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40,分11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处死
先死
死战
夕死
死心
起死
冻死
尽死
守死
死伤
客死
死义
救死
死当
溺死
《國語辭典》:处死(處死)  拼音:chǔ sǐ
处以死刑。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奏过圣旨,止不过是一人处死。」《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昭因黄皓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
《漢語大詞典》:先死
(1).早死。尉缭子·制谈:“先死者,亦未尝非多力国士也。”
(2).谓死之前。后汉书·张奋传:“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李贤 注:“先死谓未死之前也。”
分類:早死
《國語辭典》:死战(死戰)  拼音:sǐ zhàn
1.拚命战斗。如:「将士们为国家死战到底。」《三国演义》第七回:「众军士齐心死战,赵云冲突不入。」
2.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三国演义》第一一二回:「城中粮少兵多,不能久守,可率吴、楚之众,与魏兵决一死战。」
分類:死战战斗
《漢語大詞典》:夕死
语出论语·里仁:“朝闻道,则夕死可矣。”后以“夕死”谓为追求真理,死亦无憾的精神。 唐 黄滔 《刑部郑郎中》:“伏惟特固朝暾之旨,俯怜夕死之心,荐赐发言,重将辩惑。”
《國語辭典》:死心  拼音:sǐ xīn
1.断绝意念。《红楼梦》第一九回:「且凡老少房中所有亲侍的女孩子们,更比待家下众人不同,平常寒薄人家的小姐也不能那样尊重的。因此他母子两个也就死心不赎了。」
2.竭诚尽意,报效至死的决心。《战国策。赵策四》:「今太子走,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伏见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太尉掾范滂等,正身无玷,死心社稷。」
《漢語大詞典》:起死
使死人复活。 唐 裴铏 《传奇·张无颇》:“某有玉龙膏一盒子,不惟还魂起死,因此亦遇名姝。” 宋 杨万里 《罢丞零陵忽病伤寒谒医两旬如负担者日远日重改谒唐医公亮九日而无病矣谢以长句》:“探囊起死无德色,掉臂不为曳裾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我术浅,诚不能起死。”
《漢語大詞典》:冻死
因寒冷而使生物死亡。例如: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泽东《七律·冬云》
《漢語大詞典》:尽死(盡死)
犹效死。后汉书·贾宗传:“ 宗 擢用其任职者,与边吏参选,转相监司,以擿发其姦,或以功次补长吏,故各愿尽死。”
分類:效死
《國語辭典》:守死  拼音:shǒu sǐ
1.誓死保卫、防守。《北史。卷四三。李崇传》:「祖悦守死穷城,平乃部分攻之,斩祖悦,送首于洛。」《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全城守死,自冬徂秋。」
2.执意、坚持。《水浒传》第七二回:「李逵守死要去,那里执拗得他住。」
《國語辭典》:死伤(死傷)  拼音:sǐ shāng
死亡与受伤。泛指死亡受伤的人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且说契丹主初攻内丘时分,死伤颇多。」
《國語辭典》:客死  拼音:kè sǐ
死于外乡。《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旧唐书。卷一四二。李宝臣传》:「历兖、淄、济、淮四州刺史,竟客死东平。」
《國語辭典》:死义(死義)  拼音:sǐ yì
为守节义而死。《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分類:恪守大义
《漢語大詞典》:救死
(1).拯救将死的人。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2).谋求活命。 宋 陆游 《跋〈花间集〉》之一:“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嘆也哉!” 毛泽东 《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民族工商业日益破产,劳动群众和公教人员的生活日益恶化。这种情形,迫使各阶层人民不得不团结起来为救死而斗争。”
《國語辭典》:死当(死當)  拼音:sǐ dàng
修习科目成绩不及格,须再重修。
《國語辭典》:溺死  拼音:nì sǐ
淹死。《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赵太祖奋击,大破唐军,杀获七千馀级,溺死于江者不计其数。」
分類:溺死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