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正途  拼音:zhèng tú
1.正道。如:「舍正途而不由。」
2.旧称文官由科甲出身,武职由行伍出身者。《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老先生抱负大才,要从正途出身,不屑这徵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及至他批了出来,底下人的命,也是什么正途出身,封疆开府。」
《國語辭典》:修正  拼音:xiū zhèng
1.改正。《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成王泣金縢,改过修正,立信布德。」
2.品格端正。《汉书。卷五一。贾山传》:「举贤以自辅弼,求修正之士使直谏。」
《漢語大詞典》:循道
遵循正道。荀子·尧问:“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居惟保和,动必循道。”
《漢語大詞典》:从正(從正)
(1).趋从正道。易·随:“《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孔颖达 疏:“所执官守正,能随时渝变以见贞正,则往随从。” 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作之者所以畅怀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
(2).依从正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吾昔初看説文,蚩薄世字,从正则惧人不识,随俗则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笔也。”
(3).遵循,修正。 明 唐顺之 《送陆训导序》:“昔者 孔子 患 郑 卫 之声乱於《雅》《颂》,乖剌无所从正,乃周流四方。”
《漢語大詞典》:正求
对正道的追求。荀子·解蔽:“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
分類:正道追求
《漢語大詞典》:伤麟(傷麟)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颜渊 死,子曰:‘噫,天丧予!’ 子路 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 唐玄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宋 范仲淹 《寄赠林逋处士》诗:“朝廷唯荐鶚,乡党不伤麟。” 周咏 《去国吟》:“伤麟嘆凤復奚为,摘瓜煮豆岂足悲。”参见“ 获麟 ”。
《漢語大詞典》:获麟(獲麟)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漢語大詞典》:邪枉
(1).邪曲;不合正道。管子·形势解:“乱主淫佚邪枉,日为无道,至於灭亡,而不自知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故正义之士与邪枉之人不两立。”
(2).指奸邪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宋书·蔡廓传:“ 高祖 以 廓 刚直,不容邪枉,补御史中丞。” 明 何景明 《上杨邃庵书》:“奬拔廉直,沮抑邪枉。”
《漢語大詞典》:徇道
不惜身以维护正道。徇,通“ 殉 ”。 宋 叶适 《〈归愚翁文集〉序》:“ 景望 徇道寂寞,视退如进。”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圣贤至公,徇道忘己。”
《漢語大詞典》:含道
怀藏正道;抱有主张。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考 景皇帝 ,含道居贞,卷怀前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立德何隐,含道必授。”
《國語辭典》:壬人  拼音:rén rén
奸佞之人。《汉书。卷九。元帝纪》:「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贤也。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宋。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漢語大詞典》:礼正(禮正)
谓礼仪之正道。《汉书·贡禹传》:“ 昭帝 幼弱, 霍光 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臧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瘞臧之。” 晋 张华 《女史箴》:“性之不饰,或愆礼正。”
分類:礼仪正道
《漢語大詞典》:履方
(1).立于地上。《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 高诱 注:“圆,天也;方,地也。”
(2).躬行正道。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许由 ﹞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饍不食。” 晋 陆云 《赠郑曼季往返》诗之七:“员规啟俗,沉矩履方。”
《漢語大詞典》:正内
(1).易·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后因以妻子守正道,尽妇职于家中谓之“正内”。后汉书·五行志五“ 河 南夫食妇” 南朝 梁 刘昭 注:“夫亦惟家之主,而自食正内之人。”
(2).皇后的路寝。周礼·天官·序官:“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郑玄 注:“正内,路寝。” 贾公彦 疏:“正内五人者,谓在后之路寝耳。若王之路寝,不得称内,以后宫故,以内言之。”
《国语辞典》:安雅  拼音:ān yǎ
安于正道。《荀子。荣辱》:「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分类:正道
《漢語大詞典》:秉道
保持正道。汉书·萧望之传:“君其秉道明孝,正直是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昞 ( 赵昞 )秉道怀术,而不能全身避害。” 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蔡副使鹿公墓志铭》:“秉道终身,卒毙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