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40,分116页显示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7  68  69  7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睡生梦死
说死说活
誓死不背
誓死不二
誓死不贰
誓死不屈
誓死不渝
誓同生死
逝死
视死如归
视死如生
视死如饴
视死若归
视死若生
视死犹归
《漢語大詞典》:睡生梦死(睡生夢死)
整天像在睡梦里一样。形容糊里糊涂地生活。《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妇人道:‘他逐日睡生梦死,奴那里耐烦和他干这营生。’”
《漢語大詞典》:说死说活(説死説活)
任凭如何说法。《花城》1981年第5期:“‘看吧--’ 孔丽丽 把照片塞过来,冲着 老崔头 的背影作了个怪相,‘ 老崔头 说死说活也不照。’”
分類:任凭如何
《分类字锦》:誓死不背
蜀志关羽传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分类:
《國語辭典》:誓死不二  拼音:shì sǐ bù èr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意志专一不变。如:「我与全体官兵共进退,誓死不二。」
《漢語大詞典》:誓死不贰(誓死不貳)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 盆城 ,誓死不贰。”亦作“ 誓死不二 ”。 鲁迅 《华盖集·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漢語大詞典》:誓死不贰(誓死不貳)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 盆城 ,誓死不贰。”亦作“ 誓死不二 ”。 鲁迅 《华盖集·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國語辭典》:誓死不屈  拼音:shì sǐ bù qū
宁死也不屈服。用以形容很有气节。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漢語大詞典》:誓死不渝
立誓至死不变。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陈力之志,誓死不渝。”
分類:立誓至死
《國語辭典》:誓同生死  拼音:shì tóng shēng sǐ
决心同生共死。形容关系密切,不可拆散。《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各不更改。望母亲好言劝爹曲允,尚可挽回前失。」《隋唐演义》第五二回:「三则单雄信是义盟之首,誓同生死,安忍轻抛。」
《漢語大詞典》:逝死
死去。楚辞·九章·悲回风:“寧逝死而流亡兮,不忍为此之常愁。”
分類:死去
《國語辭典》:视死如归(視死如歸)  拼音:shì sǐ rú guī
形容人勇敢不怕死。《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也作「视死若归」。
《國語辭典》:视死如生(視死如生)  拼音:shì sǐ rú shēng
把死亡当作依然生存著。形容勇敢不怕死。《汉书。卷四九。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漢語大詞典》:视死若生(視死若生)
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庄子·秋水:“白刃交於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亦作“ 视死如生 ”。 汉 晁错 《守边劝农疏》:“故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國語辭典》:视死如饴(視死如飴)  拼音:shì sǐ rú yí
把赴死当作享用糖浆。形容刚强勇敢,不怕死亡。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甘赴鼎镬,视死如饴,诚壮士也。」
分類:甘心心死
《國語辭典》:视死若归(視死若歸)  拼音:shì sǐ ruò guī
形容勇敢不怕死。《淮南子。泰族》:「视死若归,义重于身也。」汉。刘向《新序。卷四。杂事》:「平原广囿,车不结轨,土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若归。」也作「视死如归」。
《國語辭典》:视死如归(視死如歸)  拼音:shì sǐ rú guī
形容人勇敢不怕死。《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也作「视死若归」。
《漢語大詞典》:视死若生(視死若生)
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庄子·秋水:“白刃交於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亦作“ 视死如生 ”。 汉 晁错 《守边劝农疏》:“故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漢語大詞典》:视死犹归(視死猶歸)
见“ 视死如归 ”。
《國語辭典》:视死如归(視死如歸)  拼音:shì sǐ rú guī
形容人勇敢不怕死。《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也作「视死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