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歙县(歙县)  拼音:shè xiàn
县名。位于安徽省东南,因县东南有歙浦而得名。京赣铁路经此,县民以制造笔、墨、砚为业。县内以产茶、木材为大宗,其墨、枇杷、蜜枣驰名全国。其西北黄山为著名游览及疗养胜地。
《國語辭典》:松萝(松蘿)  拼音:sōng luó
1.产于安徽省歙县松萝山上的茶。
2.植物名。松萝科松萝属。为与绿藻类共生之地衣,原叶体茎状,长达数尺,全体呈淡黄绿色,为多数分歧的线状体,常攀附于其他植物上生长,自树梢悬垂,可入药。也称为「蔓女萝」、「蔓萝」、「茑萝」、「女萝」、「松寄生」、「王女」。
《漢語大詞典》:眉子
(1). 安徽省 歙县 眉子坑 所产的砚石。 宋 洪适 歙砚说:“眉子,色青或紫。短者簇者如卧蚕,而犀纹立理;长者阔者如虎纹,而松纹从理。”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金星荧荧眉子録, 婺源 琢石如琢玉。”
(2).旧时点火用的捻子。《扬州评话选·扬州劫法场》:“忽地一声锣响,时间已到, 刘庭 用眉子一点,性子点着啦,一筒炮朝外一放。”
《漢語大詞典》:刷丝(刷絲)
一种名石,产 安徽 歙县 ,用以制砚,称“刷丝砚”。石纹精细缜密如刷丝,称刷丝罗纹。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四》:“ 新安 龙尾石,性皆润泽,色俱苍黑,縝密可以敌玉,滑腻而能起墨,以之为砚,故世所珍也。石虽多种,惟罗纹者、眉子者、刷丝者最佳。”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旧坑丝石为上……丝之品不一,曰刷丝、曰内里丝、曰丛丝、曰马尾丝。独吐丝为奇。正视之,疏疏见黑点如洒墨;侧视之,刷丝粲然。工人谓之砚寳,盖石之精云。”
分類:安徽歙县
《國語辭典》:徽墨  拼音:huī mò
旧时徽州出产的墨,品质极佳,装饰精美,自宋代以后即著称于世。
《國語辭典》:徽纆  拼音:huī mò
捆绑犯人的绳索。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诗。序〉:「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国语辞典》:张潮(张潮)  拼音:zhāng cháo
人名:(1)字山来,一字心斋。清朝徽州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生卒年不详。以岁贡官翰林孔目。编有《昭代丛书》、《檀几丛书》、《虞初新志》;著有《幽梦影》、《花影词》等。(2)生卒年不详。黄花冈革命先烈之一。由广东乐从起义,至佛山阵亡,年仅十八岁。
《漢語大詞典》:紫阳书院(紫陽書院)
紫阳 ,山名,在 安徽省 歙县 城南。 宋 代 朱松 曾读书于此。其子 朱熹 迁居 福建 崇安 后仍牓其读书室为紫阳书室。后人在 歙县 建紫阳书院, 元 人 方回 有《紫阳书院记》
《国语辞典》:江有诰(江有诰)  拼音:jiāng yǒu gào
人名。(西元?~1851)字晋三,清安徽省歙县人。曾撰音学十书,分先秦古韵为二十一部,认为古代实有四声,只是古人所读的音与后人不同而已。
《國語辭典》:歙漆阿胶(歙漆阿膠)  拼音:shè qī ē jiāo
歙县的漆与东阿的胶,胶漆相黏。比喻情投意合。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二。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漢語大詞典》:刷丝砚(刷絲硯)
一种名砚,产于 安徽 歙县 。以纹理精细缜密的刷石制成。 宋 洪适 《辨歙石说》:“ 歙县 出刷丝砚甚好,但纹理太分明,无罗纹,间有白路白点者是。”参见“ 刷丝 ”。
《漢語大詞典》:刷丝(刷絲)
一种名石,产 安徽 歙县 ,用以制砚,称“刷丝砚”。石纹精细缜密如刷丝,称刷丝罗纹。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四》:“ 新安 龙尾石,性皆润泽,色俱苍黑,縝密可以敌玉,滑腻而能起墨,以之为砚,故世所珍也。石虽多种,惟罗纹者、眉子者、刷丝者最佳。”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旧坑丝石为上……丝之品不一,曰刷丝、曰内里丝、曰丛丝、曰马尾丝。独吐丝为奇。正视之,疏疏见黑点如洒墨;侧视之,刷丝粲然。工人谓之砚寳,盖石之精云。”
分類:安徽歙县
《漢語大詞典》:眉子坑
眉子砚石的产地。在 安徽省 歙县 。 宋 唐积 歙州砚谱·石坑:“ 眉子坑 在 罗纹山 。 开元 中发,属 程於 地。从溪下至取石处九丈五尺,其阔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坑皆无土相杂。”
《漢語大詞典》:眉子石
安徽省 歙县 眉子坑 所产的砚石。 宋 唐积 歙州砚谱·品目:“眉子石,其纹七种:金星地眉子、对眉子、短眉子、长眉子、簇眉子、阔眉子、金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