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过此而往(過此而往)
见“ 过此以往 ”。
《國語辭典》:过此以往(過此以往)  拼音:guò cǐ yǐ wǎng
自此以后。《文明小史》第四七回:「过此以往,一入内地,便是野蛮所居。」
分類:此以
《國語辭典》:过此以往(過此以往)  拼音:guò cǐ yǐ wǎng
自此以后。《文明小史》第四七回:「过此以往,一入内地,便是野蛮所居。」
分類:此以
《國語辭典》:顾此失彼(顧此失彼)  拼音:gù cǐ shī bǐ
注意这个却忽略了那个。指不能全面兼顾。《东周列国志》第七六回:「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也作「顾三不顾四」、「顾一不顾二」。
《国语辞典》:不分彼此  拼音:bù fēn bǐ cǐ
1.比喻感情非常亲密。如:「我俩情同手足,不分彼此。」
2.同心合力。《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左右是替皇上家出力,同舟之谊,不分彼此的。」
《國語辭典》:不过如此(不過如此)  拼音:bù guò rú cǐ
仅此这样。指并不特殊。《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先生常说左传文章好,据学生看来,也不过如此。」
分類:只是特出
《漢語大詞典》:彼此彼此
常用做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例如:您辛苦啦!——彼此彼此。
含义是:大家一样。例如:反正大家都是二级工,彼此彼此。
《高级汉语词典》:彼此腾倒着做
彼此交换。骂西门庆与书童有染,而书童又与李瓶儿有染
《國語辭典》:彼一时,此一时(彼一時,此一時)  拼音:bǐ yī shí,cǐ yī shí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另一个时候,情势已经不同。比喻时势不同,情况有别,不能相提并论。《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三国演义》第二回:「彼一时,此一时也。昔秦、项之际,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故招降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先生,这叫作『彼一时,此一时』,你这话谈何容易!」
分類:时间
《分类字锦》:惮此后生(惮此后生)
南史袁宪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梁武帝修建庠序,别开五馆,其一馆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新义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大同八年,武帝撰孔子正言章句,诏下国,学宣制旨义。宪时十四,被召为正言生。祭酒到溉目送之,爱其神采。国子博士周弘正谓宪父君正曰:贤子今兹欲策试否?君正曰:未敢,令试。居数日,君正遣门客岑文豪与宪候弘正会。弘正将升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竖义。时谢岐、何妥在坐,弘正谓曰:二贤虽穷奥赜,得无惮此后生邪?何、谢乃递起义端,深极理致。宪与往复数番,酬对闲敏。弘正谓妥曰:恣卿所问,勿以童幼期之。时观者重沓,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亦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此郎已堪见代博士矣。
分类:讲论
《高级汉语词典》:到此为止  拼音:dào cǐ wéi zhǐ
以这里为界限
分类:到此为止
《國語辭典》:等因奉此  拼音:děng yīn fèng cǐ
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为旧公文用语。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漢語大詞典》:等情据此(等情據此)
旧时公文套语。在引述下级或平行机关来文之后用此四字,下接如何办理等文字。
《分类字锦》:持此归山(持此归山)
张籍 荅僧拄杖诗 持此归山去,深宜戴角巾。
分类:
《漢語大詞典》:从此往后
从目前的位置或地方往后。例如:故事从此往后就更为有趣。
《國語辭典》:此发彼应(此發彼應)  拼音:cǐ fā bǐ yìng
此处发起,另一处响应。形容彼此互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