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7,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数数死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横死
毗婆娑罗王幽死
避死经
变易生死
不住生死
生死肉身菩萨
人死舍报相
五种死相
六类死
二种九横死
转生死依涅槃
生死与涅槃
佛类词典(续上)
羯播死迦数数死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横死
毗婆娑罗王幽死
避死经
变易生死
不住生死
生死肉身菩萨
人死舍报相
五种死相
六类死
二种九横死
转生死依涅槃
生死与涅槃
羯播死迦
【佛学大辞典】
(衣服)(参见:七种衣)
(衣服)(参见:七种衣)
数数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品生死之一。(参见:生死)
(术语)十二品生死之一。(参见:生死)
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分别。(参见:二种生死)
(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分别。(参见:二种生死)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死生之际,唯为自己一身也。无量寿经下曰:「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
(术语)谓死生之际,唯为自己一身也。无量寿经下曰:「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
横死
【佛学大辞典】
(杂语)非前世之业果,而命终,谓之横死。有九种。
【俗语佛源】
指自杀、被害或受意外灾祸而死。《药师经》:「救脱菩萨言:『阿难,汝岂不闻如来所说九横死耶!是故教以咒药方便。』」该经所说九种横死是:一、得病无医,二、王法诛戮,三、非人夺精气,四、火焚,五、水溺,六、恶兽吞食,七、堕崖,八、毒药咒诅,九、饥渴所困。因这九种原因致死的都属于横死。横死属于恶业招致的恶果。《宋书·柳元景传》:「世祖严暴异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世祖崩,(江夏王)义恭、元景等并相谓曰:『今日始免横死!』」横死一词亦有用之于诗的,如唐·王建《空城雀》诗:「报得黄口莫啾啾,长尔得成无横死!」(无名氏)
(杂语)非前世之业果,而命终,谓之横死。有九种。
【俗语佛源】
指自杀、被害或受意外灾祸而死。《药师经》:「救脱菩萨言:『阿难,汝岂不闻如来所说九横死耶!是故教以咒药方便。』」该经所说九种横死是:一、得病无医,二、王法诛戮,三、非人夺精气,四、火焚,五、水溺,六、恶兽吞食,七、堕崖,八、毒药咒诅,九、饥渴所困。因这九种原因致死的都属于横死。横死属于恶业招致的恶果。《宋书·柳元景传》:「世祖严暴异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世祖崩,(江夏王)义恭、元景等并相谓曰:『今日始免横死!』」横死一词亦有用之于诗的,如唐·王建《空城雀》诗:「报得黄口莫啾啾,长尔得成无横死!」(无名氏)
毗婆娑罗王幽死
【佛学大辞典】
(故事)增一阿含经八谓提婆达兜恶人便往婆罗留支(阿阇世之别名)所告言,昔民氓寿命极长,如今人寿不过百年,王子当知人命无常,终不上位,而中命终,不亦痛乎,王子于时宜断父王命,统领国人,我今当杀沙门瞿昙,而为无上至真等正觉。于摩竭陀国界为新王新佛,不亦快哉。如日贯云,无所不照,如月云消,明于众星之中。尔时婆罗留支王子即收父王著于铁牢中,更设臣佐,统领人民。又出于十诵律三十六,毗奈耶杂事十七,涅槃经三十四等。观无量寿经曰:「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中略)有五色光明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故事)增一阿含经八谓提婆达兜恶人便往婆罗留支(阿阇世之别名)所告言,昔民氓寿命极长,如今人寿不过百年,王子当知人命无常,终不上位,而中命终,不亦痛乎,王子于时宜断父王命,统领国人,我今当杀沙门瞿昙,而为无上至真等正觉。于摩竭陀国界为新王新佛,不亦快哉。如日贯云,无所不照,如月云消,明于众星之中。尔时婆罗留支王子即收父王著于铁牢中,更设臣佐,统领人民。又出于十诵律三十六,毗奈耶杂事十七,涅槃经三十四等。观无量寿经曰:「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中略)有五色光明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避死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婆罗门避死经之略名。
(经名)婆罗门避死经之略名。
变易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生死)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变易)
【三藏法数】
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声闻、缘觉、菩萨虽离三界内分段生死,而有方便等土变易生死。如初位为因,后位为果;又后位为因,后后位为果。以其因移果易,故名变易生死。(方便土者,修戒定慧方便之道,得生其中,在方便土。)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粗惑,所感殊胜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为生死,故名变易生死。(漏即漏落生死,今言无漏者,谓菩萨依大智慧而修,不漏落生死,故名无漏智。粗惑,即尘沙等惑也。)
【三藏法数】
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既离三界生死,出生方便等土,就其断惑證果之时,因移果易,论为生死,是名变易生死。(因移果易者,如初果为因,二果为果;二果为因,三果为果;三果为因,四果为果是也。方便土者,二乘之人,修方便道,断见、思惑,而居此土也。)
(术语)(参见:生死)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变易)
【三藏法数】
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声闻、缘觉、菩萨虽离三界内分段生死,而有方便等土变易生死。如初位为因,后位为果;又后位为因,后后位为果。以其因移果易,故名变易生死。(方便土者,修戒定慧方便之道,得生其中,在方便土。)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粗惑,所感殊胜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为生死,故名变易生死。(漏即漏落生死,今言无漏者,谓菩萨依大智慧而修,不漏落生死,故名无漏智。粗惑,即尘沙等惑也。)
【三藏法数】
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既离三界生死,出生方便等土,就其断惑證果之时,因移果易,论为生死,是名变易生死。(因移果易者,如初果为因,二果为果;二果为因,三果为果;三果为因,四果为果是也。方便土者,二乘之人,修方便道,断见、思惑,而居此土也。)
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分别。(参见:二种生死)
(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分别。(参见:二种生死)
不住生死
【佛学常见辞汇】
不著生死的相。
不著生死的相。
生死肉身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指在三贤位,未登法性,为惑业故,受三界分段生死身的菩萨。
指在三贤位,未登法性,为惑业故,受三界分段生死身的菩萨。
人死舍报相
【佛学次第统编】
人既有死,死相如何?兹述人死舍报之相。人死时身心昏昧,如睡无梦,极闷绝时。明了意识,必不现起。六种转识,行相所缘,必不能知。是散有心,名生死心。此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验其舍煖,最后在于何部,可知升沈何趣颂云:
顶圣眼生天, 人心饿鬼腹, 旁生膝盖离, 地狱脚板出。
人既有死,死相如何?兹述人死舍报之相。人死时身心昏昧,如睡无梦,极闷绝时。明了意识,必不现起。六种转识,行相所缘,必不能知。是散有心,名生死心。此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验其舍煖,最后在于何部,可知升沈何趣颂云:
顶圣眼生天, 人心饿鬼腹, 旁生膝盖离, 地狱脚板出。
五种死相
【佛学次第统编】
人死时面上现五种色可辨其趣处:
一、黑色地狱相。 二、青色畜生相。 三、黄色饿鬼相。
四、常色人相。 五、鲜花色天相。
人死时面上现五种色可辨其趣处:
一、黑色地狱相。 二、青色畜生相。 三、黄色饿鬼相。
四、常色人相。 五、鲜花色天相。
六类死
【佛学次第统编】
人之死有六类,但此六类死,其中又分为二:一、由福寿分,有三类死。二、由善恶分,有三类死。
第一、由福寿分之三类死:
一、寿尽死。
二、福尽死。
三、不避不平等死,此有九种:
一、食过度量。 二、食于不宜。 三、不消复食。
四、生而不吐。 五、熟而持之。 六、不近医药。
七、不知于己若损若益。八、非时非量。 九、行非梵行。
第二、由善恶分之三类死:
一、善心死。
二、不善心死。
三、无记心死。
人之死有六类,但此六类死,其中又分为二:一、由福寿分,有三类死。二、由善恶分,有三类死。
第一、由福寿分之三类死:
一、寿尽死。
二、福尽死。
三、不避不平等死,此有九种:
一、食过度量。 二、食于不宜。 三、不消复食。
四、生而不吐。 五、熟而持之。 六、不近医药。
七、不知于己若损若益。八、非时非量。 九、行非梵行。
第二、由善恶分之三类死:
一、善心死。
二、不善心死。
三、无记心死。
二种九横死
【佛学次第统编】
人死虽不能免,而死有正不正。不正之死,是为横死。横死有二种:一、不定横死。二、决定横死。如九横经言:「不定九种横死。」如药师经言:「决定九种横死。」
一、不定九种横死 不定者,谓非由定业,但由自召,非命横死耳。
一、不应饭而饭 食不可意,满腹不调,更食。
二、不量食 贪食不知节量。
三、不习食 至他处不知食性,便强食。
四、不出食 食未消复食。
五、止熟 强制大小便。
六、不持戒 犯五戒成疾,及遭官法等。
七、近恶知识 心怀不善,近之时遭危害。
八、入里不时 入城市及人家非其时等。
九、可避不避 奔牛、逸马、车、醉人、恶犬等。
二、决定九种横死 决定者,谓由先世罪业,应受果报,乃是定业也。
一、得病无医。 二、国法诛戮。 三、非人夺精气。
四、火焚。 五、水溺。 六、恶兽啖。
七、堕山崖。 八、毒药咒诅。 九、饥渴所困。
人死虽不能免,而死有正不正。不正之死,是为横死。横死有二种:一、不定横死。二、决定横死。如九横经言:「不定九种横死。」如药师经言:「决定九种横死。」
一、不定九种横死 不定者,谓非由定业,但由自召,非命横死耳。
一、不应饭而饭 食不可意,满腹不调,更食。
二、不量食 贪食不知节量。
三、不习食 至他处不知食性,便强食。
四、不出食 食未消复食。
五、止熟 强制大小便。
六、不持戒 犯五戒成疾,及遭官法等。
七、近恶知识 心怀不善,近之时遭危害。
八、入里不时 入城市及人家非其时等。
九、可避不避 奔牛、逸马、车、醉人、恶犬等。
二、决定九种横死 决定者,谓由先世罪业,应受果报,乃是定业也。
一、得病无医。 二、国法诛戮。 三、非人夺精气。
四、火焚。 五、水溺。 六、恶兽啖。
七、堕山崖。 八、毒药咒诅。 九、饥渴所困。
转生死依涅槃
【佛学次第统编】
众生虚妄生灭,是为生死。诸圣涅槃境界,不为生死之所流转。涅槃梵语,又作泥日、泥洹、泥畔、涅槃那。旧译诸师,译作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作圆寂。灭者为灭生死因果之义,灭度者为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为无为空寂安隐之义,灭为灭除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为生死之苦果再不生也。无为者,为无惑业之因缘造作也。安乐者,为安稳快乐也。解脱者,为离众苦也。
【三藏法数】
生死者,一切众生虚妄生灭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證之果也。然生死涅槃,性元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涅槃而为生死;诸佛悟故,即转生死而为涅槃。若能了达生死即是涅槃,念念證入,是名转生死依涅槃也。
众生虚妄生灭,是为生死。诸圣涅槃境界,不为生死之所流转。涅槃梵语,又作泥日、泥洹、泥畔、涅槃那。旧译诸师,译作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作圆寂。灭者为灭生死因果之义,灭度者为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为无为空寂安隐之义,灭为灭除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为生死之苦果再不生也。无为者,为无惑业之因缘造作也。安乐者,为安稳快乐也。解脱者,为离众苦也。
【三藏法数】
生死者,一切众生虚妄生灭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證之果也。然生死涅槃,性元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涅槃而为生死;诸佛悟故,即转生死而为涅槃。若能了达生死即是涅槃,念念證入,是名转生死依涅槃也。
生死与涅槃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总相,即是生死。圣者之相,即是涅槃。涅槃非相,即就生死,说不生死,是涅槃相。
凡夫总相,即是生死。圣者之相,即是涅槃。涅槃非相,即就生死,说不生死,是涅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