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歧 → 岐歧”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岐出
文字不相同,有歧异。 清 许宗衡 《玉井山馆笔记》:“ 晋文公 渡 河 ,北归行赏……此与韩非子所载 晋文公 战事岐出。” 刘光汉 《〈新方言〉后序》:“ 光汉 自幼治小学,窃有志於此,以为《淮南》之言,虽稍岐出,然皆有所承受。”
分類:文字歧异
《國語辭典》:歧出  拼音:qí chū
1.分歧,从旁而出。清。恽敬〈香山先生家传〉:「自百氏横议,先王之道崎岖榛莽,分裂歧出。」
2.错杂不一致。如:「这篇论文观点歧出,前后矛盾。」
《漢語大詞典》:岐出岐入
谓出入无固定的处所。 清 李楷 《〈嵞山集〉序》:“流寓之所,不足以当故庐。以是知岐出岐入泛泛然而无所归者,皆失其家而家他人之家,不能以自立。”
《漢語大詞典》:支别
分支;歧出。后汉书·冯鲂传:“ 冯魴 字 孝孙 , 南阳 湖阳 人也。其先 魏 之支别,食菜 冯城 ,因以氏焉。”《素问·五藏生成》“是以头痛巔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唐 王冰 注:“巨阳,膀胱脉。膀胱之脉者,起於目内眦,上额交巔上;其支别者,从巔至耳上角。”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汉志诸子:“命物之名,其源实本於尔雅,后世经解家言辩名正物,盖亦名家之支别也。”
分類:分支歧出
《漢語大詞典》:槎牙
亦作“ 槎枒 ”。亦作“ 槎岈 ”。
(1).树木枝杈歧出貌。 唐 元稹 《寺院新竹》诗:“寳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宋 王安石 《虎图》诗:“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俯噣如哺雏。” 明 李东阳 《悼手植桧次匏庵先生韵》:“嗟哉古檜燬,仅见孤根存。槎岈插高空,突兀撑重门。”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束缚少生意,卑枝自槎牙。”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白蒙蒙的晓雾笼罩着杨树的顶部,只见很模糊的稀疏而槎枒的枝痕,仿佛是用淡墨描的。”
(2).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云、山、碑、石等。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 宋 苏轼 《江上看山》诗:“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宋 陆游 《断碑叹》诗:“断碑槎牙弃道边,文字班班犹可读。”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西壁一门,高四五尺,濶二三尺,皆石槎牙而成。” 陈去病 《自居庸关南骑行入口漫成》诗:“岁晚晴云烘笠屐,西风黄叶露槎枒。”
(3).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人与动物。 唐 曹唐 《病马》诗:“堕月兔毛轻斛蔌,失云龙骨瘦槎牙。”一本作“ 牙槎 ”。红楼梦第五十回:“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以上形容瘦骨嶙峋。 宋 苏轼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诗:“空肠得酒芒角正,肝肺槎牙生竹石。”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青阳峡》诗:“府肺槎牙倩酒浇,顾我非狂亦非狷。”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 蒋伯寅 )负才尚气,肝肺槎枒,於人世务利委琐之途,夷然不屑也。”以上多形容胸怀不平。
(4).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形容语句不整饬。 宋 苏轼 《游三游洞有亭吏乞诗乃复以此诗授之》:“洪荒无传记,想像在 羲 媧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学·宋四家书》:“后见 冯定远 论 山谷 诗,以为 江 西粗俗槎枒之病,一入笔端,便九牛拔不出,必以 义山 、《西崑》诸体退之。”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赵昌父诗集》:“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閒适之趣,故笔墨间亦时觉萧然尘外。惟根柢太浅,语多槎枒,时堕江湖、击壤两派。”
(5).指错杂不齐的山石树木等物。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然其路险絶,乱石当道,将至峡,必捨舆,躡草履,经营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峡口。” 宋 陆游 《舟过季家山小泊》诗:“健犊破荒耕犖确,幽禽除蠹啄槎牙。”
《國語辭典》:钗股(釵股)  拼音:chāi gǔ
国画中画墨竹之枝,称直枝为「钗股」。
《漢語大詞典》:旁枝
(1).谓旁生歧出。庄子·骈拇:“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清 方苞 《书李习之卢坦传后》:“ 太史公 作史记,藏之名山,副在京师,然中间多駢旁枝。”
(2).侧生的枝条。 唐 姚合 《送别友人》诗:“泉落林梢多碎滴,松生石底足旁枝。”
《漢語大詞典》:四衢
(1).四通八达的大路。后汉书·李固传:“ 冀 乃封 广 、 戒 而露 固 尸於四衢。”
(2).指四出的通路。宋书·符瑞志上:“帝惧,欲出奔,而月明,邀候急,四衢断絶,不得去。”
(3).通达四方。 南朝 梁 沈约 《八关斋》诗:“四衢道难闢,八正扉犹掩。”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四衢,四达之谓也。 郭璞 曰:‘交道四出也’。”
(4).交错歧出貌。山海经·中山经:“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叶大尺餘。” 郭璞 注:“言枝交互四出。”
《國語辭典》:叉牙  拼音:chā yá
1.缺齿。唐。韩愈落齿〉诗:「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2.歧出不齐。唐。李贺南山田中行〉诗:「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漢語大詞典》:形讹(形訛)
校勘学术语。刻板、抄写时因字形相似而歧出的错误字体。
《國語辭典》:枳首  拼音:jǐ shǒu
两头蛇。《枹朴子。外篇。吴失》:「睹枳首之争莓,而亡同身之祸。」
分類:个头歧出
《國語辭典》:枳首蛇  拼音:zhǐ shǒu shé
两头蛇。也作「轵首蛇」。
《國語辭典》:枳首蛇  拼音:zhǐ shǒu shé
两头蛇。也作「轵首蛇」。
《漢語大詞典》:节槎(節槎)
树木上歧出的节。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有万 干劲十足地挥舞着斧头,把带着银灰色树皮的杨木椽,砍成一般长……为了好看一点,他把大节槎也砍掉了。”
《漢語大詞典》:支缭(支繚)
繁多歧出。荀子·富国:“其候徼支繚,其竟关之政尽察,是乱国已。”参见“ 支离 ”。
分類:繁多歧出
《國語辭典》:支离(支離)  拼音:zhī lí
1.分散。《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捷猎麟集,支离分赴。」
2.残缺不全。《庄子。人间世》:「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
3.散乱而无条理。汉。扬雄《法言。五百》:「天地简易而圣人法之,何五经之支离?曰:『支离盖其所以为简易也。』」
4.漂泊流浪。唐。杜甫 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漢語大詞典》:丫槎(枒槎)
(1).同“ 枒杈 ”。
(2).纷错歧出貌。《西游记》第二八回:“两个拳头,和尚鉢盂模样;一双蓝脚,悬崖榾柮枒槎。”
丫杈,植物的枝丫。 陈凤兮 《忆何香凝老人》:“画上梅花的绿色虽稍褪……坚挺的铁干上撑着的丫槎,仍然崛强地屹立在那里。”
《國語辭典》:枒杈  拼音:yá chā
樹枝縱橫雜出。元。王惲〈趙邈齪虎圖行〉詩:「巔崖老樹纏冰雪,石觜枒杈橫積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