。一、善见论谓僧伽即僧,婆译言初,尸沙译言残,若有比丘犯此罪,则众僧集而先行所谓覆藏羯磨之作法,谓之初。终行所谓出罪羯磨之作法,谓之残。僧依初残之二法除其罪,故谓之僧初残。三字皆以名对治之法也。二、婆沙论谓残字以罪名,所犯之恶事,虽既过去,然罪犹残留于此身而不消灭。今仍行僧众法,除彼所有之残罪,故谓之僧残。三、四分律谓有二义:前义与婆沙同,后义为众僧之义务,对于彼犯罪之比丘,有可行之行法残留,故名僧残。四、毗尼母论谓:「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喉,故名为残,理须早救。」残以命名,言波罗夷者为死已决定之罪,而此罪为尚有残命者,故僧众宜速行作法,救彼之残命也。比戒项目有十三,故古来称为十三僧残。
【佛学常见辞汇】
律学篇聚名之一,即犯了重戒将堕未堕,如人犯重罪,将濒于危,仅留残命的情形。
【三藏法数】
残者,如人被斫,命虽未尽,而身已伤残也。谓若犯此罪,僧为作法忏除其过,故名僧残。
懒残
【佛学大辞典】
(人名)高僧传曰:「衡岳寺僧明瓒禅师,性懒而食残,号懒残。李泌异之,往见。正拨火煨芋啖之,取其半授泌曰: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
僧残配流
【三藏法数】
毗尼母云:僧残者,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喉,故名为残。盖言人若犯此罪,僧作法除,庶几戒德可复。犹如斫残,咽喉未断,早救尚可。以由此罪稍轻于前,故以流罪配之。
鸟残
【三藏法数】
谓鹰鹞等所食鸟兽馀残者,是为净肉。
【三藏法数】
谓于山林间,而为鹰鹯等之所伤害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