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武臣
武官;武将。主管军事的官员。礼记·乐记:“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 唐 杜甫 《送陵州路使君之任》诗:“王室比多难,高官皆武臣。”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本朝内官忠能:“镇抚掌天下狱,极武臣之美选也。”
《國語辭典》:爪牙  拼音:zhǎo yá
1.动物的尖爪和利牙。《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吕氏春秋。恃君览。恃君》:「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
2.比喻勇士。《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喻世明言。卷八。吴保安弃家赎友》:「李都督虽然骁勇,奈英雄无用武之地,手下爪牙看看将尽!」
3.比喻仗势欺人的走狗。《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张汤传》:「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而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依于文学之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一日得了刺史之职,就有许多人来钻刺投靠他,做使令的,少不得官不威、爪牙威。」
《漢語大詞典》:将臣(將臣)
武臣。与儒臣相对。新唐书·李福传:“时 党项羌 震扰,议者以将臣贪牟产虏怨,议择儒臣治边。”
分類:武臣儒臣
《漢語大詞典》:戎臣
武臣。 秦 李斯 《绎山刻石》:“戎臣奉詔,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唐 白居易 《春游二林寺》诗:“智士劳思谋,戎臣苦征役。”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姑息戎臣:“ 唐穆宗 驭军未得其要,常云宜姑息戎臣。”
分類:武臣
《國語辭典》:禦侮  拼音:yù wǔ
1.抵禦外侮。《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关羽传》:「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禦侮。」《周书。卷四三。李延孙等传。史臣曰》:「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禦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也作「御侮」。
2.武臣。《诗经。大雅。绵》:「余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文选。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且虚饰宠章,委成禦侮。」
《漢語大詞典》:杖斧之臣
指掌握兵权的武臣。宋书·刘义庆传:“不劳杖斧之臣,号令不严而自肃;无辱凤举之使,灵怪不召而自彰。”参见“ 杖斧 ”。
《漢語大詞典》:杖斧
谓持斧以为威权。
分類:持斧威权
《漢語大詞典》:建牙
(1).古谓出师前树立军旗。晋书·姚兴载记下:“於是尽赦囚徒,散布帛数万匹以赐其将士,建牙誓众,将赴 长安 。”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公牙:“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出师则有建牙、禡牙之事。”
(2).引申指武臣出镇。 唐 鲍溶 《读淮南李相行营至楚州》诗:“閫外建牙威不宾,古来戡难忆忠臣。” 宋 楼钥 《送赵子直贰卿帅三山》诗:“建牙帅 七闽 ,人胡为公疑。” 清 姚鼐 《悼陈勤斋中丞》诗:“西南地控 五谿 遐,承詔单车往建牙。”
(3).指少数民族建置王庭。 唐 李德裕 《赐回鹘可汗书》:“我国家统临万寓,列塞在 阴山 之南;先可汗总率本部,建牙於大漠之北,各安土宇,二百餘年。”
《漢語大詞典》:崇班
(1).犹高位。 唐 卢怀慎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还字》诗:“无因酬大德,空此愧崇班。”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官监门大将,列棨戟光荣,近侍崇班,貂璫领袖。” 清 戴名世 《史某制义序》:“今某又巍然掇高科,行且兄弟并列崇班。”
(2).官名。即内殿崇班, 宋 代武臣阶官。宋史·职官志九:“武臣三班借职至节度使叙迁之制……东头供奉官转内殿崇班,内殿崇班转内殿承制。”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官制三·勋官:“国朝遁 唐 制,文臣朝官,武臣崇班以上,遇恩輒加之。”
《漢語大詞典》:止法
宋 朝对文武臣转官的规定。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宰相爵邑:“是时, 婺相 以(国公)食邑过二千户为辞。 寿皇 遣中使至 迈 所居宣示,令具前此有无体例,及合如何施行事理,拟定闻奏。遂以邑户无止法復命,乃竟行下。” 宋 赵升 朝野类要·入仕:“﹝止法﹞:谓如文臣转中大夫,直候职及侍从格,方许转太中大夫。若执政,转至金紫光禄大夫,直候拜相,方许转行特进。又如武臣,转至武功大夫,若有军功,方许转行右武。餘人以三官比转一官。又如捧香只转至训武郎,年劳只转至承直郎之类。”
《國語辭典》:横列(橫列)  拼音:héng liè
1.平行排列。如:「一本本的书横列在架上,显得十分整齐。」
2.与直排相对。如:「乐队成三横列吹奏出场。」
《漢語大詞典》:戎丑(戎醜)
(1).大众。《诗·大雅·緜》:“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毛 传:“戎,大;丑,众也。” 孔颖达 疏:“立此社者,为动大众,所以告之而行也。”一说指戎狄丑虏。见 于省吾 《泽螺居读〈诗〉札记》
(2).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汉 班固 《窦车骑北伐颂》:“行戎丑以礼教,炘鸿校而昭仁。”
(3).武臣中的败类。明史·张士隆传:“积戎丑於禁中,戏干戈於卧内。”
《漢語大詞典》:粮料院(糧料院)
官署名。 宋 初以武臣为都粮料使,后改以文臣主其事。有诸司粮料院及诸军粮料院之别,分掌官俸及军饷。南渡后,设有分差各处的粮料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库务职局·粮料院:“国初承旧制,有粮料院使。《会要》曰: 太平兴国 五年正月,分粮料诸司、马、步军为三院。 雍熙 四年四月,改用使臣勾当, 端拱 二年改以京朝官主之。 神宗 元丰 末併马、步军为诸军,与诸司为二院。”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本朝枢密本兵、礼二府,又有学士院、舍人院为两制,下则粮料、审计、进奏、官告、登闻、检鼓,是为六院。”
《漢語大詞典》:五彪
指 明 代宦官 魏忠贤 豢养的五个武臣。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内外大权一归 忠贤 ……武臣则 田尔耕 、 许显纯 、 孙云鹤 、 杨寰 、 崔应元 主杀僇,号‘五彪’。”
《漢語大詞典》:刺背
古代武臣在背上刺字,以示报国决心。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臣刺背:“刺背一事始於 宋 岳少保 飞 。”
《漢語大詞典》:坐狨
宋 制,文官中书舍人以上,武臣节度使以上,九月至翌年三月得乘狨座,称“坐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政和 以后……又往往以特恩赐金带,朝路混淆,然犹以旧制不敢坐狨,故当时谓横金无狨韉,与閤门舍人等耳。”参阅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宋史·舆服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