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9,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松下尘
题主
烧埋
讳死
冥魂
墓志铭
题旌
遗秀
吊文
含殓
含饭
怨骨
遗妻
遗作
迎尸
《漢語大詞典》:松下尘(松下塵)
对死者的婉称。墓地多植松,人死化为尘土,故云。 隋 昙迁 《缁素知友祖道新林去留哀感赋诗》:“我住 邗江 侧,终为松下尘。” 唐 李白 《对酒忆贺监》诗之二:“昔好盃中物,今为松下尘。”
《國語辭典》:题主(題主)  拼音:tí zhǔ
丧家请人在木主上题署死者的衔名。《大清通礼。卷五○。品官丧。祀土神题主》:「择宗亲善书者一人题主,……题主者盥,就位,书:『某封谥某官显考某公』。」
《國語辭典》:烧埋(燒埋)  拼音:shāo mái
安排料理丧葬等事。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我叫化了些纸钱,将著柴火烧埋孩儿去呵。」《红楼梦》第四回:「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得,五百也得,与冯渊作烧埋之费。」
《漢語大詞典》:烧埋银(燒埋銀)
亦称“ 烧埋钱 ”。 办理丧事、安葬死者的钱。元史·刑法志四:“诸杀人者死,仍於家属徵烧埋银五十两给苦主,无银者徵中统钞一十锭。”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四折:“我不问你要烧埋钱还好哩,你又来讨我女儿骨殖。”红楼梦第七八回:“谁知他哥嫂见他一咽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 王夫人 闻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亦省称“ 烧埋 ”。《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病者官给医药,死者给烧埋中统钞二十五两。”
《漢語大詞典》:讳死(諱死)
(1).忌言死亡。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夫有生者不讳死……讳死者不可以得生。”
(2).避称死者的名。 清 李赓芸 炳烛编·讳名:“讳始於 周 ,然讳死而不讳生。”
分類:死者
《漢語大詞典》:冥魂
(1).旧谓死者灵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宋状元天倪闪:“请赐一官,以慰冥魂。”
(2).沉思入神。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柳陈父 ﹞尝语人,作一律诗,必冥魂数十番,方为意愜。”
《國語辭典》:墓志铭(墓誌銘)  拼音:mù zhì míng
古时埋葬死人,为防陵墓变迁,放在墓中以备稽考的石刻文字。内容分墓志与墓铭两种,墓志是散文,记死者姓名、生平;墓铭是韵文,是对死者的称颂、安慰或悼念。
《漢語大詞典》:题旌(題旌)
题书表彰。多用于死者。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吴翠凤》:“邑令敬其节操,为悬额题旌,并佽助焉。” 章炳麟 《辨诗》:“铭者自名,器有题署。若士卒扬徽,死者题旌,下及楬木以记化居,落马以示毛物,悉铭之属。”参见“ 旌表 ”、“ 旌典 ”。
分類:表彰死者
《漢語大詞典》:遗秀(遺秀)
(1).残存的花草。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二:“南圃无遗秀,柘条盈北园。” 唐 孟郊 《哀孟云卿嵩阳荒居》诗:“薙草恐伤蕙,摄衣自理锄。残芳亦可饵,遗秀谁忍除。”
(2).对死者后代的美称。 宋 范仲淹 《陈质殿丞挽歌词》:“贤哉生令嗣,遗秀在兰芝。”
《國語辭典》:吊文(弔文)  拼音:diào wén
文体名。追悼死者,表示感慨的文词。如贾谊的〈吊屈原文〉。
《國語辭典》:含殓(含殮)  拼音:hán liàn
含,含玉于口;殓,入殓,纳死者于棺。含殓指将珠玉放入死者口中后将其下葬。
《國語辭典》:含饭(含飯)  拼音:hán fàn
旧时婚礼,在新娘子下轿,进夫家前,请新娘口含饭食,以表示生活丰盛无虑。《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本宅亲人来接宝,添妆含饭古来留。」
《國語辭典》:怨骨  拼音:yuàn gǔ
比喻怀怨而死的人。《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陛下脱仰寻尧舜之轨者,则功不盈百万,费亦不过千计,下无怨骨,上无怨人。」
分類:怨恨死者
《漢語大詞典》:遗妻(遺妻)
指死者的妻子。 蔡东藩 《明史通俗演义》第七六回:“其时 把汉那吉 已死,遗妻 大成比妓 ,为 扯力克 所纳。”《中篇小说选刊》1983年第1期:“我向烈士的遗妻和幼子,讲述了副连长怎样带尖刀排为全连开路,怎样炸毁了两个敌碉堡,又怎样坚守无名高地消灭敌人。”
分類:死者
《國語辭典》:遗作(遺作)  拼音:yí zuò
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作品。如:「他的遗作经媒体大肆报导后,立刻轰动文坛。」
《漢語大詞典》:迎尸
(1).古代祭礼之一。上古祭祀时,立尸以代死者受祭。尸由臣下或死者晚辈充任。“迎尸”指迎接象征死者神灵而受祭的人。仪礼·士虞礼:“祝迎尸。” 郑玄 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繫,立尸而主意焉。” 清 姚鼐 《题汾州太守墓庐图》诗:“自从 秦 汉 来,閟宫礼销鑠。厌祭不迎尸,同堂废特禴。”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四》:“ 中国 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迎尸拜蛇以至美育代宗教,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2).谓接回尸体。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六年:“迎尸千里之外,裹骸骨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