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正理  拼音:zhèng lǐ
1.正合于事理。《红楼梦》第三八回:「这才是正理。我也最不喜限韵。」《文明小史》第五回:「贵府就应该竭力保护,方是正理。」
2.真理。《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二:「若谓也尊随俗说者,不应正理。」
《漢語大詞典》:词正理直(詞正理直)
言词严正,理由充足。《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説得词正理直,更不再问。”
《漢語大詞典》:名正理顺(名正理順)
谓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唐 颜真卿 《请复七圣谥号状》:“ 高祖 諡 太武 ,用 汉 制; 太宗 諡曰 文 ,行 周 道也。名正理顺,垂之无穷。”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三酒之名,以酌有事者,取赐酒则别为一名,庶几名正理顺。”
《漢語大詞典》:中理
犹正理。南史·隐逸传上·顾欢:“夫中理唯一,岂容有二?”
(1).切合事理。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説;必当义,然后议。”《后汉书·李固传》:“其言有中理,即时施行,显拔其人,以表能者。”北齐书·文襄帝纪:“ 神武 试问以时事得失,辨析无不中理。”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辞艰者意反近,意苦者辞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读之,若摇鞞鐸耳。”
(2).符合腠理。 汉 桓宽 盐铁论·繇役:“屠者解分中理,可横以手而离也。”
《國語辭典》:弘道  拼音:hóng dào
1.发扬真理、弘扬大道。《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2.大道。《文选。何晏。景福殿赋》:「上则崇稽古之弘道,下则阐长世之善经。」
3.唐朝高宗的年号(西元638)。
《漢語大詞典》:谠理(讜理)
正理。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夫人有一言,而史辞再三,良以好发芜音,不求讜理,而言之反覆,观者惑焉。”
分類:正理
《漢語大詞典》:即命
(1).顺从正理;遵从王命。《易·讼》:“九四:不克讼,復即命渝。” 朱熹 本义:“即,就也。命,正理也。” 高亨 注:“爻辞言:人不胜诉,则返而从君上之命令告諭。”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方城》:“ 愬 拜即命,于皇之训。”
(2).即世,死亡。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众隶赖之,而后即命。” 杨伯峻 注:“命谓天命,天命已终,而往就之。犹 成 十三年《传》之‘即世’、前文之‘违世’,皆死之异称。”
(3).受天命。谓即天子位。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戮力戎功,翼戴 更始 ,义不即命,帝位闕焉。”
《漢語大詞典》:害义(害義)
损害正道、正理。《孔子家语·好生》:“小辩害义,小言破道。”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 班固 才识不逮 司马迁 远甚,於《高祖纪》见之史记第云: 高祖 姓 刘 氏,母媪。盖 司马 汉 臣,不敢斥其君名。 班固 为汉书,尽用 司马迁 旧文,却云: 高祖 讳 邦 ,字 季 。意谓补其遗缺,不知害义。”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天王嫁女於 齐 ,而使 鲁 为之主,害义甚矣。”
《漢語大詞典》:坐照
犹寂照。谓通过禅定止息妄念,观照正理。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盖不善言静,恐入坐照之门;善言静,犹是存养之道。”
《漢語大詞典》:粗迹(麤跡)
亦作“ 麤跡 ”。
(1).谓大道正理。子华子·晏子:“法也者,制世之麤迹也。” 明 宋濂 《送璞原师还越中序》:“盖宗儒典,则探义理之精奥,慕真乘,则盪名相之麤跡。”
(2).谓大的事迹。 清 张潮 《幽梦影》:“文章是有字句之锦绣,锦绣是无字句之文章,两者同出於一原。姑即麤跡论之,如 金陵 、如 武林 、如 姑苏 ,书林之所在,即机杼之所在也。”
《漢語大詞典》:僻谬(僻謬)
乖僻荒谬,违背正理。宋书·礼志二:“古之诸侯众子,犹以尊厌;况在王室,而欲同之士庶,此之僻谬,不俟言而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是以 桓谭 疾其虚伪, 尹敏 戏其深瑕, 张衡 发其僻谬, 荀悦 明其诡诞,四贤博练,论之精矣。”南史·裴松之传:“今宜準经誥,凡诸僻谬,一皆详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著述·献书被斥:“ 东昌府 通判 傅宽 进太极图説,上谓僻谬悖理,斥之勿令误后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憒僻谬,貽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
《国语辞典》:骋强背理(骋强背理)  拼音:chěng qiáng bèi lǐ
倚势逞强,违逆正理。《西游记》第四三回:「小鼍不知大圣之名,却才逆了表兄,骋强背理,被表兄把我拿住。」
《漢語大詞典》:没正条(没正條)
方言。谓言行不合正理。《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 玉楼 道:‘汉子没正条的,大姐姐又不管,咱每能走不能飞,到的那些儿。’”
入正理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因明入正理论之略名。
王法正理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玄奘译。与不空译之王法正论经同本,皆瑜伽论决择分中寻伺地之别行也。说帝王十种之过失,十种之功德,五种之衰损法,五种之方便法,五种之可爱法,五种之能引可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