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抱道
持守正道。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寧 抱道怀真,潜翳海隅,比下徵书,违命不至。” 宋 王得臣 麈史·国政:“ 得臣 切以为忠贤之臣,抱道履节,孰不欲遭时奋取功业,措天下於 泰山 之安而身享令名哉?”
《漢語大詞典》:向方(嚮方)
(1).归向正道。方,义方。文子·符言:“开道之于善,而民向方矣。” 徐灵府 注:“正道而可以诱民。”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 憺 至州……又兴学校,祭 汉 蜀郡 太守 文翁 ,由是人多向方者。” 明 归有光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
(2).谓遵循正确方向。 明 高攀龙 《答何府尊书》:“却如无舵之舟,莫知把握;无鍼之盘,莫知向方。”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藉书园书目叙:“专门之业失传,古职之失守,而学者无所向方故也。”
(1).崇尚正直,遵循正道。 唐 白居易 《田颖可亳州刺史制》:“故临戎则士乐为用,抚下而众知嚮方。”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士务稽古,人知嚮方。” 明 唐顺之 《葛母传》:“自是书院成而 扬 之士彬彬多嚮方者。”
(2).指方向,前进的目标。 元 揭傒斯 《送张都事序》:“天下郡县不患无贤守令,患上之人不能正其好恶以示其嚮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掇遗逸,抉隐幽,榷嚮方,树惩劝。”
《國語辭典》:贞固(貞固)  拼音:zhēn gù
固守正道,坚贞不移。《易经。乾卦。文言曰》:「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窃闻巴西谯秀,植操贞固。」
《漢語大詞典》:养正(養正)
涵养正道。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孔颖达 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 唐 李邕 《春赋》:“散归閒之 召父 ,隐养正之 姜牙 。”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毋輒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
分類:涵养正道
《漢語大詞典》:正行
(1).正直的行为。晏子春秋·问下二一:“苟持民矣,安有遗道?苟遗民矣,安有正行?”《淮南子·缪称训》:“身有丑梦,不胜正行;国有妖祥,不胜善政。”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四方之往来者,或出语訕君,君不为之动也,其正行直道如此。”
(2).谓依轨道顺行。汉书·天文志:“夫历者,正行也。古人有言曰:天下太平,五星循度,亡有逆行。”
(3).端正其行为。尚书大传卷一下:“无过者,得復其圭以归其国。其餘有过者,留其圭;能正行者,復还其圭。” 汉 刘向 说苑·立节:“吾闻古之士,怒则思理,危不忘义,必将正行以求之耳。” 三国 魏 钟会 《母夫人张氏传》:“夫人少丧父母,充成矦家,修身正行,非礼不动,为上下所称述。”
(4).佛教语。谓清净之正道。对邪行、杂行而言。百喻经·乘船失釪喻:“亦如外道,不修正行。”
《國語辭典》:正事  拼音:zhèng shì
1.正经的事。《红楼梦》第五六回:「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著,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2.责任上应该做的事。《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言小臣将秉君威,以害正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待明日看了货,完了正事,另治个簿设,从容请教,就此结义如何?」
《國語辭典》:引道  拼音:yǐn dào
1.起程、出发。《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每当出师,朝受诏,夕即引道,初无办严之日。」
2.带路。《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先生如要先去,兄弟引道罢。」
3.在桥梁两端附近,自平地渐渐高起,而连接高处桥身,以便流通上下桥交通的斜长坡道。如:「桥上发生了连环车祸,使得车辆一路回堵到引道上。」
《漢語大詞典》:丽正(麗正)
(1).附着于正道。语本易·离:“日月丽乎天,百穀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梁书·元帝纪:“丽正居贞,大横固祉。”
(2).绚丽雅正。 明 陶宗仪 《元氏掖庭记》:“五华兮如织,照临兮一色。丽正兮中域,同乐兮万国。”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大抵清新丽正的词多出自民间。”
(3).见“ 丽正脩书院 ”。
《漢語大詞典》:从道(從道)
依从正道。易·复:“中行独復,以从道也。”荀子·臣道:“‘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史记·蒙恬列传:“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 唐 李翱 《从道论》:“是则和者人之喜,默者人之怒,吾寧从道而罹怒乎?寧违道而从众乎?斯所谓辨难易而榷是非矣。”
《國語辭典》:弘道  拼音:hóng dào
1.发扬真理、弘扬大道。《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2.大道。《文选。何晏。景福殿赋》:「上则崇稽古之弘道,下则阐长世之善经。」
3.唐朝高宗的年号(西元638)。
《國語辭典》:退守  拼音:tuì shǒu
退而坚守。《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今日之事,不利进攻,只宜退守。」《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进谒嘉谋,退守名都。」
《漢語大詞典》:履正
躬行正道。后汉书·刘陶传:“﹝ 朱穆 、 李膺 ﹞皆履正清平,贞高絶俗。”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夫宰相者,天下之所瞻效,诚宜得秉忠履正之士,足为海内所师表者。”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道者履正以禳邪。”《元典章·刑部八·取受》:“品爵以荣其身,禄赐以厚其家,期於履正奉公,有裨国政。”
《漢語大詞典》:遵道
遵循正道。亦以比喻遵循法度。《楚辞·离骚》:“彼 尧 舜 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 桀 紂 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荀子·儒效:“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於身而处之以遵道。” 汉 扬雄 《长杨赋》:“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也已矣。”
《國語辭典》:蹈道  拼音:dào dào
蹈,履行。蹈道指履行道义之士,即修道或有道之士。《谷梁传。隐公元年》:「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
分類:履行正道
《國語辭典》:直行  拼音:zhí xíng
1.依直线行走。如:「请往前直行,不要转弯,就到车站了。」
2.按照正道行事。如:「为人处事只要直行,就不怕他人的批评。」《管子。法法》:「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直接。如:「可直行向批发商购买,不需经过中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