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199 【介绍】: 宋开封人,字光锡,初名兴宗。徽宗郑后外家三世孙。以外戚恩授成忠郎。孝宗乾道初,徙福建路兵马钤辖。知庐、扬二州,皆有政绩。光宗绍熙中,迁保静军承宣使。宁宗即位,知明州。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卒谥忠肃。有《奏议》。
全宋文·卷四九九○
郑兴裔(一一二六——一一九九),初名兴宗,字光锡,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徽宗郑皇后侄孙。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办祗候库,累至江东路钤辖。乾道间徙福建路。淳熙间,历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入知閤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出知庐州、扬州。绍熙元年,迁保静军承宣使,召领内祠。宁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庆元五年卒,年七十四,谥忠肃。见《武泰军节度使赠太尉郑公兴裔神道碑》(周必大《文忠集》卷七○)。《宋史》卷四六五有传。
《漢語大詞典》:正使
(1).纵使;即使。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正使 成帝 復生,天下不可復得也。”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正使自今雨止,已非丰岁。”
(2).外国派来或派往外国的正式使臣。对副使而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嘉庆 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来至边界议礼,不合而返。”
《漢語大詞典》:正介
正使。明史·刘定之传:“今宜择内藴忠悃,外工专对,若 陆贾 、 富弼 其人者,使备正介之选,庶不失辞辱国。”
分類:正使
《漢語大詞典》:副使
(1).派往外国的正使或公使的副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副使 王然于 、 壶充国 、 吕越人 驰四乘之传,因 巴 蜀 吏币物以赂 西夷 。”清史稿·职官志六:“ 光绪 元年,定出使制,命侍郎 郭嵩燾 使 英 ,翰林院侍讲 何如璋 使 日本 ,京卿 陈兰彬 使 美 日 祕 国,俱置副使。”
(2).指节度使或三司使等的副职。旧唐书·职官志三:“节度使一人,副使一人。”宋史·职官志十:“巡幸,有行宫都部署,行宫有三司使、副使、判官、行宫使、都监。”明史·职官志四:“﹝按察司﹞副使、僉事,分道巡察。”
《漢語大詞典》:使副
(1).副使,正使的属官。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契丹 历法与本朝素差一日, 熙寧 中, 苏子容 奉使贺生辰,适遇冬至,本朝先 契丹 一日,使副欲为庆,而 契丹 馆伴官不受。”
(2).指正使与副使。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若向者 高宗 朝,有外国贺生辰,朝贺赴筵,于殿上坐使副,餘三节人在殿廡坐。”
《國語辭典》:辅行(輔行)  拼音:fǔ xíng
副使。《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
《漢語大詞典》:矩方
矫正使方。汉书·律历志上:“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
分類:矫正正使
正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习气之称。正现起之烦恼正体曰正使。其烦恼之馀习曰习气。阿罗汉虽断正使,而习气不能亡也。观经玄义分偈曰:「正使尽未尽,习气亡未亡。」四教仪曰:「但断正使不能侵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