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僧契此(世称 布袋和尚 契此 定应大师 号 长汀子 )
陈珩( 桁、衎 字 行用 号 此山 )
释道𤤶(号 此庵 )
翁森(字 秀卿 号 一瓢、一飘 别称 翁书厨 世称 此庐先生 )
释景元(别称 护国元、元布袋、元布衲 景元 张 号 此庵 )
罗点(字 春伯 号 此庵、北庵 文恭 )
释守净(号 此庵 )
朱晞颜(字 景渊、著此稿者也 )
周权(字 衡之 号 此山 )
陈天迪(号 此山翁 )
林茂竹(字 仲修 号 此斋 )
魏良辅(字 师召 号 此斋 )
丁此吕(字 右武 号 勺原、芍原 )
丁此召(字 右成 号 棠野 )
其它辞典
邑姜(世称 此谓胎教 )僧契此(世称 布袋和尚 契此 定应大师 号 长汀子 )
陈珩( 桁、衎 字 行用 号 此山 )
释道𤤶(号 此庵 )
翁森(字 秀卿 号 一瓢、一飘 别称 翁书厨 世称 此庐先生 )
释景元(别称 护国元、元布袋、元布衲 景元 张 号 此庵 )
罗点(字 春伯 号 此庵、北庵 文恭 )
释守净(号 此庵 )
朱晞颜(字 景渊、著此稿者也 )
周权(字 衡之 号 此山 )
陈天迪(号 此山翁 )
林茂竹(字 仲修 号 此斋 )
魏良辅(字 师召 号 此斋 )
丁此吕(字 右武 号 勺原、芍原 )
丁此召(字 右成 号 棠野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武王后。姜尚女。孕成王时,立不跛,坐不斜,笑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詈。后人称此谓胎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居明州奉化县。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中贮行李,就人乞啜,分少许入囊,人称布袋和尚。昭宗天复中卒。江浙间多画其像。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 【介绍】: 五代时僧,名契此。住奉化岳林寺。形貌猥琐,额蹙腹皤,出语无状。常以杖荷一布袋尽实供身之具。言人祸福往往应验。后梁末帝贞明中卒。宋徽宗崇宁中赐号定应大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6 号长汀子,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常背布袋入市廛,见物即乞,得即入口,留少许投袋中。随处寝卧,形若疯癫。世称布袋和尚。凡示人吉凶,多有应验。又喜作歌偈。后梁末帝贞明三年(916)卒于明州岳林寺。《宋高僧传》谓昭宗天复中化去。江浙间人谓其为弥勒显化,争相图画其像。后世佛寺中所供大肚弥勒,相传即为其造像。《景德传灯录》卷二七、《宋高僧传》卷二一有传。《景德传灯录》、《宗镜录》、《鸡肋编》、《庆应大师别传》、《明州岳林寺志》等书中存其诗偈2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未详氏族。天复初。见之明州奉化县。蹙頞皤腹。形裁腲鮾。语嘿出处。无常时。每荷一布袋。行市肆中。随所遇。辄乞得醯酱𦵔炙诸可食物。必分少许入袋。馀以投诸口。然过门则所货倍售。故市肆之人。争遮挽之。所至不能去。夜宿鹤林寺。晨起曳高齿木屐竖股。卧大桥上。则是日虽雨而晴。系草屦疾走。则是日虽晴而雨。或以此候察之。屡验。一日独立稠众中。或问和尚在此作么。答曰。我待个人子。曰我聻。师探怀中出一橘。其僧拟接。师缩手曰。你不是者个人。或于市井中。成一厕。师立于其前。唱曰。募缘造到。诸人不得于此大小二事。 有僧徐行其前。师从后。抚其背。僧回首云。作什么。师展手曰。乞我一文钱。僧曰。道得即与。师放下布袋叉手立。 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师放下布袋。叉手立。问如何是布袋下事。师荷布袋便行。既灭。或遇于他州。因书偈托之以寄。其辞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都不识。由是知为慈氏降迹也。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也。形裁腲鮾蹙頞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入廛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𦵔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此奇之。有偈云。弥勒真弥勒时人皆不识等句。人言。慈氏垂迹也。又于大桥上立。或问和尚在此何为。曰我在此觅人。常就人乞啜。其店则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阳即曳高齿木屐。市桥上竖膝而眠。水潦则系湿草屦。人以此验知。以天复中终于奉川。乡邑共埋之。后有他州见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图画其像焉。 唐邺都开元寺智𮗿传 释智𮗿。不知何许人也。少而英伟长勤梵学。凡诸经论一听入神。其所讲宣也音辩浏亮。每临台座自谓超绝。所患者听众无几。虞其以水传器。器器不空繄我独无。乃辜佛意。遂负箱帙遍历名山以询智者。末至衡岳寺憩息月馀。尝于寺闲斋。独自寻绎疏义。复自咎责曰。所解义理莫违圣意乎。况思兀然。偶举首见老僧振锡而入曰。师读何经论穷何义理。𮗿疑其名岳之内车辙原中罗汉混凡曾何可测。乃自述本缘。因加悔责。又曰。傥蒙贤达指南请受甘心。钤口结舌不复开演矣。老僧笑曰。师识至广岂不知此义。大圣犹不能度无缘之人。况其初心乎。师只是与众生无缘耳。𮗿曰。岂终世若此乎。老僧曰。吾试为尔结缘。遂问𮗿。今有几赀粮耶。𮗿曰。自北徂南。裂裳裹足。已经万里。所赍皆罄竭矣。见受持九条衣而已。老僧曰。只此可矣。必宜鬻之以所易之直皆作麋饼油食之调。𮗿如言作之。约数十人食遂相与至垌野之中散掇饼饵。焚香长跪。咒曰。今日食我施者。愿当来之世与我为法属。我当教之得至菩提。言讫乌鸟乱下啄拾地上。蝼蚁蝇蚃莫徵其数。老僧曰。尔后二十年方可归开法席。今且周游未宜讲说也。言讫而去𮗿由是精进道力不倦研摩。义味滋多。志在传授。至二十年。却归河比。盛化邺中。听众盈千数人。皆年二十已来。其老者无二三人焉。 系曰。中有末位变定难移。今世所修必招当果。今智𮗿依异僧之教。令二十年后待听徒。一如其言。如此则当生修当生果。故弗诬矣。诗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将知永寿之人河清屡见矣。神僧传·卷第九
释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形裁腲(乃罪切)鮾(乌罪切)蹙额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入廛。市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𦵔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此奇之。又尝就人乞啜。其店则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阳即曳高齿木屐市桥上竖膝而眠。水潦则系湿草屦。人以此验知。以天复中终于奉川乡。邑人共埋之。后有他州见此僧。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画其像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桁、衎。宋福州长乐人,字行用,号此山。陈容弟,一谓其侄。官至朝请郎。善画龙水,亦善墨竹及水墨枯荷、折苇、虫、鱼、蟹、鹊,极有生意。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四○一
道𤤶,号此庵,乾道间住湘山报恩光孝禅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仙居人,字秀卿,号一瓢。宋亡,隐居教授,取朱熹白鹿洞学规以为训,从学者甚众。有《一瓢集》。全宋诗
翁森,字秀卿,号一飘,仙居(今属浙江)人。博通经史,时称翁书厨。宋亡,隐居不出,创安洲乡学,教授以终,与陈天瑞有交。学者称此庐先生。有《一飘稿》,已佚。清李镜渠辑有《一飘稿剩稿》。事见《宋季忠义录》卷一三、《一飘稿剩稿》跋。 翁森诗,以《仙居丛书》本《一飘稿剩稿》为底本,编为一卷。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景元(一○九四~一一四六),俗姓张,永嘉(今浙江温州)楠溪人。年十八依灵山希拱为僧,又谒圆悟于钟阜。后住台州护国寺,称此庵景元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昭觉勤禅师法嗣。高宗绍兴十六年卒(此据《嘉泰普灯录》卷一五,《南宋元明僧宝传》作绍兴二十七年),年五十三。《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八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46 【介绍】: 宋僧。温州永嘉人,俗姓张,号此庵。年十八出家。初习天台教,寻弃去,谒圆悟于钟山,力参得悟,留充侍者,圆悟称为聱头元侍者。因常以布袋自随,人称元布袋。后居天台护国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景元号此庵。温州永嘉张氏子也。年十八依灵山希拱和尚圆具戒。习台教三䆊。弃去谒圆悟勤禅师于钟阜。闻僧读死心和尚小参语。云。既迷须得个悟。既悟须识悟中迷迷中悟。迷悟双忘却从无迷悟处建立一切法。元闻而疑。即趋佛殿以手托开门扉。豁然大彻机辩逸发。圆悟目为聱头元侍者。悟自赞像付之曰。生平只说聱头禅。撞著聱头如铁壁。脱却罗笼截脚跟。大地撮来墨漆黑。晚年转复没刀刀。奋金刚椎碎窠窟。他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坫出。自尔铲彩埋光不求闻达。后为括苍太守耿延禧慕元欲致开法南明。物色得元于台之报恩。迫其受命。僧问。三圣道。我逢人即出。出则不为人。意旨如何。曰八十翁翁嚼生铁。僧又问。兴化道。我逢人即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曰须弥顶上浪翻空。元后示疾。请西堂应庵华付嘱院事。训徒如常时。俄握拳而逝。荼毗得五色舍利。齿舌右拳不坏。塔于寺东北刘阮洞前。世寿五十三。 系曰。大慧既云峰悦之再来。可谓具大根器者。尚受湛堂痛拶不入。至三十馀方触圆悟钳锤。始得大悟。今元公年方二十一。听傍僧读死心语便乃彻證。其根器之利过于大慧概可知也。出世初住南明终居护国。丛林称为元布袋。以其有圣者之风。耳简堂机出于其门。说法拈椎词雄气伟机锋圆捷。益见元公之垣墙者矣。僧宝正续传·卷第五
禅师名景元。永嘉楠溪张氏子。依灵山院希拱。年十八。剃度为大僧。习天台教。通其说。弃之游方。参蒋山圜悟禅师。一日闻傍僧举死心小参语云。既迷须得个悟。既悟须识悟中迷迷中悟。迷悟两忘。却从无迷悟处。建立一切法。谛味久之。因起行次。豁然有悟。即以告圜悟。圜悟喜之。繇是容为侍者。阅十四年。咨参决择。洞然无间。而机锋卓绝。众以聱头目之。圜悟将归蜀。遽问曰。向后有人问。你作么生道。师抚傍僧背曰。和尚问你何不祇对。圜悟大笑。已而袖木锦僧伽黎授之而别。绍兴初。归隐旧邦。括仓守龙学耿延禧命出世仁寿。迁连云。晚住真如。徙护国。衲子拥随。法席日盛。师说法超格。量绝蹊径。问。学人上来请师相见。师曰。劄问如何是相见底事。师曰。你眼在左边右边。进曰。恁么则万机休罢正眼顷开。师曰。杲日当天。盲人摸地。问。相见与未相见时如何。师云。一时穿却。问。忽遇上上人来。又作么生。师云。列向三椽下。问。还许学人承当也无。师云。兵随印转。问。如何是临济宗。师云。杀人活人不眨眼。曰。如何是云门宗。师云。顶门三眼耀乾坤。曰如何是沩仰宗。师云。推不向前。约不向后。曰。如何是法眼宗。师云。箭锋相拄不相饶曰。如何是曹洞宗。师云。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曰。向上还有路也无。师云。有。曰。如何是向上路。师云。黑漫漫地。问。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时如何。师云。三十棒且待。别时僧礼拜。师乃云。释迦弥勒尚是他奴。且道他是阿谁。是则是护国。则不然坐立俨然。顶天履地。十二时中。𡎺著磕著。复是阿谁。还知么著力。今生须了却。莫教累劫受沉沦。题如是轩颂曰。拈却瞿昙闲露布。掀翻诸祖葛藤窠。只将如是当轩挂。铁额铜头不奈何。示禅者颂曰。棒头取證犹劳力。喝下承当未足奇。拨转顶门宗正眼。须教佛祖浪头低。十六年正月九日。被微病而逝。塔于本山。寿五十有三。腊三十有五师资度丰硕。如世所𦘕布袋和尚者。故人以之为称深得圜悟机用而力行之。天下方想。闻其风彩。不幸早世。议者惜之。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景元。号此庵。永嘉楠溪张氏子。年十八。依灵希拱圆具。后习台教。弃谒圆悟于钟阜。因僧读死心小参语云。既迷须得个悟。既悟须识悟中迷。迷中悟。迷悟双忘却。从无迷悟处。建立一切法。师闻而疑。即趋佛殿。以手托开门扉。豁然大彻。既而执侍。机辨逸发。圆悟操蜀音。目为聱头侍者。遂自题肖像。付之曰。生平只说聱头禅。撞著聱头如铁壁。脱却罗笼截脚跟。大地撮来墨漆黑。晚年转复没刁刀。奋金刚椎碎窠窟。他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拈出。圆悟归蜀。师还浙东。铲彩埋光。不求闻达。括苍守耿公延禧。尝问道于圆悟。因阅其语录至像赞。得师之为人。乃致开法南明山。遣使物色。至台之报恩。获于众寮。迫其受命。方丈古公。乃灵源高弟。闻其提唱。亦深骇异。住南明几二年。厌迎送。一日示众。举感铁面颂毕。师曰。是则是忒杀露风骨。吾有颂曰休休休。夕阳西去水东流。唯有仰高云势远。抟风九万过南州。将化。召应庵华与诀示训。如常时。俄握拳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齿舌右拳无少损。塔于刘阮洞前。年五十三。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二
此庵禅师者。东瓯人也。出张氏。名景元。元以妙年谒圆悟勤公于钟阜。公即许元入侍。时悟公左右皆显名宿德。元与之抗。或议其少丛林。公不顾。然元不离公榻下。洞彻玄旨。机发触众。有诉于公。公笑曰。我家聱头侍者。汝姑避之耳。自是众惮其锋。靖康改元。圆悟归蜀。元辞还淅。悟公曰。向去有人问。你作么生。元拊傍僧背。曰和尚问你。何不抵对。公大笑曰。我有些子禅。被元聱头一布袋盛将去也。丛林又共称为元布袋云。圆悟乃题小像而付元曰。平生只说聱头禅。撞著聱头如铁壁。脱却罗笼截脚跟。大地撮来墨漆黑。晚年转复没刁刀。奋金刚锤碎窠窟。他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拈出。元既受嘱。铲彩埋光。不求闻达。耿龙学守括苍。因阅圆悟录。得元之为人。时南明虚席。遂遣使物色之。至台之报恩。获于众中。迫授南明之命。众尚咿唔。无信可意。有僧问曰。逢人则出。出则不为人。意旨如何。元曰。八十翁翁嚼生铁。进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曰须弥顶上浪翻空。报恩方丈古禅师。乃灵源高弟。深骇异之。即推崇元。勉应其命。元受请日。古公先引座。举白云见杨歧。歧举茶陵悟道公案。请元批判。元乃升座曰。诸禅德。杨岐大笑。眼观东南。意在西北。白云悟去。听事不真。唤钟作瓮。检点将来。和杨岐老汉。都在架子上。将错就错。若是新南明则不然。我有明珠一颗。切忌当头错过。虽然觌面相呈。也须一槌打破。举拂子云。还会么。棋逢敌手难藏拙。诗到重吟始见工。于是海众闻风。奔集南明。南明开堂日。僧问。昔年三平道场。重兴是日。圆悟高提祖印。始自师传。如何是临济宗。元曰。杀人活人不眨眼。目前抽顾鉴。领略者还稀。如何是云门宗。元曰。顶门三眼耀乾坤。未举先知。未言先见。如何是沩仰宗。元曰。推不向前。约不退后。三界惟心。万法惟识。如何是法眼宗。元曰。箭锋相值不相饶。建化何妨行鸟道。回途复妙显家风。如何是曹洞宗。元曰。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僧曰。向上还有路也无。曰有。曰如何是向上路。元曰。黑漫漫地。僧便喝。元曰。贪他一粒米。失却半年粮。又问。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是甚么物。元曰。无孔铁锤。曰天人群生髅。皆承此恩力也。元曰。莫妄想。又问。三世诸佛说不尽底。请师速道。元曰。眨上眉毛。乃曰。威音王已前。者队汉错七错八。威音王已后。者队汉落二落三。而今者队汉坐立俨然。且道是错七错八落二落三。还定当得出么。举拂子云吽吽。又曰。野干鸣。师子吼。张得眼。开得口。动南星。蹉北斗。大家还知落处么。金刚阶下蹲。神龟火里走。又历应仰山连云诸刹。晚迁天台护国寺。寺久废。元乐而新之。绍兴丁丑。辄请西堂应庵禅师首众。以后事嘱之。俄顷握右拳蜕去。年五十有三。坐三十五夏。茶毗得五色舍利。齿舌右拳无少损。塔于寺东刘阮洞前。松窗居士钱端礼闻讣。乃喟然曰。吾师何独行也。适平田简堂禅师。并瑞岩国清二主人至。礼与详叙达旦。遂书语别之。置笔顾曰。先师握拳而去。礼坐去好卧去好。简堂哂曰。一去便了。理甚坐卧。礼合爪曰。法兄当为祖道自爱。正坐敛目而逝。简堂。名行机。后住国清。或庵住焦山。而元公之道大弘焉。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景元,字此庵,姓张氏,永嘉人也。年十八,依灵山希拱圆具戒,习台教三,弃去。谒圆悟勤于钟阜,间读死心小参语云:“既迷须得个悟,既悟须识悟中迷、迷中悟,迷悟双忘,却从无迷悟处建立一切法。”元闻而疑,即趋佛殿,以手托开门扉,豁然大彻,机辩逸发,圆悟目为聱头元侍者。悟《自赞像》,付之曰:“生平只说聱头禅,撞著聱头如铁壁。脱郤罗笼截脚跟,大地撮来墨漆黑。晚年转复没刀刀,奋金刚椎碎窠窟。他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拈出。”自尔沈彩埋光,不求闻达。后为括苍太守耿延禧慕仰元,欲致开法南明,得元于台之报恩,迫其受命。僧问:“三圣道,我逢人即出,出则不为人,意旨如何?”曰:“八十翁翁嚼生铁。”僧又问:“兴化道,我逢人即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曰:“须弥顶上浪翻空。”元后示疾,请西堂应庵华付嘱院事,训徒如常时,俄握拳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齿舌右拳不坏,塔于寺东北刘阮洞前,世寿五十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0—1194 【介绍】: 宋抚州崇仁人,字春伯,号此庵。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为皇孙教授,摭古事劝戒,为《鉴古录》以进。迁兵部尚书。光宗不朝重华宫,点与侍从同列奏请过宫者凡三十五疏,自上奏者又六十章。宁宗立,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卒谥文恭。有《奏议》、《书春秋孟子讲义》。全宋诗
罗点(一一五○~一一九四),字春伯,号此庵,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一),授定江军节度推官。丁父忧,起为太学博士,迁秘书郎兼皇太子宫小学教授。十三年,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十四年,兼权知平江府。十五年,召为太常少卿兼侍立官。光宗即位,迁中书舍人。累迁兵部尚书。宁宗即位,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卒,年四十五。事见《絜斋集》卷一二《罗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三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六四三六
罗点(一一五○——一一九四),字春伯,号北庵,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登淳熙三年进士第,授定江节度推官,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秘书郎兼皇太子宫小学教授。以户部员外郎兼太子侍讲出使浙右,迁起居舍人,改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官。试兵部尚书,屡劝光宗朝重华宫。宁宗立,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绍熙五年卒,年四十五。见《絜斋集》卷一二《罗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三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净,号此庵,住福州西禅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今录诗三十三首。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了性)弟子守净,晋江翁氏子。从性学禅,时性方造镇国塔,来则䜣䜣,左右不去。绍熙间,净建资圣塔,复新厥庙及岩堂庵桥,凡十有七。开禧末,陈模作《资圣塔记》略及之。然了性所造东西塔、弥陀殿、安溪龙津桥、晋江安济桥,郡志具详之矣。而其构承天僧堂,释太初子愚为之记,世所称简严,有法者庶乎近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湖州路长兴(今属浙江)人,字景渊。历官瑞州路。城务税课提领。有《瓢泉吟稿》钦定四库全书·瓢泉吟稿·提要
(臣)等谨案:瓢泉吟稿五卷,元朱晞颜撰。考元代有两朱晞颜,其一为作鲸背吟者,其一为长兴人,字景渊,即著此稿者也。晞颜始末,无可考。惟吴澄集有晞颜父文进墓表,载及晞颜,称其能诗文而为良吏,亦不详其为何官。今以集中诸诗考之,则初以习国书被选,为平阳州蒙古掾,又为长林丞,司煮盐赋,又曾为江西瑞州监税。盖以郡邑卑吏终其身者。其集藏书之家罕见著录。惟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瓢泉集四卷,而世无传本。顾嗣立录元诗三百家,亦不及其名。今据永乐大典所载,抄撮编次,釐为诗二卷、诗馀一卷、文二卷。又牟巘、郑僖原序二首尚存,仍以弁诸卷首。集中所与酬赠者为鲜于枢、揭奚斯、杨载诸人,故耳目薰濡,具有法度。所作虽边幅稍狭,而神理自清。牟巘序所称拟古之作,今具在集中,颇得汉、魏遗意,异乎以割剥字句为工。其杂文亦刻意研练,不失绳墨。惟郑僖所赏曲生、菊隐二传,沿毛颖革华之体,自罗文、叶嘉以来,已为陈因之窠臼。僖顾以奇赡许之,殆所谓士俗不可医欤?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瓢泉吟稿·原序
前辈教人静坐,正欲使学者于静处下工夫,设不得已处,事物应酬狎至之际,有所摇夺,将遂成间断乎?天下之理,散在事物,观于静未若观于动,求于简未若求于繁为得也。为诗亦然。退之尝谓吏人休白事,公作送春诗,郑五作相,亦谓诗思在灞桥驴子上,此犹戏语。若孟东野喜平陵水木幽深,每坐石上吟哦,至暮乃归,曹务尽废,则诗与事果判为二矣。谋于野则获,于邑则否,以裨谌一人之身,心随境迁,智愚悬绝,又不可晓,岂东野之诗亦求之于野乎?朱晞颜年甚少,笃志于学,士大夫多从之游,顾其居近市,盖廛隐也。坌壒之蓬勃,里巷之喧啾,车马之阨塞,日旁午于前,而晞颜方乃挟册危坐,若摆落世事,初不介意。然其承亲宾友,泛应曲当,未尝废事,亦未尝违俗。而诗辄成轴,纸长三过,读之愈出愈奇,拟古则不失古人作者之意,咏史则能得当时之情。至于他诗,各有思致,大抵老苍隽健,尤非近学所能窥,俗情所能汨,良可喜也。予谓晞颜傥能于事物应酬之际,常存主静之心,不为外夺,则此理卓然,随在而见,亦随在而有得,何莫非学?学进则诗益进,他日又当求之于此轴之外。 庚子夏五月十有八日,陵阳牟巘序。 瓢泉朱君曩仕予乡州,交分相得也。当是时,君之才气锐甚,自谓天地间风月无尽藏,平章在我,化裁在我,故日以诗歌与骚翁墨客相颉颃不厌。别二十馀年,复胥会于钱唐,而其气益锐,诗益奇。其骞腾迅迈,如大鹏御风之脱氛壒也;其连轩清警,如舞鹤出林之引圆吭也。人所彳亍,我独纡馀。由是知坡老所谓昌其诗不如昌其气者益信。君尝丞长林。鹾事厖茸。窾导棼疏。日就成绪。乃能与李君五峰恣览雁荡山。瑰容玮状。倡和彪休。风云协其律吕。烟霞为之澄廓。于时运使本斋王公。方巡视其所职也。即改容礼貌之。无操约镌谯意。其在江西事尤剧,吟咏不废。以是知君之才周于世用,不独昌于诗而已。至其为文,规绳古制,不事浮靡,曲生、菊隐二传,尤为奇赡幽蔚,又不独昌于诗而已。予尝观吴草庐先生为其先翁墓表,称君能诗能文,有猷有守,可为良吏,为闻人,盖纪实云。 郑僖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处州人,字衡之,号此山。磊落负隽才。工诗。游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益肆力于词章。有《此山集》。元诗选
权字衡之,别号此山,处州人。磊落负隽才,不得志,一旦束书走京师,见袁伯长,伯长大异之,谓其诗意度简远,而议论雄深,可以选预馆职,力荐诸朝,弗就。乃益肆力于词章,欧阳原功亦盛称之。陈众仲复为选其最佳者,题曰《周此山诗集》。原功见之,以为益倍神采。原功尝为之序云:「宋金之季诗人,宋之习近骫骳,金之习尚号呼,南北混一之初,犹或守其故习,今则皆自刮劘而不为矣。世道其日趋于盛矣乎!」有元之诗,每变而上,伯长、原功、众仲,皆文章钜公,善于持论,特借此山诗发之耳。揭曼硕谓诗之正,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而其变,如风云雷雹、龙腾虎踯。要在尽其常,通其变而已。惜不得与衡之共论之。衡之句法,实多可观,如《荷亭》云:「风细晨气润,月澄夜香寒。」《村溪即事》云:「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倦游》云:「断猿明月曙,疏雨碧梧秋。」《村行》云:「桥断春堤多积雨,溪深野碓自舂云。」《访陈子高》云:「竹深四壁生虚籁,山近半村无夕阳。」又如:「芳朮旋收同茗煮,落花閒拾和香烧。」「鸠雨欲晴桑叶晚,燕泥新湿杏花馀。」即众仲所谓简淡和平,而语多奇隽者也。词学图录
周权(1295-1307) 字衡之,号此山。处州松阳(今属浙江)人。有《此山集》,词在集中。
人物简介
简介
歙县石门人。号此山翁,博学好古,隐居不仕。与休宁黄后圃齐名。
人物简介
维基
林茂竹(1489年—?),字仲修,号此斋,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民籍。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福建乡试第二十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二百十七名,登第三甲第八十名进士。工部观政,授永嘉县知县,调嘉兴县,升都察院都事、经历,出为浙江按察司佥事,改贵州,寻升本司副使,晋广西参政,致仕。
人物简介
维基
魏良辅,字师召,号此斋,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人,民籍。明朝进士、官员。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江西乡试举人,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第二甲第五十六名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广东司员外郎,十六年十月升云南按察司佥事,调湖广下江防道佥事,驻蕲州。二十年二月以修建明显陵实城及旧邸宫殿等工成,升一级,为本省布政司右参议,二十三年九月升广西按察司副使,平定柳林马平诸县巢贼韦金田等,升俸一级。后官至山东左布政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新建人,字右武。万历五年进士。由漳州推官征授御史,上疏弹劾礼部侍郎高启愚用舜传禹事命题有向张居正“劝进”意,谪潞安推官。迁太仆丞、浙江右参政。考察论黜,遣官逮下镇抚,谪戍边。有《世美堂稿》。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右武,新建人。万历丁丑进士,历官湖广布政司参政有世美堂集维基
丁此吕(1550年—?),字右武,号勺原、芍原,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人,民籍,晚明政治人物。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江西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进士。十一月八月由漳州府推官征授山东道御史。慈宁宫发生火灾,请撤鳌山,停织造、烧造,赦还因建言而被贬斥的大臣,清除张居正余党,并尽快诛杀徐爵、游七。报闻。万历十二年,因弹劾礼部侍郎高启愚,谪潞安府推官。历迁南京太仆寺丞,十四年二月,升湖广佥事,十七年四月升四川左参议,十八年八月升陕西庄浪兵备副使,改浙江副使,二十一年九月升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二十三年被考察,以不谨闲住。不久被逮捕入京,十二月论黜,谪戍广东边疆。寻以荐起天津海防赞画,未赴卒。《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丁此召,字右成,号棠野,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人。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乡试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授工部屯田主事,治台基厂,所司薪炭米盐与中贵共事,此召阳与之款洽,条其贪狞者,归之司礼监,自是皆敛缉不敢肆。先是上御内监及宫人甚严,取楠木之坚者而棱之,长五尺广二寸半,不数十掠辄毙。此召惨然曰:吾岂忍以数十百命博一命哉!乃属诸匠以夏楚之脆者易之,广长各杀其一,且刓其棱,自是掠虽数十百不死,中使恚甚,执工师杖诸庭,谮于上,上怒,欲逮治,书其姓名于屏,自是铨序至六十上皆不报,竟以郎署终。将作七年,囊无馀赀,自言吾不识服官而染指者何途之从,若由胥吏何以俨然临之。其禔躬清慎如此,祀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