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9,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行略
墓记
证盟
奉移
敛死
魂骸
挽联
面衣
遗耀
遗愿
阴寿
颓影
远乡牌
哀吊
盗葬
《漢語大詞典》:行略
(1).生平事迹的梗概。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 杜 皆纪其行略,率豪侠节介,有大志而不遂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余出 孙公 门下,採其行略,为作神道碑。”
(2).记述死者生平概略的文字。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我见他们那些有听头儿的人,过去之后,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説‘行述’的,‘行略’的,‘行状’的,我也不知他準叫作什么。” 叶圣陶 《乡里善人》:“有些人家请他做传记墓志铭,送了四百五百的润笔,他把行略一看,说声不做,就原璧奉还,没有第二句话。”参见“ 行状 ”。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íng zhuàng
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唐。李翱 百官行状奏:「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ìng zhuàng
记述死者生平行为的文字。也称为「行述」。
《国语辞典》:墓记(墓记)  拼音:mù jì
将死者生平刻在方形石块上,埋于圹中。也作「埋铭」。
《漢語大詞典》:证盟(證盟)
(1).将死者姓名写在纸上并焚烧以告上天的一种迷信仪式。《水浒传》第四五回:“少间,证盟已了,请众和尚就里面吃斋。”《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宋江 在当中证盟,朝着 涌金门 下哭奠。”
(2).犹盟誓。 明 李贽 《又答石阳太守书》:“我二人老矣,彼此同心,务共证盟千万古事业,勿徒为泛泛会聚也!”
(3).证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料那生不能成就,我也不伏气与他了。宾客里面有愿聘的,便赴今夕佳期;有众亲在此作证盟,都可做大媒。”
(4).佛教语。谓佛教徒传法。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自跋草书答十二问:“是以释子传法,名曰证盟。法必心悟,非有可传。不得真证,难坚信受。”
《漢語大詞典》:奉移
帝后死,由嗣皇奉死者棺木移至殡殿,称奉移。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松文清公:“ 嘉庆 二十五年八月, 睿庙 梓宫自 热河 回 京 ,初奉安於 乾清宫 ,继乃择日,奉移於 观德殿 。”
《漢語大詞典》:敛死(斂死)
殡殓死者。敛,通“ 殮 ”。晏子春秋·谏下二一:“且古圣王畜私不伤行,敛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
分類:殡殓死者
《漢語大詞典》:魂骸
死者的灵魂和骸骨。后汉书·陈龟传:“虽展鹰犬之用,顿毙 胡 虏之庭,魂骸不通,荐享狐狸,犹无以塞厚责,荅万分也。”
《國語辭典》:挽联(輓聯)  拼音:wǎn lián
哀悼死者的联语。也称为「挽对」。
《國語辭典》:面衣  拼音:miàn yī
风衣。指出远门时用来挡风尘所穿的外衣。《雅俗稽言。卷一一。冠服。面衣》:「赵飞燕女弟昭仪有金花紫罗面衣,则此制已始于西汉,后世宫人骑马著羃䍦全身障之。」
《漢語大詞典》:遗耀(遺耀)
指死者的功绩声誉。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幽堂久寂,遗耀未纪;君臣之逢,以播来史。”
《國語辭典》:遗愿(遺願)  拼音:yí yuàn
死者生前尚未完成、实现的愿望。如:「他决定行医济世,以完成父亲的遗愿。」
《國語辭典》:阴寿(陰壽)  拼音:yīn shòu
为已故父母逢整数生辰,如五十、六十等追行寿礼,称为「阴寿」。也称为「阴庆」。
分類:死者
《漢語大詞典》:颓影
指死者颓坠的遗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观风似面,听辞如泣。石墨鐫华,頽影岂戢。”
分類:死者
《國語辭典》:远乡牌(遠鄉牌)  拼音:yuǎn xiāng pái
异乡客的墓牌。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我死后墓顶头谁定远乡牌,灵位边谁咒生天界。」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二折:「哎哟!儿也,你可只落的定一面远乡牌。」
《國語辭典》:哀吊(哀弔)  拼音:āi diào
安慰吊问。《周礼。秋官。小行人》:「若国有祸灾,则令哀吊之。」
《漢語大詞典》:盗葬(盜葬)
谓窃用他人土地、墓穴埋葬死者。《唐律·户婚中·盗耕人墓田》:“诸盗耕人墓田,杖一百。伤坟者,徒一年。即盗葬他人田者笞五十,墓田加一等,仍令移葬。”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葬地蛇盘兔:“意者,地气温暖,二物皆穴焉,偶相值而相持,亦适然耳。昧者至争地盗葬,訐讼连年,惑哉!”《清文献通考·刑四》:“若本人远祖之坟被人发掘盗葬,因将盗葬之棺发掘抛弃者,虽同是发塚,不必以发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