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2,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民歌
山歌
声歌
歌凤
歌尘
歌筵
歌云
按歌
歌唱
儿歌
夷歌
挽歌
琴歌
缓歌
歌鼓
《國語辭典》:民歌  拼音:mín gē
民间歌曲。指由民间创作产生,并流行于民间,富地方性色彩,属于民间的通俗歌曲。如:「校园民歌」、「客家民歌」。也称为「民谣歌曲」。
《國語辭典》:山歌  拼音:shān gē
一种形式短小,节奏自由,曲调爽朗质朴,流行于山村间的民歌。唐。白居易〈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漢語大詞典》:声歌(聲歌)
指诗词歌赋等抒情遣怀的作品。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七章第二节:“乃至述怀感事,偶著之声歌,遂罹文网者,趾相属。”
《漢語大詞典》:歌凤(歌鳳)
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歌凤”为避世隐居之典。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欲去而恐罹害者也, 箕子 之《洪范》、 接舆 之歌凤也哉!”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清 钱谦益 《费县道中》诗之一:“歌凤有人供放逐,鬭鸡无相繫安危。”
分類:避世隐居
《漢語大詞典》:歌尘(歌塵)
形容歌声动听。典出艺文类聚卷四三引 汉 刘向 《别录》:“ 汉 兴以来,喜《雅歌》者 鲁 人 虞公 ,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唐 郑谷 《蜡烛》诗:“多情更有分明处,照得歌尘下燕梁。” 唐 刘兼 《春宴河亭》诗:“舞袖逐风翻绣浪,歌尘随燕下雕梁。” 明 沈兰先 《单烈妇》诗:“多少杨花飘泊去,歌尘舞袖愧伊儔。”
分類:歌声动听
《國語辭典》:歌筵  拼音:gē yán
有乐工歌唱伴酒的筵席。如:「明晚我将于圆山饭店设歌筵款待客户,请你务必赏光。」《太平广记。卷三○九。蒋琛》:「吞声饮恨兮语无力,徒扬哀怨兮登歌筵。」
《漢語大詞典》:歌云(歌雲)
指动听的歌声。典出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于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宋 张先 《凤栖梧》词:“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
分類:动听歌声
《漢語大詞典》:按歌
按乐而歌。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抚节按歌,万灵皆聚。”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十:“夜夜月明花树底,傍池长有按歌声。” 明 杨慎 《金衣公主·李菊亭携妓夜过》曲:“ 滇 音按歌, 秦 声半譌,金屏笑映如花坐。”
分類:前蜀
《國語辭典》:歌唱  拼音:gē chàng
发声唱歌。宋。王令〈野步〉诗:「喧嘲忽无次,歌唱仍相咏。」《西游记》第一回:「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而听,原来是歌唱之声。」
《國語辭典》:儿歌(兒歌)  拼音:ér gē
为儿童所创作的歌谣。以言语浅白,容易记忆,韵律活泼为特色。著名儿歌有〈两只老虎〉、〈三轮车〉、〈妹妹背著洋娃娃〉等。
《國語辭典》:夷歌  拼音:yí gē
乡野的歌调。《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卉服满涂,夷歌成韵。」唐。杜甫 阁夜诗:「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國語辭典》:挽歌  拼音:wǎn gē
哀悼死者的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也作「挽歌」。
《國語辭典》:挽歌(輓歌)  拼音:wǎn gē
哀悼死者的歌。《晋书。卷二○。礼志中》:「新礼以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也作「挽歌」。
《國語辭典》:琴歌  拼音:qín gē
1.有歌词的琴曲。起源甚早。演唱时,伴随琴声轻吟低唱。今日流传的如〈阳关三叠〉、〈苏武思君〉、〈胡笳十八拍〉等。
2.弹琴唱歌。《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琴歌既断,酒赋无续。」
《漢語大詞典》:缓歌(緩歌)
(1).见“ 缓声歌 ”。
(2).指音调柔缓之歌。详“ 缓歌慢舞 ”。
分類:音调柔缓
《漢語大詞典》:缓声歌(緩聲歌)
古乐府《杂曲歌辞》之一。缓声,谓歌声柔缓。古辞仅存《前缓声歌》一首。 晋 陆机 , 南朝 宋 孔宁子 、 谢惠连 , 梁 沈约 均有拟作。见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五·前缓声歌。亦省作“ 缓歌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于 张衡 《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周振甫 注:“ 张衡 的《仙诗》《缓歌》已无考。《缓歌》《缓声歌》,乐府古辞有《前缓声歌》。”
《漢語大詞典》:缓歌慢舞(緩歌慢舞)
柔和的歌声和舒缓的舞姿。 唐 白居易 《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亦作“ 缓歌縵舞 ”。 宋 李纲 《荔枝词》集句:“ 沈香亭 北倚栏干,缓歌縵舞凝丝竹。”
《漢語大詞典》:歌鼓
(1).歌唱并击鼓。亦指歌声和鼓声。汉书·礼乐志:“ 巴 俞 鼓员三十六人,歌鼓员二十四人。” 晋 潘岳 《笙赋》:“縈缠歌鼓,网罗钟律。” 唐 李白 《邯郸南亭观妓》诗:“歌鼓 燕 赵 儿, 魏 姝弄鸣丝。” 宋 苏轼 《和子由踏青》:“歌鼓惊山草木动,簞瓢散野鸟鳶驯。”
(2).歌唱伴奏所用之鼓。旧唐书·音乐志一:“人数并依八佾,乃量加簫、笛、歌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