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曲解  拼音:qū jiě
不正确的解释或歪曲原意。如:「对于我的好意,请不要曲解。」
《國語辭典》:扭曲  拼音:niǔ qū
1.扭动物体使其形态改变。如:「大力士使劲,将铁棒扭曲成半月形。」「工人扭曲铁丝,将板模绑紧固定。」
2.歪曲事实、颠倒是非。如:「那人总是喜欢扭曲事情的真相,真不应该。」
《漢語大詞典》:曲释(曲釋)
歪曲的解释。 宋 王安石 《贾魏公神道碑》:“公於传注训詁,不为曲释。”
分類:歪曲解释
《漢語大詞典》:枉戾
谓歪曲颠倒。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今反越津逾序,以大事小,以明事闇,从其过言,随其失行,天下之事受其枉戾。”
分類:歪曲颠倒
《漢語大詞典》:回罔
歪曲不实。 清 姚鼐 《〈西魏书〉序》:“然 拓跋 自 崔浩 被诛,史笔回罔,故纪 道武 以往事多侈词。”
分類:歪曲不实
《漢語大詞典》:诡辟(詭辟)
亦作“ 诡僻 ”。
(1).违反,歪曲。汉书·王莽传上:“诡辟制度,遂成篡号。” 颜师古 注:“诡,违也。辟读曰僻。”
(2).荒谬邪僻。 宋 刘敞 《上仁宗论龙昌期学术乖僻》:“前日朝廷以 龙昌期 所著书下两制,臣等观其穿凿臆説,诡僻不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柳宗元 爱国语,爱其文也;非国语,非其义也。义诡僻则非,文杰异则爱。”
(3).新奇险怪。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 宋子京 不识文章正理,而惟异之求,肆意雕鐫,无所顾忌,以至字语诡僻,殆不可读。” 明 方孝孺 《赠郭士渊序》:“ 欧阳修 、 苏軾 亦以是变诡僻险恠之文。” 清 顾嗣立 《寒厅诗话》:“ 钟 谭 《诗归》,尖新诡僻,又似鬼窟中作活计。”
(4).乖张怪僻。 明 归有光 《六言六蔽》:“盖以其聪明絶异之资,而自信其不该不偏之见,以成其偏奇诡僻之行,则将何所不至!”红楼梦第六三回:“ 岫烟 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大马扁》第五回:“他参老师性情诡僻,行为荒谬,如 明 朝 魏阉 一般。”
《漢語大詞典》:证龟成鳖(證龜成鱉)
将乌龟说成甲鱼。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贾氏五不可》:“ 晋武帝 欲为太子娶妇。 卫瓘 曰:‘ 贾氏 有五不可:青、黑、短、妬而无子。’竟为羣臣所誉,娶之,竟以亡 晋 。妇人黑白美恶,人人知之,而爱其子,欲为娶妇,且使多子者,人人同也。然至其惑於众口,则颠倒错繆如此。俚语曰‘证龟成鳖’,此未足怪也。以此观之,当云‘证龟成蛇’。小人之移人也,使龟蛇易位。”
《漢語大詞典》:贼蚀(賊蝕)
指受到的歪曲损害。 清 方苞 《书〈辨正周官戴记尚书〉后》:“然后知舍 莽 政之符验,《周官》无可疵者;舍 莽 事之比类,古圣无见诬者。循是以讨去之,然后诸经之贼蚀,一旦而廓然。”
分類:歪曲损害
《漢語大詞典》:摭诎(摭詘)
犹言断章取义,加以歪曲。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传赞:“ 啖助 在 唐 ,名治春秋,摭詘三家,不本所承。”
分類:歪曲
《漢語大詞典》:歪变(歪變)
歪曲改变,不合原样。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是已经歪变了的。”
分類:歪曲原样
《漢語大詞典》:歪理
被歪曲的、不正确的道理。 韩少功 《夜宿青江铺》:“不能走!哪里见过这样的歪理!” 李位 《阿丹的婚事》:“有些年轻小伙子,说歪理,嘴上一碗油;说正理,心里一包糠。”
《漢語大詞典》:诬误(誣誤)
歪曲和谬误。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若能在彼中设一西文报,辨其诬误,昌言 中国 教化之善,及其可以振兴之道,俾知吾国之尚有人在,则亦弭患无形之一术也。”
《国语辞典》:浮词曲说(浮词曲说)  拼音:fú cí qū shuō
浮华不实的言词,歪曲不正的说法。《清史稿。卷二二四。张煌言传》:「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今踰一纪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
《国语辞典》:拗曲作直  拼音:ǎo qū zuò zhí
把弯曲的东西弄直。比喻颠倒是非、歪曲事实。《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方妈妈呆了半晌,开口不得。思量没收场,只得拗曲作直说道:『谁叫你私下通奸?』」也作「扭曲作直」。
《國語辭典》:颠倒黑白(顛倒黑白)  拼音:diān dǎo hēi bái
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如:「切勿轻信那些颠倒黑白与事实不符的言论!」也作「颠倒是非」、「是非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