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68,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后武
武媚
武偃
文武火
象武
健武
殷武
武志
武毅
武溪深
武昌柳
勇武
中武
校武
武陵客
《骈字类编》:后武(后武)
吕览:周明堂,金在其后,有以见之,先德后武也。
《國語辭典》:武媚  拼音:wǔ mèi
1.唐武则天的号。参见「武则天」条。
2.妩媚。汉。蔡邕〈青衣赋〉:「都冶武媚,卓铄多姿。」
《漢語大詞典》:武偃
战事停息。 唐 王起 《黿鼉为梁赋》:“我皇仁洽道丰,文修武偃,要荒毕服。” 明 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文修武偃乐无虞,尽将兵器为农器。”
分類:战事停息
《漢語大詞典》:文武火
用于烧煮的文火与武火。文火,火力小而弱;武火,火力大而猛。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山丈》诗:“鍊丹文武火未成,卖药贩履俱逃名。” 元 王祯 农书·蔴苧:“﹝毛絁布法﹞纳於热灰水内,浸湿於甑中蒸之,文武火养二三日,频频翻覷。”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其家相传服松梅丸,云取松脂,用河水浸四十九日,文武火煮,令白如餳餹,然后和乌梅地黄丸。”
分類:文火火力
《漢語大詞典》:象武
周武王 时代的乐舞。礼记·仲尼燕居:“下管《象武》《夏籥》序兴。” 郑玄 注:“《象武》,武舞也;《夏籥》,文舞也。”参见“ 象舞 ”。
《國語辭典》:象舞  拼音:xiàng wǔ
1.大象表演的舞蹈。匡卣:「佳(唯)四月初吉甲午,懿王才(在)射庐,乍(作)象舞。」
2.乐曲名。文王时有击刺之法,武王仿效而为舞,称其舞乐为象舞。《诗经。周颂。维清。序》:「维清,奏象舞也。」唐。孔颖达。正义:「谓文王时有击刺之法,武王作乐,象而为舞,号其乐曰象舞。」
《漢語大詞典》:健武
刚强勇武。 宋 苏轼 《参寥子真赞》:“维 参寥子 ,身寒而道富,辩於文而訥於口,外尩柔而中健武。”明史·归善王当沍传:“ 正德 中,贼攻 兗州 ……取护卫弓弩射却贼。降敕奬諭,遂以健武闻。” 赵朴初 《寿阳曲·锡兰纪游·康堤舞》:“ 僧伽罗 ( 锡兰 主要民族)奋迅狮儿多健武。”
《国语辞典》:殷武  拼音:yīn wǔ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殷武,祀高宗也。」或以为美宋襄公之诗。首章二句为:「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漢語大詞典》:武志
威武之志。诗·周颂·桓序:“《桓》讲武类禡也。《桓》,武志也。” 孔颖达 疏:“《桓》者,威武之志。言讲武之时,军师皆武。” 唐 魏徵 《享太庙乐章·永和》:“用光武志,永固鸿基。”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武志既扬,文教亦熙。”
分類:威武
《漢語大詞典》:武毅
(1).勇武刚毅。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丁奉 、 离斐 以武毅称。”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奋其武毅,张我皇威。”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若 老 庄 之道德, 屈 宋 之词宗,搜奇抉怪,軼乎,不独志略武毅之儔也。”
(2).指勇武刚毅的人。 汉 傅毅 《舞赋》:“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 汉 班固 《窦车骑北伐颂》:“援谋夫于末言,察武毅于俎豆。”
《漢語大詞典》:武溪深
古歌曲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武溪深》,乃 马援 南征之所作也。 援 门生 爰寄生 善吹笛, 援 作歌以和之,名曰《武溪深》。其曲曰:滔滔 武溪 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能临,嗟哉 武溪 多毒淫!”
《漢語大詞典》:武昌柳
晋书·陶侃传:“﹝ 侃 ﹞尝课诸营种柳,都尉 夏施 盗官柳植之於己门。 侃 后见,驻车问曰:‘此是 武昌 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施 惶怖谢罪”。后泛称杨柳为“武昌柳”。 唐 孟浩然 《泝江至武昌》诗:“行看 武昌 柳,髣髴映楼臺。”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诗:“缘忧 武昌 柳,遂忆 洛阳 花。”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席上留别》词:“折尽 武昌 柳,掛席上 瀟湘 。”
分類:杨柳
《國語辭典》:勇武  拼音:yǒng wǔ
勇猛威武。《南史。卷六一。兰钦传》:「钦有谋略,勇决善战,步行日二百里,勇武过人。」
《漢語大詞典》:中武
前后相间一足之地。礼记·玉藻:“君与尸行接武,大夫继武,士中武。” 孔颖达 疏:“中,犹间也。每徙足间容一足地,乃躡之也。”
《漢語大詞典》:校武
考较武艺。 汉 扬雄 《长杨赋》:“简力狡兽,校武票禽。” 唐 耿湋 《和王怀洲观西营秋射》:“ 谢公 亲校武,草碧露漫漫。”
分類:考较武艺
《漢語大詞典》:武陵客
指避世隐居的人。 元 揭傒斯 《寻舍弟将至东牢宿野店》诗:“茅店溪边冷,松林石上踈;如逢 武陵 客,风景未应殊。”参见“ 武陵源 ”。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