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歧 → 岐歧”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23,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路歧
岐嶷
岐阳
岐山
两岐
多歧
杨岐
两歧
岐黄
分岐
岐下
岐伯
歧途
鸣岐
轩岐
《漢語大詞典》:路歧
见“ 路岐 ”。
《國語辭典》:路岐  拼音:lù qí
1.岔路。晋。王廙笙赋〉:「发千里之长思,咏别鹤于路岐。」也作「路歧」
2.宋元时民间艺人的俗称,尤指走江湖的杂技团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出》:「为路岐,恋佳人,金珠使尽没分文。」也称为「路岐人」。
3.冒昧,别生枝节。《金瓶梅》第三回:「不是老身路岐相央,难得这位娘子在这里,官人做个主人,替娘子浇浇手。」
《國語辭典》:岐嶷  拼音:qí nì
形容小孩才智出众、聪明特异。《晋书。卷九。简文帝纪》:「幼而岐嶷,为元帝所爱。」唐。李颀〈送刘四〉诗:「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
分類:幼年聪慧
《漢語大詞典》:岐阳(岐陽)
岐山 之南。《诗·鲁颂·閟宫》“ 后稷 之孙,实维 大王 ,居 岐 之阳,实始翦 商 ” 汉 郑玄 笺:“ 大王 自 豳 徙居 岐 阳。” 唐 张说 《皇帝马上射赞》第七:“天子省歛,薄守 岐 阳。” 明 刘基 《述志赋》:“邅吾道夫西陲兮,听鸣凤於 岐 阳。”
分類:岐山
《國語辭典》:岐山  拼音:qí shān
山名:(1)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东北。(2)位于山西省吕梁市辖孝义市西。
《漢語大詞典》:两岐(兩岐)
亦作“ 两歧 ”。
(1).分为两支。后汉书·张堪传:“﹝ 张堪 ﹞拜 渔阳 太守……乃於 狐奴 开稻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 唐 吕温 《道州观野火》诗:“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2).指两个分岔。 南朝 齐 谢朓 《将游湘水寻句溪》诗:“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岐。” 宋 陆游 《雪作》诗:“飞蝗扫地无遗种,瑞麦连云有两歧。” 明 李东阳 《周公神道碑》:“麦有两岐,芝有三秀。”
(3).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南朝 齐 谢朓 《答张齐兴》诗:“子肃两岐功,我滞三冬职。”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北堂已足夸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4).借指麦子。 南朝 梁 沈约 《留真人东山还》诗:“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5).指特异之禾稼。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两岐爰少;繁絃九变,大护殊稀。”
(6).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宋史·王觌传:“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歧遂分,党论滋炽。” 张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第一节:“而 湘 赣 代表均已先后到 鄂 , 粤 代表 黄 君 克强 亦本在 汉阳 ,故復电催各省迅即派员赴 鄂 ,以免两歧。”
《漢語大詞典》:多歧
亦作“ 多岐 ”。 谓多岔道。 唐 许浑 《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南北信多岐,生涯半别离。”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郭代公》:“泣拜以从公,公多歧援喻,止之不获,遂纳为侧室。”
分類:岔道
《漢語大詞典》:杨岐(楊岐)
谓歧途。喻错误的道路。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出:“兄弟也,我替你磨穿 墨 踵,你为人莫守 杨 岐。”参见“ 杨朱泣岐 ”。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國語辭典》:两歧(兩歧)  拼音:liǎng qí
1.由一分为二。《后汉书。卷三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张堪》:「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2.两种意见不统一。《宋史。卷三四四。列传。王觌》:「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歧遂分,党论滋炽。」
《漢語大詞典》:两岐(兩岐)
亦作“ 两歧 ”。
(1).分为两支。后汉书·张堪传:“﹝ 张堪 ﹞拜 渔阳 太守……乃於 狐奴 开稻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 唐 吕温 《道州观野火》诗:“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2).指两个分岔。 南朝 齐 谢朓 《将游湘水寻句溪》诗:“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岐。” 宋 陆游 《雪作》诗:“飞蝗扫地无遗种,瑞麦连云有两歧。” 明 李东阳 《周公神道碑》:“麦有两岐,芝有三秀。”
(3).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南朝 齐 谢朓 《答张齐兴》诗:“子肃两岐功,我滞三冬职。”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北堂已足夸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4).借指麦子。 南朝 梁 沈约 《留真人东山还》诗:“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5).指特异之禾稼。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两岐爰少;繁絃九变,大护殊稀。”
(6).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宋史·王觌传:“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歧遂分,党论滋炽。” 张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第一节:“而 湘 赣 代表均已先后到 鄂 , 粤 代表 黄 君 克强 亦本在 汉阳 ,故復电催各省迅即派员赴 鄂 ,以免两歧。”
《國語辭典》:岐黄(岐黃)  拼音:qí huáng
岐伯和黄帝的合称。相传黄帝曾使岐伯尝百草,行医治病,今传之内经即托名黄帝和岐伯问答论医。故以岐黄为医家之宗祖。后亦用以比喻医道。《聊斋志异。卷八。紫花和尚》:「盖邑有某生者,精岐黄,而不以术行,三聘始至,疏方下药,病愈。」也作「歧黄」。
《漢語大詞典》:分岐
见“ 分歧 ”。
《國語辭典》:分歧  拼音:fēn qí
相别、相背。如:「意见分歧」、「理论分歧」。
《骈字类编》:岐下
诗: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史记。周本纪: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与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又秦本纪:缪公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騺。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馀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
《國語辭典》:岐伯  拼音:qí bó
人名。生卒年不详。相传为黄帝之臣,精通医道,黄帝曾与论医,更相问答,其语备载于内经。也作「歧伯」。
《國語辭典》:歧途  拼音:qí tú
1.自大路歧出的道路。《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两旁歧途曲巷中,有无数的车马辐辏,冠盖飞扬,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2.比喻错误的道路。如:「误入歧途」。
《漢語大詞典》:鸣岐(鳴岐)
国语·周语上:“ 周 之兴也,鸑鷟鸣於 岐山 ”。 韦昭 注:“鸑鷟,凤之别名。” 岐山 ,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北。相传 周 古公亶父 迁此而兴。后以“鸣岐”谓吉祥之兆。隋书·许善心传:“丹乌流火,白雉从凤,栖阿德劭,鸣 岐 祚隆。” 唐 黄滔 《谢试官启》:“伏惟博士鸣 岐 瑞质,歌 郢 至音。葱笼而张柳风垂,逈拔而嵇松雪峭。”
《漢語大詞典》:轩岐(軒岐)
(1). 黄帝 轩辕氏 与其臣 岐伯 的并称。他们被视作 中国 医药的始祖。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黄帝 ﹞使 岐伯 尝味草木,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 明 高启 《吴县庠训导徐君善医常起人疾求诗赠之》:“解榻高斋昼日迟,坐谈 周 孔 杂 轩 岐 。”《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温病〉序》:“是则秋分已前,皆得以热病名之;秋分已后,皆得以伤寒名之矣。此 轩 岐 、 仲景 立伤寒、温病、热病之名义也。”
(2).指医术。 元 丁复 《赠杜一元》诗:“传家况有 轩 岐 閟,展手活人非我职。”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问疾》:“臣喜閲草木之书,颇解 轩 岐 之术。” 清 恽敬 《重刻〈脉经〉序》:“是书之精微博大,足以发 轩 岐 之奥窔,通天地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