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圣神文武(聖神文武)
《书·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孔 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以“圣神文武”为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身女子也,则虽圣神文武,不得仕宦。”
《國語辭典》:绳其祖武(繩其祖武)  拼音:shéng qí zǔ wǔ
遵守、继承祖先的行迹规范。比喻继承祖业。《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也作「绳厥祖武」。
《漢語大詞典》:神武挂冠
南朝 梁 陶弘景 “家贫,求宰县不遂。 永明 十年,脱朝服挂 神武门 ,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后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故置吾兄於 箕山 吹瓢、 桐江 垂钓之间,而兄不受;置吾兄於 神武 挂冠、 华 顶高眠之间,而兄亦不受。”
《漢語大詞典》:神武旗
清 代帝王出行仪仗中乘舆旗饰之一种。《清文献通考·王礼二十》:“﹝皇帝法驾卤簿﹞朱雀旗一,神武旗一。”《清文献通考·王礼二十》:“﹝神武旗﹞黑缎为之,斜幅不加缘,绣金朱雀,閒以流云。”
《漢語大詞典》:柔武
谓用怀柔之策收取征战之功。逸周书·柔武:“胜国若化,不动金鼓,善战不鬭,故曰柔武。”
《漢語大詞典》:入文出武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唐 张说 《河西节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揔军挟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间,式遏戎虏。”参见“ 出将入相 ”。
《國語辭典》:出将入相(出將入相)  拼音:chū jiàng rù xiàng
在外则为大将,入朝则为宰相。指文武全才的高级官员。《旧唐书。卷七○。王圭传》:「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出:「平章乃宰相之职,君侯出将入相,官属不胜欣仰。」也作「出入将相」。
《國語辭典》:赳赳武夫  拼音:jiū jiū wǔ fū
雄壮威武的军人。《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好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看不出这么一个赳赳武夫,倒是一个旖旎多情的男子!」
《漢語大詞典》:揆文奋武(揆文奮武)
施行文教,振奋武事。语本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孔 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清史稿·高宗纪论:“ 高宗 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於斯为盛。”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宰治天下,定鼎 天京 ,立政任人,揆文奋武。”
《漢語大詞典》:劳武结合(勞武結合)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的一项政策,要求边区军民一面参加生产劳动,一面进行军事训练。建国后主要用于加强民兵建设。如:认真贯彻劳武结合的原则,一面搞生产,一面搞军事训练。
《國語辭典》:孔武有力  拼音:kǒng wǔ yǒu lì
勇敢而力大。《诗经。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聊斋志异。卷五。鸦头》:「孜渐长,孔武有力,喜田猎,不务生产。」
分類:勇猛有力
《漢語大詞典》:驾肩接武(駕肩接武)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 有唐 之兴,绵歷年所,骨鯁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亦作“ 驾肩接迹 ”。景德传灯录·道悟禅师:“学徒依附,驾肩接迹;都人士女,嚮风而至。”
《國語辭典》:经文纬武(經文緯武)  拼音:jīng wén wěi wǔ
以文德与武功来治理国家。《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有藏奸观衅之心,无仗节死难之谊。岂先王经文纬武之旨邪!」也作「经武纬文」、「纬武经文」。
《國語辭典》:经武纬文(經武緯文)  拼音:jīng wǔ wěi wén
以文治武功治理国家。南朝梁。沈约 棋品序:「若夫入神造极之灵,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也作「经文纬武」、「纬武经文」。
《國語辭典》:经文纬武(經文緯武)  拼音:jīng wén wěi wǔ
以文德与武功来治理国家。《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有藏奸观衅之心,无仗节死难之谊。岂先王经文纬武之旨邪!」也作「经武纬文」、「纬武经文」。
《分类字锦》:接武夔龙(接武夔龙)
唐书·上官仪传》:时以雍州司事参军韦绚为殿中侍御史,或疑非迁,仪曰:“此野人语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龙,簉羽鹓鹭,岂雍州判佐比乎?”时以为清言。
分类:台谏
《分类字锦》:接武茅茨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接武茅茨,凉过太夏。扶寸脩修,味逾方丈。注:《礼记》曰:堂上接武。郑元曰:武,迹也。《说文》曰:屋以草盖曰茨。
分类: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