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40,分116页显示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60  61  62  6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百死一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哀莫大于心死
半死辣活
半死半生
半死不活
豹死留皮
挡死牌
蹈节死义
倒路死
大难不死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國語辭典》: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谚语)比喻人、事虽然衰亡败落,但尚能维持兴旺繁荣的假象。参见「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条。《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國語辭典》: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谚语)像蜈蚣或马陆这种多足的虫类,即使截断其身躯,亦能支持身体而不倒。后用来比喻人、事虽然衰亡败落,但在一段时间内,尚能维持兴旺繁荣的假象。《文选。曹囧。六代论》:「夫泉竭则流涸,根朽则叶枯;枝繁者荫根,条落者本孤。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也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國語辭典》:百足之虫(百足之蟲)  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
蜈蚣的别名。参见「蜈蚣」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就是那赤足蜈蚣,俗名『百脚』,又名『百足之虫』。」
《國語辭典》:百死一生  拼音:bǎi sǐ yī shēng
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北史。卷五五。杜弼传》:「诸勋人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
《國語辭典》: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拼音:ài zhī yù qí shēng,wù zhī yù qí sǐ
喜爱一个人的时候就百般呵护希望他长寿,等到不爱他的时候就希望他死。指人陷于情绪,爱恶无定。《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卿何不容一宦官耶?」
《國語辭典》:哀莫大于心死(哀莫大於心死)  拼音: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一个人最可悲的事莫过于丧失了良知灵魂,变得麻木不仁。《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漢語大詞典》:半死辣活
见“ 半死不活 ”。
《國語辭典》:半死不活  拼音:bàn sǐ bù huó
没有生气、快要死的样子。《老残游记》第六回:「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了监了。」《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一天给两碗冷饭,吃到如今,还是那们半死不活的呢!」也作「半死半活」。
《漢語大詞典》:半死半生
(1).未全死。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清 吴伟业 《吾谷行》:“一株偃蹇踞阴崖,半死半生遭屈辱。”
(2).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盘失错的。因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
《國語辭典》:半死不活  拼音:bàn sǐ bù huó
没有生气、快要死的样子。《老残游记》第六回:「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了监了。」《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一天给两碗冷饭,吃到如今,还是那们半死不活的呢!」也作「半死半活」。
《國語辭典》:豹死留皮  拼音:bào sǐ liú pí
比喻人死后当有美名留传后世。《新五代史。卷三二。死节传。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也作「虎死留皮」。
分類:美名身后
《漢語大詞典》:挡死牌(擋死牌)
抵挡死亡的屏障。犹言替死鬼。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天兵临压,立成虀粉……而 满 兵在后,一见前锋失利,即鼠窜奔逃,其罹锋刃冒矢石者,皆以华人为之障蔽,故世俗呼乡勇为挡死牌,而呼华兵为替死鬼也。”
《高级汉语词典》:蹈节死义
遵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国语辞典》:倒路死  拼音:dǎo lù sǐ
倒死在路上。骂人不得好死的话。《金瓶梅》第五○回:「怪倒路死猴儿,休要是言不是语。」
《國語辭典》:大难不死(大難不死)  拼音:dà nàn bù sǐ
难,灾难、灾祸。大难不死指遇到大灾难却能保住性命,将来必有好前程、好福气。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國語辭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拼音: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fú
(谚语)比喻历经大灾难而不死的人,日后必能享大福。也作「大难不死,必有厚禄」。
《國語辭典》:大难不死,必有后禄(大難不死,必有後祿)  拼音: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
(谚语)比喻历经大灾难而不死的人,日后必能享大福。《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所以说:『贵人无死法。』又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禄。』今日说钱公满意要溺死孩儿,又被王婆留住,岂非天命?」也作「大难不死,必有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