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歧 → 岐歧”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分歧点(分歧點)
不一致的部分或方面。多指思想、意见、记载等。
《漢語大詞典》:互歧
互有歧异。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虚数不可实指之例》:“此则古人属文,多出以想像之词,不必尽合于实数。由是以推,则凡古史纪年互歧者,均可缘此例以解之矣。”
分類:歧异
《漢語大詞典》:乖歧
怪诞歧异。 清 恽敬 《文昌宫碑阴录》:“復举中土君臣之名迹,及丛祠淫鬼错入徵之,其説至后世益乖歧无可信考者。”
分類:怪诞歧异
《漢語大詞典》:差歧
差异,差别。 清 恽敬 《五宗语录删存序》:“中岁喜读诸禪师语録,于三乘之言,本无差歧。”
分類:差异
《國語辭典》:村路歧  拼音:cūn lù qí
在各地乡间流动卖艺演戏的人。元。无名氏《蓝采和》第四折:「是一火村路歧,料应在那公科地,持著些枪刀剑戟、锣板和鼓笛。」
《分类字锦》:触树成歧(触树成歧)
隋书礼仪志幍傅子云先未有歧荀文若巾触树成歧时人慕之因而弗改
分类:
《分类字锦》:七穗五岐(七穗五岐)
沈鲤嘉禾赋乃有连丛合陇七穗五岐三苗四熟珍绮纷披
分类:嘉禾
《高级汉语词典》:歧差
差误
《漢語大詞典》:歧互
错杂;不一致。 清 恽敬 《〈楞伽经〉书后一》:“故道法大行,而禪復流於文字,此五宗语録之所以歧互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苏报案实录〉编者按》:“由于当时报章本有歧互, 张氏 未及订正。”
《國語辭典》:歧路亡羊  拼音:qí lù wáng yáng
杨子的邻居走失了一只羊,因大路上有许多岔路,岔路中又有岔路,纵使多人搜寻,亦无法找回。典出《列子。说符》。比喻事理本同末异,繁杂多变,易使求道者误入迷途,以致一事无成。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中庸第二十五章一》:「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歧路亡羊。总以此等区处,一字不审,则入迷津。」也作「多歧亡羊」。
《漢語大詞典》:歧母
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吕氏春秋·谕大:“地大则有 常祥 、 不庭 、 歧母 、 羣抵 、 天翟 、 不周 。”歧,一本作“ 岐 ”。 陈奇猷 校释引 孙诒让 曰:“‘常祥’以下六者皆山名。”
分類:山名
《漢語大詞典》:歧趣
见“ 歧趋 ”。
《漢語大詞典》:歧趋(歧趨)
亦作“ 歧趣 ”。 不同的趋向。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若习静以涵养此心,则即《大学》所云定静安虑者,又何歧趋之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苏报案·苏报鼓吹革命清方档案》:“所有学堂条规,并著督飭认真整顿,力挽浇风。以期经正民兴,勿误歧趣。”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行动既一,决无歧趋。”
分類:趋向
《漢語大詞典》:歧颐(歧頤)
犹歧嶷。《春秋元命包》:“ 后稷 歧颐自求,是谓好农。”《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 清 马瑞辰 通释:“岐嶷,通作‘歧颐’。”参见“ 歧嶷 ”。
《漢語大詞典》:歧嶷
(1).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毛 传:“岐,知意也;嶷,识也。”后谓幼年聪慧为“歧嶷”。后汉书·马援传:“客卿幼而歧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文选·左思〈吴都赋〉:“歧嶷继体,老成弈世。” 刘逵 注:“歧嶷,谓有识知也。”北史·魏彭城王勰传:“ 彭城王勰 字 彦和 ,少而歧嶷,姿性不羣。”
(2).谓六、七岁。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十:“﹝歧嶷﹞亦言六、七岁也。” 王闿运 《王仲章碣》:“君天姿雋异,缉熙光明,曾未歧嶷,堂堂神秀。”
《國語辭典》:歧义(歧義)  拼音:qí yì
同一种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义的语言现象。例如「他已经走了半个多小时了」,「走」可以理解成「行走」,也可以理解成「离开」。又如「这个人谁都认识」,可以理解成「这个人认识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成「这个人谁都认识他」。
《漢語大詞典》:歧杂(歧雜)
错杂;纷乱。 清 恽敬 《〈古今首服图说〉序》:“千载之后以言乎千载之前,岂敢谓出於尽是?然浮假之説,歧杂之言,则不敢及焉。”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二:“ 华 人虽隶一国,而言语多相扞格,譬如 汕头 之与 广州 ,相距仅一百八十英里,视 伦敦 之与 利物浦 相近,然商人之言语,乃彼此不相通……多以英语相晋接,此足以见我国言语之歧杂矣。”
分類:错杂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