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83,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5 66 下一页
人死留名
山枯石死
色若死灰
色如死灰
杀死个
蹶死
决一死战
决死队
慷慨赴死
考死
救死扶伤
九死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词典(续上)
认死理人死留名
山枯石死
色若死灰
色如死灰
杀死个
蹶死
决一死战
决死队
慷慨赴死
考死
救死扶伤
九死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國語辭典》:色如死灰 拼音:sè rú sǐ huī
形容脸色惨白,有如寂灭的灰。唐。皇甫枚《王知古》:「保母忽惊叫仆地,色如死灰,既起,不顾而走入宅。」也作「色若死灰」。
《高级汉语词典》:杀死个
方言。死命地;拼命地
《高级汉语词典》:慷慨赴死
意气激昂,不畏死难
《國語辭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拼音:jú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语本《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意谓不辞辛苦的竭尽心力,一直到死为止。《清史稿。卷二七七。陈鹏年传》:「上闻,谕曰:『鹏年积劳成疾,没于公所,闻其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悬罄。此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臣。』」
《漢語大詞典》: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呜呼!岂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乎!”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后多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相争朝》:“我老臣不能为玉烛于光天,岂忍见铜驼于荆棘,明日奏过圣上,亲总六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必再议。”《水浒传》第九一回:“ 宋江 、 卢俊义 叩头奏道:‘臣等蒙圣恩委任,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 中国 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