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昌 → 冐昌”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以家吏从刘邦起于山东,为代王中尉。吕后八年,周勃、陈平等诛诸吕,使人迎立代王。郎中令张武等皆以为不可信,独其劝王无疑。代王即位,是为文帝。拜其为卫将军,封壮武侯。景帝时,有罪夺侯。
全汉文·卷十三
昌,义孙。以家吏从高帝起山东,迁都尉,出为代中尉。文帝元年,拜卫将军,领南北军,封壮武侯。景帝中四年,有罪,夺爵一级,为关内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66—324 【介绍】: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处仲。王导从兄。晋武帝婿。官扬州刺史。琅邪王司马睿(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导同心扶助。镇压杜韬起事,拜镇东大将军。东晋立,迁大将军、荆州牧,手握重兵。元帝欲抑制王氏势力,敦遂于永昌元年举兵反。攻入建康,杀刁协、周顗、戴渊等,自为丞相,还屯武昌,遥制朝政。明帝太宁二年,王导等乘敦病重,率军讨之。敦命王含、钱凤等再进兵建康,旋病死,军散。
全晋文·卷十八
敦字处仲,祥弟览之孙,尚武帝女襄城公主,拜驸马都尉,除太子舍人。惠帝时,历给事黄门郎、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侍中。出为广武将军、青州刺史。怀帝时徵为中书监,拜扬州刺史。元帝召为安东军咨祭酒,复拜扬州刺史,加广武将军,进左将军,又进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建武初迁征南大将军,加荆州牧。永昌初,与刘隗不睦,举兵入石头,拜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还屯武昌,自加督宁益二州。明帝时移镇姑孰,自为扬州牧。病卒,戮尸悬首南桁。有集十卷。(案:《祖纳传》,平北将军王敦辟为从事。《华阳国志》、《大同志》又有王敦,皆非处仲,盖同时同姓名有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会稽馀姚人,字思奥。虞翻孙。州辟从事、主簿。齐王司马囧请为祭酒。率师参与镇压张昌、陈敏、杜韬,迁宗正卿。王含、沈充攻逼京师,潭起兵赴难。事平,出守吴兴。苏峻反,率众讨之,封武昌县侯,累官至吴国内史,修沪渎垒以防海寇。成帝咸康二年为卫将军,后拜右光禄大夫、侍中。卒于位,年七十九。善投壶。有《投壶经》、《投壶变》等,已佚。
全晋文·卷八十二
潭(一作谭),字思奥,耸弟五兄忠之子。州辟从事主簿,举秀才,大司马齐王囧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徙醴陵令,以功赐爵都亭侯,领庐陵太守,转南康太守,进爵东乡侯,并领安成太守。元帝为丞相,召补军咨祭酒,转琅邪国中尉。及为晋王,除屯骑校尉。践阼后,徙右卫将军迁宗正卿,以疾归。明帝时拜冠军将军、会稽内史,徵拜尚书,寻补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成帝时出为吴兴太守加辅国将军,进爵零陵县侯,转镇军将军吴国内史,进爵武昌县侯。咸康中进卫将军,以母忧去职。服阕,拜侍中右光禄大夫。卒年七十九,赠左光禄大夫,谥曰孝烈。有《大小博法》一卷,《投壶经》四卷,《投壶变》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0—407 【介绍】: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稚远。王劭子。少有美誉,拜秘书郎,迁侍中,累官司徒。安帝元兴二年,桓玄篡位,谧奉玺册诣玄,封武昌县开国公。初,刘裕为布衣,众未之识,惟谧独奇贵之。及元兴三年刘裕破玄,迁谧侍中,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以受宠桓氏,惧不自安,出奔,为裕追还,委任如前。卒谥文恭。
全晋文·卷二十
谧字稚远,导孙。袭父协爵武冈侯,拜秘书郎,转丞,历中军长史、黄门郎、侍中。桓玄辅政,以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进中书令、领军将军、吏部尚书,迁中书监,加散骑常侍,领司徒兼太保。玄篡位,封武昌县开国公。玄败,以本官加侍中,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义熙三年卒,追赠待中司徒,谥曰文恭。有集十卷。
宜勒库莫提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全后魏文·卷二十六
莫提为镇东将军,封武昌王。(《魏书》未见。《太武纪》真君八年有征东将军武昌王提,疑即其人。又《穆崇传》有宗人丑善子莫提为中山太守,除宁南将军、相州刺史,假阳陵侯。卒。乃道武时人,官爵亦不合,非即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0—426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宣明。谢朗孙。涉猎文义,博赡多通。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刘穆之荐于刘裕,累迁太尉主簿。然议事常与穆之不同,穆之怒之,抑不得迁。穆之死,转从事中郎。从刘裕征伐关洛,委以要任。入宋,封武昌县公。总统宿卫。武帝死,少帝立,与徐羡之等共辅政。旋共废杀少帝,迎立文帝。后出为荆州刺史。文帝元嘉三年,诛杀羡之等,并遣檀道济讨晦,晦兵败被杀。
全宋文·卷三十三
晦字宣明,瞻弟,仕晋为孟昶建威中兵参军,又为武帝太尉参军,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入为太尉主簿,转从事中郎。宋台建,为右卫将军,加侍中。宋受禅,迁中领军,以佐命功封武昌县公,转领军将军散骑常侍。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寻与徐羡之、傅亮行废立,出为都督荆湘雍益宁北秦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文帝即位,加使持节,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元嘉三年,举兵拒命,为檀道济所破,伏诛。(案,《何承天传》云,晦将见讨,使承天造立表檄,则晦传所载之二表及檄,当编入《承天集》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1 【介绍】: 北魏高阳新城人,字道谟,小字嘉屯。太武帝初被征,以卜筮频验,遂在左右,参与谋议。赐爵武昌公,拜相州刺史,在州受纳,多违法度。卒谥宣。
拓跋提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9—455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河南王拓跋曜子。太武帝时袭爵,改颍川王,后又改封武昌王。官平原镇都大将,在任十年,有威名。后与淮南王拓跋他讨平吐京胡,迁车骑大将军,统万镇都大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0—469 【介绍】: 南朝宋河东汾阴人,字休达。世为强族,少以勇闻。仕北魏为雍、秦二州都统。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率众南归降宋,求北还构扇河、陕。后从武陵王刘骏为将,为北弘农太守。元嘉末刘骏讨平刘劭,安都为前驱,以功封南乡县男。及骏即帝位,为左军将军。斩鲁爽,讨臧质,平刘义宣之叛,累官徐州刺史。明帝即位,安都举兵拥晋安王子勋为帝。明帝遣萧道成、张永等讨伐,安都兵败,北走降魏。魏授徐州刺史,卒赠河东王。
全宋文·卷五十
安都,河东汾阴人,初为魏雍秦二州都统,元嘉二十一年归国。孝武镇襄阳,板为扬武将军北弘农太守,随王诞板为建武将军,行后军参军,寻除始兴王浚征北参军。孝武举义,以为参军,加宁朔将军,及即位,除右军将军,封南乡县男,免。孝建初复除左军将军,迁辅国将军竟陵内史,以斩鲁爽功进爵为侯,转太子左卫率。大明中改封武昌县侯,加散骑常侍,又加征虏将军。前废帝即位,迁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出为前将军兖州刺史,徙平北将军徐州刺史。明帝即位,进号安北将军。不受,举兵同晋安王子勋。子勋平,奉书归款,寻复降魏,魏以为徐州刺史河东公,召还桑乾,死于魏。
裴叔业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8—500 【介绍】: 北魏河东闻喜人。仕南齐明帝为徐州刺史,徙豫州刺史、屯寿阳。明帝死,东昏侯宝卷立,欲迁以为南兖州刺史,叔业不愿。宝卷乃疑其有异。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叔业遣子奉表以寿阳降魏,拜为散骑常侍、征南将军、豫州刺史,封兰陵郡公。
全齐文·卷二十一
叔业,河东闻喜人。宋元徽末为羽林监。高帝为骠骑,引为参军,及受禅,除屯骑校尉、宁朔将军,永明中,累迁广平扶风太守、晋熙王冠军司马,延兴初加宁朔将军,建武中封武昌县伯、持节、冠军将军、徐州刺史,徙辅国将军、豫州刺史。东昏侯即位,徙南兖州刺史,进冠军将军。惧诛,降于魏,寻卒。
萧子明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9—495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云光。齐武帝子。武帝永明初封武昌王,三年,失国玺,改封西阳王。历仕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会稽太守。风姿明净,官至抚军将军。明帝建武二年,帝诛萧谌,诬子明与谌同谋,见害。
周炅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3—576 【介绍】: 南朝陈汝南安城人,字文昭。豪侠任气,有将帅才。初为梁通直散骑侍郎。侯景之乱,击溃景将任约。简文帝承圣元年,官至江州刺史。入陈,王琳拥据上流,以州从之。后为陈将侯安都所擒,文帝释之,授定州刺史。宣帝太建五年,从吴明彻北伐,所向克捷。一月之中,获十二城,进号和戎将军。田龙升叛,讨斩之,尽复江北之地,迁平北将军,封武昌郡公。卒谥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3 【介绍】: 唐相州安阳人,字玄胤。隋末入仕,王世充谋夺越王侗位,胄切谏不纳。归唐,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太宗立,擢大理少卿。胄数犯颜执法,帝益重之。历迁尚书左丞、民部尚书,以检校吏部尚书主选事。贞观四年,参预朝政。帝将修复洛阳宫,胄谏止之。卒谥忠。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胄字元允。相州安阳人。隋大业末为郑州长史。镇武牢。太宗剋武牢得之。引为秦府士曹参军。及即位。除兵部郎中。封武昌县男。贞观四年。以太子左庶子参预朝政。进爵郡公。七年卒。赠右仆射。追封道国公。谥曰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847 【介绍】: 唐安定鹑觚人,字思黯。德宗贞元进士。宪宗元和三年,因对策条指失政,为李吉甫所斥,久不得叙用。至穆宗时累官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官武昌军节度使。文宗大和四年还朝,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与李宗闵相结,排斥李德裕等,史称“牛李党争”。后出为淮南、山南东道节度使。武宗即位,李德裕为相,僧孺被贬居散地。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谥文简。有《玄怪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0—848 字思黯,排行二,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15岁至长安习业。德宗贞元十九年(803)韦执谊命刘禹锡、柳宗元至樊乡造访,由是知名。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宪宗元和三年(808)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因条指失政,为宰相李吉甫所忌,授伊阙尉。后牛僧孺与李宗闵朋党相结,排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史称“牛李党争”。穆宗长庆元年(821)拜户部侍郎,次年以本官同平章事,敬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封奇章郡公,后历武昌节度使、太子少师等职。武宗会昌四年(844)贬循州长史,卒于洛阳,谥文贞。生平见杜牧《牛僧孺墓志铭》及《旧唐书》、《新唐书》本传。著有传奇集《玄怪录》。《全唐诗》存诗4首,残句9。《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1首,残句2。
唐诗汇评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元和三年(808)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第一,授伊阙尉。以对策直言时政,久不调。后除河南尉,迁监察御史,历礼部、考功员外郎、库部郎中知制诰、御史中丞、户部侍郎。长庆三年拜相。宝历初,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复相;六年,出镇淮南。开成二年,为东都留守,征拜左仆射,复出镇襄州,累进司徒。会昌中,李德裕用事,罢为太子少师,复留守东都。三贬为循州长史。宣宗即位,量移衡、汝二州长史,复迁太子少师。卒。僧孺与令狐楚、李宗闵交厚,史称“牛党”,与李德裕党交恶,史称“牛李党争”。著有《玄怪录》(一作《幽怪录》)十卷,今存炙本。《全唐诗》存诗四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牛僧孺(779~847) 唐代官员、学者。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或作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累官户部侍郎、武昌军(今湖北武昌)节度使、淮南节度使、东都留守、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户部尚书,穆宗至武宗时曾四次出任宰相。是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中的牛党领袖。曾撰《玄怪录》传奇十卷,鲁迅论曰:“造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牛僧孺在湖北任职六年,颇有政声。曾耗时五年改建鄂州城垣,使黄鹤楼成为了独立的景观建筑。蛇山上有“奇章亭”,即为纪念卒后被追封为奇章郡公的牛僧孺而建。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宏之裔。第进士。元和初登贤良方正制科。长庆三年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宗立。加中书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封奇章郡公。罢为武昌节度使。文宗立。复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加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召拜左仆射。武宗朝进太子太傅。贬循州长史。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年六十九。赠太尉。谥曰文简。

作品评论

唐摭言
奇章公始举进士,致琴书于灞浐间,先以所业谒韩文公、皇甫员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说乐》一章,未阅其词,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为什么?”对曰:“谓之乐句。”二公相顾大喜曰:“斯高文必矣!”……复诲之曰;“某日可游青龙寺,薄暮而归。”二公其口联镳至彼,因署其门曰:“韩愈、皇甫湜同谒几官前辈,不遇。”翌日,辇毂名士,咸往观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不详。僖宗乾符时人。韦蟾廉问鄂州罢,宾僚祖饯。韦书《文选》2句,请宾从续之。此妓口占2句续之。事见《唐诗纪事》卷五八(原出《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抒情诗》)。《全唐诗》收此2句,又误收韦蟾所书2句。
唐诗汇评
武昌妓,姓名里贯均未详,僖宗朝人。乾符中,于祖饯鄂岳观察使韦蟾席上续诗而受嘉叹。事见《太平广记》。《全唐诗》收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