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83,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死沓沓
死得其所
死点
死对头
死而不朽
死而复生
死而后已
死而无悔
死不足惜
死而无怨
死费尽残
死服
死告活央
死格
死骨更肉
《漢語大詞典》:死沓沓
失神发楞,有气无力的样子。 郭沫若 《集外·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 夔 是死沓沓地绝望地拖垂着的, 凤 却矫健鹰扬地呈现着战胜者的神态。”
分類:失神发楞
《國語辭典》:死得其所  拼音:sǐ dé qí suǒ
形容人死得有意义有价值。《魏书。卷七八。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六出:「人生自古谁无死,只要死得其所,吾复何恨。」
分類:有意意义
《漢語大詞典》:死点
一个孤立的、僻静的或落后的地点、地区或状况。例如:文明世界中的文化死点。
机器中的活塞在汽缸内做往复运动时最左和最右(或最上和最下)的位置
《國語辭典》:死对头(死對頭)  拼音:sǐ duì tou
不可能化解的仇敌。如:「他们是多年的死对头。」
《國語辭典》:死而不朽  拼音:sǐ ér bù xiǔ
身虽死而声名长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国志。卷一五。魏书。贾逵传》:「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也作「殁而不朽」、「殁而无朽」。
《国语辞典》:死而复生(死而复生)  拼音:sǐ ér fù shēng
死去后又苏醒过来。三国魏。曹植〈辩道论〉:「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系狱,佯死数日,目陷虫出,死而复生,然后竟死。」《红楼梦》第八二回:「好容易熬了一天,这会子瞧见你们,竟如死而复生的一样。」也作「死而复苏」。
《國語辭典》:死而后已(死而後已)  拼音:sǐ ér hòu yǐ
竭尽所能从事,到死方才停止。《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也作「死而后止」。
《國語辭典》:死而无悔(死而無悔)  拼音:sǐ ér wú huǐ
即使死了仍不后悔。《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也作「死而不悔」、「死而无怨」。
《國語辭典》:死而不悔  拼音:sǐ ér bù huǐ
即使死了也不後悔。宋。李昌齡《樂善錄。卷上》:「娥生長倡家,乃能堅白自守,死而不悔。人非倡女,而不能以禮自防者,視娥得無愧恥?」也作「死而無悔」、「死而無怨」。
《国语辞典》:死不足惜  拼音:sǐ bù zú xí
1.即使死了也不以为可惜。表示不怕死。《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汝诱吾至此,我一身死不足惜,吾主兵到,汝君臣国亡身死,只在早晚,教你悔之无及!」
2.死了也不会令人感到可惜。如:「他这人坏事做尽,真是死不足惜!」
《国语辞典》:死而无怨(死而无怨)  拼音:sǐ ér wú yuàn
即使死了也不怨恨后悔。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与皇家,出气力,使杀我也死而无怨。」《三国演义》第四六回:「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也作「死而不悔」、「死而无悔」。
《高级汉语词典》:死费尽残
半死不活
《漢語大詞典》:死服
谓心悦诚服。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赏罚》:“赏罚不曲,则人死服。”
分類:心悦诚服
《國語辭典》:死告活央  拼音:sǐ gào huó yāng
苦苦哀求。《金瓶梅》第二一回:「当下,二人死告活央,说的西门庆肯了。」
分類:苦苦恳求
《漢語大詞典》:死格
死板的格式。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圣人何能拘得死格,大要出於良知同,便各为説何害。”
分類:死板格式
《漢語大詞典》:死骨更肉
犹起死回生。 唐 牛肃 《吴保安传》:“使亡魂復归,死骨更肉。”
分類: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