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纵曲枉直(纵曲枉直)  拼音:zòng qū wǎng zhí
放纵犯错者而冤枉正直者。指不分是非曲直。《抱朴子。内篇。微旨》:「纵曲枉直,废公为私,刑加无辜。」
《国语辞典》: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拼音:mò xìn zhí zhōng zhí,xū fáng rén bù rén
(谚语)不能只信任对方表面的正直,要提防对方会下毒手。《西游记》第八一回:「妖精不精者不灵。一定会腾云驾雾,一定会出幽入冥。古人道得好:『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国语辞典》:削觚为圆(削觚为圆)  拼音:xuè gū wéi yuán
觚,有棱角。削觚为圆比喻将正直的性格转为圆滑。参见「刓方为圆」条。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盖在于秉钧轴之枢,握刀尺之要,刬邪为正,削觚为圆,能使善之必迁,不谓善之尽有,能使恶之必改,不谓恶之尽无。」
《国语辞典》:行不苟容  拼音:xíng bù gǒu róng
行为正直,不随便与人同流合污。《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毅方正亮直,介然不群,言不苟合,行不苟容。」也作「行不苟合」。
《国语辞典》:危言谠论(危言谠论)  拼音:wéi yán dǎng lùn
正直的言论。宋。王安石〈答孙元规大资书〉:「伏惟阁下危言谠论,流风善政,简在天子之心,而讽于士大夫之口,名声之盛,位势之尊,不宜以细故苟自贬损。」
《国语辞典》:仗义直言(仗义直言)  拼音:zhàng yì zhí yán
依义理行事,正直敢言。如:「这场纠纷僵持多时,在他的仗义直言后,终于顺利落幕。」
《国语辞典》:忠言谠论(忠言谠论)  拼音:zhōng yán dǎng lùn
忠恳正直的言论。宋。孝宗〈经进东坡文集序〉:「故赠太师谥文忠苏轼,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元史。卷一六八。赵与𤍟传》:「朝廷立法多所咨访,与𤍟忠言谠论,无所顾惜。」
《国语辞典》:直道事人  拼音:zhí dào shì rén
以正直之道对待他人。《隋书。卷七一。诚节传。冯慈明传》:「慈明直道事人,有死而已。不义之言,非所敢对。」
《国语辞典》:直而不挺  拼音:zhí ér bù tǐng
言行正直但知道变通。《汉书。卷七七。盖宽饶传》:「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诎。」
《国语辞典》:直言谠议(直言谠议)  拼音:zhí yán dǎng yì
正直的议论。宋。钱易《南部新书。甲》:「每侍臣赐对,则左右悉去,故直言谠议,尽得上达。」
分类:正直议论
《国语辞典》:直言骨鲠(直言骨鲠)  拼音:zhí yán gǔ gěng
正直敢言,刚毅不屈。唐。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
《国语辞典》:直言危行  拼音:zhí yán wéi xìng
行为端正,言语正直。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为凝滞。」
《国语辞典》:直言正论(直言正论)  拼音:zhí yán zhèng lùn
正直的言论。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二:「王荆公始用事,公以直言正论折之,不能胜。」
分类:正直言论
《国语辞典》:正言不讳(正言不讳)  拼音:zhèng yán bù huì
正直敢言,无所顾忌隐讳。《楚辞。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宋。苏轼〈凫绎先生诗集叙〉:「微言高论,即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也作「直言不讳」、「直言无讳」、「直言勿讳」。
《国语辞典》:傲骨嶙峋  拼音:ào gǔ lín xún
形容人高傲不屈,刚毅正直。如:「他一生傲骨嶙峋,绝不与世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