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740
典故
50
词典
983
分类词汇
535
佛典
167
其它
5
共983,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47
48
49
50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置之死地而后快
别人的孩子死不完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大难不死,必有厚禄
打蛇不死,自遗其害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生同衾,死同穴
生有地,死有处
人生自古谁无死
死不死,活不活
死诸葛走生仲达
人比人,气死人
《国语辞典》:
置之死地而后快(置之死地而后快)
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
把人逼到死亡的地步才觉得痛快。
分类:
把人
死
地步
觉得
痛快
《国语辞典》:
别人的孩子死不完(别人的孩子死不完)
拼音:
bié rén de hái zi sǐ bù wán
形容人很自私,把责任、过错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都推给别人。如:「你这是什么意思?明明是你的责任,却叫旁人去承担,是不是别人的孩子死不完?」
分类:
自私
责任
过错
自己
不愿意
《国语辞典》:
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
拼音:
zhāo wén dào,xì sǐ kě yǐ
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未尝不可。语出《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比喻对真理或目标的追求,非常热切。《南齐书。卷三一。荀伯玉传》:「初,善相墓者见伯玉家墓,谓其父曰:『当出暴贵而不久也。』伯玉后闻之,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明。朱权《冲莫子》第三折:「你既觉悟了朝闻道,夕死可矣,却怎么刬地怕风涛。」
分类:
早上
得知
真理
当晚
《国语辞典》: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拼音:
bù shì nǐ sǐ,jiù shì wǒ huó
比喻双方势不两立,不能共存。如:「今日决一死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分类:
双方
势不两立
共存
《国语辞典》: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拼音:
bào sǐ liú pí,rén sǐ liú míng
比喻人死后留美名于后世。
分类:
后留
美名
《国语辞典》:
大难不死,必有厚禄(大难不死,必有厚禄)
拼音: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
(谚语)比喻历经大灾难而不死的人,日后必能享大福。《精忠岳传》第二回:「他怀中抱著个孩子,漂流不死。古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厚禄。』况兼这些鹰鸟护佑著。」也作「大难不死,必有厚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分类:
谚语
历经
大灾难
不死
《国语辞典》:
打蛇不死,自遗其害(打蛇不死,自遗其害)
拼音:
dǎ shé bù sǐ,zì yí qí hài
祸害没消灭,反而遭到其伤害。《醒世恒言。卷二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走了一阵,只得吃口气回到寺中,跌脚叹道:『打蛇不死,自遗其害。』事已如此,无可奈何!」
分类:
祸害
消灭
反而
伤害
《国语辞典》: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拼音:
shòu sǐ de luò tuó bǐ mǎ dà
(谚语)比喻有钱人家纵使变穷了,还是比本来就穷的人家有钱。《
红楼梦
》第六回:「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么,你老拔根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分类:
谚语
有钱人
纵使
《国语辞典》: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拼音:
yī wén qián bī sǐ yīng xióng hàn
英雄好汉也会因缺钱用而被逼上绝路。形容钱的重要性。《歧路灯》第二三回:「有时,看这东西不难;没有时,便一文钱逼死英雄汉。」也作「一钱逼死英雄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分类:
英雄好汉
绝路
《国语辞典》:
生同衾,死同穴
拼音:
shēng tóng qīn,sǐ tóng xuè
活著时同盖一被,死后合葬一墓。形容夫妻极为亲密恩爱。《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我既委身于你,乐则同乐,忧则同忧,生同衾,死同穴。」
分类:
活著
时同
后合
合葬
亲密
恩爱
夫妇
《国语辞典》:
生有地,死有处(生有地,死有处)
拼音:
shēng yǒu dì,sǐ yǒu chù
生死各有一定的地方。比喻人的命运早已注定,无法改变。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要行处便行去,由得你,爱的做,似这般,倚官府,生有地,死有处,夺了俺妻儿,送了俺子父。」
分类:
生死
命运
早已
注定
《国语辞典》:
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
拼音:
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
(谚语)人生到头终须一死,但应死得有价值。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一出:「人生自古谁无死,嗟君此恨凭谁语。」
分类:
谚语
人生
到头
价值
《国语辞典》:
死不死,活不活
拼音:
sǐ bù sǐ,huó bù huó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红楼梦
》第六八回:「若差些儿的人,听见了这话,吵嚷起来,把你丢在外,死不死,活不活,你又敢怎样呢?」也作「活不活,死不死」。
分类:
求生
《国语辞典》:
死诸葛走生仲达(死诸葛走生仲达)
拼音:
sǐ zhū gé zǒu shēng zhòng dá
三国蜀国军师诸葛亮善谋略,晚年与司马懿对阵于渭南,病死军中,蜀军密不发丧,悄然退兵。司马懿忌惮诸葛亮而按兵不动。后知晓亮已身亡,欲领兵追赶时已经来不及了。百姓于是传言曰:「死诸葛走生仲达。」见《晋书。卷一。宣帝纪》。后用以比喻聪明的人,略施小计即能镇慑住他人。
分类:
蜀国
国军
军师
诸葛亮
善谋
谋略
晚年
司马懿
对阵
《国语辞典》:
人比人,气死人(人比人,气死人)
拼音:
rén bǐ rén,qì sǐ rén
(谚语)人生在世各有境遇,各见得失,若事事与人比较长短,则徒然自寻烦恼,落得生气颓丧。如:「张先生家境富裕,为人又聪明干练,你偏喜欢和他比长较短,这不是『人比人,气死人』吗?」
分类:
谚语
境遇
见得
得失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