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枭匪(梟匪)
旧时指武装贩私盐者。《清会典事例·户部七九·盐法》:“ 北江 一带,梟匪联帮贩私,持械拒捕,大为盐务之害。”
分類:武装私盐
《國語辭典》:薪饷(薪餉)  拼音:xīn xiǎng
工作的酬劳。如:「新进人员的薪饷总是较低,以后视工作情况再调升。」也称为「薪水」。
《国语辞典》:全面战争(全面战争)  拼音:quán miàn zhàn zhēng
主要国家间的武装冲突,交战国使用其全部国力,且某交战国的国家生存处于危殆中。其特性在不受任何限制,可能包括对主要交战国的本土使用核子、化学及生物战以进行攻击。
《国语辞典》:弃武竞文(弃武竞文)  拼音:qì wǔ jìng wén
停止武装竞赛,兴办文教事业。如:「民主自由国家教育的重点,在于弃武竞文,以培养高雅的艺术气质。」
《国语辞典》:擐甲操戈  拼音:huàn jiǎ cāo gē
穿上铠甲,手拿武器。形容全副武装的样子。宋。辛弃疾《美芹十论。屯田》:「一旦警急,擐甲操戈以当矢石。」也作「擐甲挥戈」。
《国语辞典》:擐甲持戈  拼音:huàn jiǎ chí gē
穿上铠甲,手拿武器。形容全副武装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三回:「见宫中事变,擐甲持戈,立于阁下。」也作「擐甲挥戈」。
《国语辞典》:擐甲挥戈(擐甲挥戈)  拼音:huàn jiǎ huī gē
穿上铠甲,手挥武器。形容全副武装,与敌人战斗的样子。《魏书。卷七○。傅永传》:「擐甲挥戈,单骑先入,唯有军主蔡三虎副之,馀人无有及者。」也作「擐甲执兵」、「擐甲执锐」、「擐甲持戈」、「擐甲操戈」。
《国语辞典》:擐甲执兵(擐甲执兵)  拼音:huàn jiǎ zhí bīng
穿上铠甲,手执武器。形容全副武装的样子。宋。曾巩〈李德明遥郡团练使制〉:「擐甲执兵,人之重任,赏信而速,所以劝功。」也作「擐甲挥戈」。
《国语辞典》:擐甲执锐(擐甲执锐)  拼音:huàn jiǎ zhí ruì
穿上铠甲,手执武器。形容全副武装的样子。《元史。卷一一九。木华黎传》:「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复遗恨,第恨汴京未下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母尝从之南征,每临巨敌,辄擐甲执锐,为子接应。」也作「擐甲挥戈」。
《国语辞典》:解衣卸甲  拼音:jiě yī xiè jiǎ
脱去军衣,卸下盔甲。比喻解除武装,停止战争。《孤本元明杂剧。杏林庄。头折》:「他若是解衣卸甲顺天朝,班中封位爵。」《孤本元明杂剧。陈仓路。楔子》:「刀剑出鞘,弓弩上弦,不许解衣卸甲,好生提铃喝号,转箭支更。」
《国语辞典》:国际和平军(国际和平军)  拼音:guó jì hé píng jūn
由联合国所组成的军事人员。主要的目的在于进驻武装冲突地区,区隔敌对双方,中止战斗,建立中立缓冲的力量。
《国语辞典》:枪杆子里出政权(枪杆子里出政权)  拼音:qiāng gǎn zi lǐ chū zhèng quán
利用武装暴动的方式来谋夺政权。如:「枪杆子里出政权是违反时代潮流的观念。」
《国语辞典》:张弓拔刃(张弓拔刃)  拼音:zhāng gōng bá rèn
拉开弓弦,拔出佩刀。形容武装警戒的样子。《汉书。卷九○。酷吏传。严延年传》:「宾客放为盗贼,发,辄入高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
《国语辞典》:斩木为兵(斩木为兵)  拼音:zhǎn mù wéi bīng
斩削树木作为兵器。比喻武装起义。《文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
《漢語大詞典》:自卫队(自衛隊)
在民主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里配合正规军队作战的群众武装队伍。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大伙选我作武装,说要组织自卫队,人是有的,就是没有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