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歧 → 岐歧”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歧路亡羊 拼音:qí lù wáng yáng
杨子的邻居走失了一只羊,因大路上有许多岔路,岔路中又有岔路,纵使多人搜寻,亦无法找回。典出《列子。说符》。比喻事理本同末异,繁杂多变,易使求道者误入迷途,以致一事无成。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中庸第二十五章一》:「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歧路亡羊。总以此等区处,一字不审,则入迷津。」也作「多歧亡羊」。
《漢語大詞典》:歧母
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吕氏春秋·谕大》:“地大则有 常祥 、 不庭 、 歧母 、 羣抵 、 天翟 、 不周 。”歧,一本作“ 岐 ”。 陈奇猷 校释引 孙诒让 曰:“‘常祥’以下六者皆山名。”
《漢語大詞典》:歧趋(歧趨)
亦作“ 歧趣 ”。 不同的趋向。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若习静以涵养此心,则即
《大学》所云定静安虑者,又何歧趋之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辛亥革命·苏报案·苏报鼓吹革命清方档案》:“所有学堂条规,并著督飭认真整顿,力挽浇风。以期经正民兴,勿误歧趣。”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行动既一,决无歧趋。”
《漢語大詞典》:歧颐(歧頤)
犹歧嶷。《春秋元命包》:“ 后稷 歧颐自求,是谓好农。”“克岐克嶷” 清 马瑞辰 通释:“岐嶷,通作‘歧颐’。”参见“ 歧嶷 ”。
《漢語大詞典》:歧嶷
(1).
《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毛 传:“岐,知意也;嶷,识也。”后谓幼年聪慧为“歧嶷”。
《后汉书·马援传》:“客卿幼而歧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
《文选·左思〈吴都赋〉》:“歧嶷继体,老成弈世。” 刘逵 注:“歧嶷,谓有识知也。”
《北史·魏彭城王勰传》:“ 彭城王勰 字 彦和 ,少而歧嶷,姿性不羣。”
(2).谓六、七岁。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十:“﹝歧嶷﹞亦言六、七岁也。” 王闿运
《王仲章碣》:“君天姿雋异,缉熙光明,曾未歧嶷,堂堂神秀。”
《國語辭典》:歧义(歧義) 拼音:qí yì
同一种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义的语言现象。例如「他已经走了半个多小时了」,「走」可以理解成「行走」,也可以理解成「离开」。又如「这个人谁都认识」,可以理解成「这个人认识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成「这个人谁都认识他」。
《漢語大詞典》:歧杂(歧雜)
错杂;纷乱。 清 恽敬 《〈古今首服图说〉序》:“千载之后以言乎千载之前,岂敢谓出於尽是?然浮假之説,歧杂之言,则不敢及焉。”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二:“ 华 人虽隶一国,而言语多相扞格,譬如 汕头 之与 广州 ,相距仅一百八十英里,视 伦敦 之与 利物浦 相近,然商人之言语,乃彼此不相通……多以英语相晋接,此足以见我国言语之歧杂矣。”
《漢語大詞典》:歧旨
歧义。 清 恽敬 《说仙三》:“若方士之术,则以养得之者也。其书多廋词,多歧旨,芝菌一术也,而以为麟焉,以为凤焉。”
《漢語大詞典》:歧阻
谓道路阻塞。 清 恽敬 《答赵青州书》:“ 敬 尝观之古人,其畜道德能文章者,饥寒之外復多变故,或家室违异,或朝廷歧阻,或毁败於谗讥。”
《分类字锦》:岐舌
山海经:三苗国在赤水东,岐舌国在其东。郭氏传:其人舌皆岐。或云支舌也。
《分类字锦》:岐头两金(岐头两金)
周礼考工记:耜广五寸,二耜为耦。注:古者耜一金,两人并发之。今之耜岐头两金,象古之耦也。
《漢語大詞典》:岐阳之搜(岐陽之蒐)
指 周成王 在 岐山 南面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
《左传·昭公四年》:“ 周武 有 孟津 之盟, 成 有 岐 阳之蒐。” 杜预 注:“ 周成王 归自 奄 ,大蒐于 岐山 之阳。” 杨伯峻 注引
《国语·晋语八》:“昔 成王 盟诸侯于 岐 阳。”亦省作“ 岐蒐 ”。 唐
王勃 :“驾掩 岐 蒐,礼高 秦 望。”
《分类字锦》:岐掌
摘辅象:澹台灭明岐掌,是谓正直。
《骈字类编》:岐宁(岐宁)
周书武帝纪:建德四年,岐、宁二州民饥,开仓赈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