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83,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宁死不从
宁死不辱
七大死罪
拚生尽死
恋生恶死
凌迟处死
临死不恐
昧死以闻
觅生觅死
觅死寻活
没死以闻
十死九生
舍生忘死
生离死绝
生来死去
《国语辞典》:宁死不从(宁死不从)  拼音:níng sǐ bù cóng
宁愿死也不屈服顺从。如:「不管你如何威胁利诱,我宁死不从。」《宋史。卷四六○。列女列传。谢泌妻》:「盗起,焚里舍杀人,远近逃避。姑疾笃不能去,侯号泣姑侧。盗逼之,侯曰:『宁死不从。』盗刃之,仆沟中。」
《国语辞典》:宁死不辱(宁死不辱)  拼音:níng sǐ bù rù
宁愿死也不愿受羞辱。用以表示品行贞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溺水不跃》:「夫三玉,一妇人耳。宁死不辱,出于天性。」《三国演义》第九回:「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
《国语辞典》:七大死罪  拼音:qī dà sǐ zuì
自中世纪神学观点而论,指七种世俗罪:骄傲、嫉妒、愤怒、怠惰、贪财、贪吃及好色。是撒旦地位自天使堕落为魔鬼的原因,也是世人被判下地狱的罪状。
《国语辞典》:拚生尽死(拚生尽死)  拼音:pàn shēng jìn sǐ
豁出性命。比喻尽全力。《朱子语类。卷一○一。总论》:「某看来,这道理若不是拚生尽死去理会,终不解得!」
《国语辞典》:恋生恶死(恋生恶死)  拼音:liàn shēng wù sǐ
贪恋生命、厌恶死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四。真观篇》:「若恋生恶死、拒违变化,则神识错乱,自失正业。」《庄子。齐物论》:「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唐。成玄英。疏:「遂其恋生恶死,岂非弱丧不知归邪!」
《国语辞典》:凌迟处死(凌迟处死)  拼音:líng chí chǔ sǐ
用酷刑执行死刑的方式。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你将俺主人凌迟处死,漆骨为樽,因此上结的似上海冤雠大。」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即日押卦市曹,将他万剐千刀,凌迟处死。」
《国语辞典》:临死不恐(临死不恐)  拼音:lín sǐ bù kǒng
面对死亡毫不恐惧。意谓人胆壮志坚。汉。刘向《新序。卷八。义勇》:「吾闻知命之士,见利不动,临死不恐。」也作「临死不怯」。
《国语辞典》:昧死以闻(昧死以闻)  拼音:mèi sǐ yǐ wén
冒著死罪进言。表示谨慎惶恐。《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昧死以闻。」也作「没死以闻」。
《国语辞典》:觅生觅死(觅生觅死)  拼音:mì shēng mì sǐ
意图自杀。《董西厢》卷七:「休教觅生觅死,自推自攧。」也作「觅死寻活」、「寻死觅活」。
分类:意图自杀
《国语辞典》:觅死寻活(觅死寻活)  拼音:mì sǐ xún huó
意图自杀。也作「觅生觅死」、「寻死觅活」。
分类:意图自杀
《国语辞典》:没死以闻(没死以闻)  拼音:mò sǐ yǐ wén
冒著死罪向君王进言。表示诚惶恐惧。《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也作「昧死以闻」。
《国语辞典》:十死九生  拼音:shí sǐ jiǔ shēng
形容处境十分危险。宋。叶适〈厉领卫墓志铭〉:「褒衣大带,掌幄中之论,无冒十死九生之危。」《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姐已是十死九生,只多得一口气了。」也作「十生九死」、「十死一生」。
《国语辞典》:舍生忘死(舍生忘死)  拼音:shě shēng wàng sǐ
不顾性命。《荡寇志》第六五回:「众将奉元帅之命,舍生忘死,攻击三关。」也作「舍死忘生」、「忘生舍死」。
分类:性命
《国语辞典》:生离死绝(生离死绝)  拼音:shēng lí sǐ jué
生时的分离与死时的永别。《晋书。卷八四。殷仲堪传》:「而一旦幽絷,生离死别,求之于情,可伤之甚。」也作「生离死别」。
《国语辞典》:生来死去(生来死去)  拼音:shēng lái sǐ qù
生死轮回,循环不断。《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三。破魔变文》:「君不见生来死去,似蚁脩还,为衣为食,如蚕作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