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40,分116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致之死地而后生
至死不二
置之死地而后生
贞亮死节
装死卖活
转死沟壑
转死沟渠
之死靡它
之死靡他
之死靡二
之死不渝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齰死
贼心不死
长生不死
《漢語大詞典》:致之死地而后生(致之死地而後生)
兵家用语。谓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语本孙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 李筌 注:“兵居死地,必决命而斗以求生。”《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昔 韩信 背水为阵,所谓致之死地而后生也。”
《漢語大詞典》:至死不二
到死也不改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盖内臣性贪苟得,至死不二,遂传为笑柄。”
分類:不改
《國語辭典》: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後生)  拼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形容置身于无退路的境地,势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参见「陷之死地而后生」条。《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
《高级汉语词典》:贞亮死节
坚贞忠诚,能够以死殉节
《高级汉语词典》:装死卖活  拼音:zhuāng sǐ mài huó
耍死狗
《國語辭典》:转死沟壑(轉死溝壑)  拼音:zhuǎn sǐ gōu huò
辗转死于水沟、山谷。《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饥寒不赡,转死沟壑。」《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奈何践民田禾稼,将使百姓转死沟壑乎。」也作「转死沟渠」。
《國語辭典》:转死沟渠(轉死溝渠)  拼音:zhuǎn sǐ gōu qú
辗转死于水沟、山谷。南朝梁。沈约 为梁武帝除东昏制令:「徵发闾左,以充缮筑,流离寒暑,继以疫厉,转死沟渠,曾莫收恤。」也作「转死沟壑」。
《國語辭典》:转死沟壑(轉死溝壑)  拼音:zhuǎn sǐ gōu huò
辗转死于水沟、山谷。《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饥寒不赡,转死沟壑。」《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奈何践民田禾稼,将使百姓转死沟壑乎。」也作「转死沟渠」。
《國語辭典》:之死靡它  拼音:zhī sǐ mǐ tuō
至死没有二心。形容贞节的妇女至死不改嫁。语本《诗经。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宋。杨万里夫人李氏墓志铭〉:「李永官金陵,不幸蚤世。夫人才三十有三,抚群幼泣且誓,之死靡它。」后泛指人的意志坚强,至死都不改变。也作「之死靡他」、「至死靡他」。
《國語辭典》:之死靡他  拼音:zhī sǐ mǐ tuō
意志坚定,至死不变。参见「之死靡它」条。明。李贽《焚书。卷四。杂述。昆崙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危自奋,之死靡他。」
《漢語大詞典》:之死靡二
同“ 之死靡它 ”。 清 曹寅 《重修二郎神庙记》:“ 白崖君 之諫君泽民,之死靡二,在在所当祀者也。”
《漢語大詞典》:之死不渝
同“ 之死靡它 ”。 宋 苏辙 《祭亡婿文逸民文》:“女有烈志,留鞠诸孤,赋诗《柏舟》,之死不渝。”
《漢語大詞典》:重赏之下,必有死夫(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漢語大詞典》:齰死
咬死。引申为置之死地。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观近世郡县有寃狱,民輒公选一人,使讼於都察院。所选者率非豪右,亦无逆民意而自擅者。以其事有期验,不容以意诡更,诡更之则为舆人齰死。”
分類:之死死地
《高级汉语词典》:贼心不死  拼音:zéi xīn bù sǐ
比喻坏主意还没有打消
《國語辭典》:长生不死(長生不死)  拼音:cháng shēng bù sǐ
生命长久存活,永不死亡。《抱朴子。内篇。辨问》:「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南齐书。卷五四。高逸传。顾欢传》:「今道家称长生不死,名补天曹,大乖老、庄立言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