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兵役制度
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参见“义务兵役制”(201页)、“志愿兵役制”。
《漢語大詞典》:兵戎相见(兵戎相見)
指发生武装冲突。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二:“从 至正 十六年起, 张士诚 和 朱元璋 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如:这两个友好邻邦竟弄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分類:武装冲突
《漢語大詞典》:白卫军
或称“白军”。1918-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反革命武装。以沙俄反动军官为骨干,并得到外国武装干涉者支持,挑起内战。最后被红军消灭。
《漢語大詞典》:百色起义
1929年12月11日,共产党人邓小平、雷经天、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农民在广西百色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兼政委,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
《漢語大詞典》:八路军(八路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原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后,根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等三个师。 朱德 为总司令, 彭德怀 为副总司令, 叶剑英 为参谋长。成为 华北 抗日的主力。至抗战胜利时,发展到九十馀万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与新四军等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漢語大詞典》:堡团(堡團)
指武装据点。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襄阳始末》:“自 中水路 至 襄城 止一百二十餘里,节节皆是堡团。”
分類:武装据点
《漢語大詞典》:保安团
旧中国地方上建的保安武装
奥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地方组织
《漢語大詞典》:德国农民战争
1524-1525年德意志农民大规模的反封建武装起义。起义农民曾提出广泛的反封建纲领《书简》《十二条款》《海尔布隆纲领》等。1525年3月,农民领袖闵采尔在米尔豪森城领导建立革命政权“永久议会”。因各地起义军缺乏组织和统一指挥,至1525年8月,起义相继被镇压。
《漢語大詞典》:东北抗日义勇军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的统称。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东北人民和国民党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组成了名为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数百支抗日武装,在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因缺乏统一领导和各部队间缺乏相互支援,至1933年春大部溃散。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漢語大詞典》:冲锋队
德国纳粹党的武装组织。1921年建立。希特勒上台后,人数剧增。因其头目罗姆与希特勒主张不一,1934年6月30日夜,被党卫军等清洗,后被党卫军取代。
《國語辭典》:赤卫军(赤衛軍)  拼音:chì wèi jūn
苏联十月革命初期,为了扑灭反革命而编成的军队,后改称「红军」。
《漢語大詞典》:千牛仗
由千牛备身等武装护卫人员组成的帝王仪仗。 唐 王建 《宫词》之六:“千牛仗下放朝初,玉案傍边立起居。”新唐书·仪卫志上:“又有千牛仗,以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为之……皆执御刀、弓箭,升殿列御座左右。”
《漢語大詞典》:清乡团(清鄉團)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用于镇压农村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反革命武装。 郑启普 《扑不灭的火》:“昨晚来了清乡团,抓走了九个农民,一个忠厚老实的农民 李大利 被杀了。”
《漢語大詞典》:全民皆兵
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漢語大詞典》:平江起义
1928年7月22日,共产党人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湖南平江的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由于湘鄂赣国民党军队的联合进攻,11月,彭德怀率第五军主力撤出平江到井冈山与第四军会合,留下的部队在湘鄂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