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守四方
 
海内风
 
歌大风
 
威加四海
 
猛士歌
    
忆大风
 
沛歌风
 
大风歌沛邑
 
云飞风起
 
猛士云飞
  
沛公大风
  
歌汉风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9~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简释

大风歌:咏帝王,或指慷慨悲歌及治国安邦之志。唐杜甫《伤春五首》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歌大风:喻治国安邦之情怀。唐李世民《过旧宅二首》之二:“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例句

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 上官仪 奉和过旧宅应制

延襟小山路,还起大风歌。 刘祎之 奉和别越王

一遇风尘起,令谁守四方。 孙处玄(一作立) 失题

网已袪三面,歌因守四方。 常衮 奉和圣制麟德殿燕百僚应制

天命屈雄图,谁歌大风起。 张俨 贞元八年十二月谒先主庙绝句三首

雅乐未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张继 河间献王墓

君赋大风起,人歌湛露濡。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

岩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风。 张说 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李世民 幸武功庆善宫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李世民 过旧宅二首

吾皇思壮士,谁应大风歌。 李咸用 待旦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李峤

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李峤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李白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杜甫 伤春五首

将军临气候,猛士寒风飙。 杜甫 哭王彭州抡

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 杜甫 忆昔二首之一

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 杜甫 扬旗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林宽 歌风台

日月光连璧,烟尘屏大风。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

停舆兴睿览,还举大风篇。 王德真 奉和圣制过温汤

日宇开初景,天词掩大风。 薛稷 慈恩寺九日应制

同沾小雨润,窃仰大风诗。 赵彦昭 奉和幸大荐福寺

欣承大风曲,窃预小童讴。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

不见短兵反掌收已尽,唯有猛士守四方。 韦应物 弹棋歌

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 鲍溶 苦哉远征人

《漢語大詞典》:歌风(歌風)
同“ 歌讽 ”。 南朝 齐 谢朓 《祀敬亭山春雨》诗:“歌风讚灵德,舞蹈起轻埃。”
分類:歌风
《國語辭典》:歌风台(歌風臺)  拼音:gē fēng tái
地名。位于江苏省沛县。相传汉高帝经过沛县时,曾在此置酒击筑、吟唱大风歌。
《漢語大詞典》:歌风碑(歌風碑)
《大风歌》碑。在 江苏省 沛县 城内。 楚 汉 相争, 刘邦 称帝。后 黥布 谋反, 刘邦 率兵平定,返 长安 途中路经故乡 沛县 ,作《大风歌》。后人因勒石记之。相传碑文为 蔡邕 所书,或云 曹喜 书,无所考。
《漢語大詞典》:歌风亭长(歌風亭長)
指 汉高祖 刘邦 。 邦 曾为 泗水 亭长,又作过《大风歌》,故称。 清 陈维崧 《沁园春·从盱眙山顶望泗州城》词:“堪凭吊,恨歌风亭长, 泗 上雄图。”
《國語辭典》:风人(風人)  拼音:fēng rén
1.诗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李充传》:「风人司箴,敬贻君子。」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
2.疯人。
《漢語大詞典》:风人体(風人體)
古代民歌的一种体裁。 清 翟灏 通俗编·识馀:“ 六朝 乐府《子夜》《读曲》等歌,语多双关借意, 唐 人谓之风人体,以本风俗之言也。”亦省称“ 风人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论杂体则有风人。” 郭绍虞 校释:“‘风人’云者,谓其体从民歌中来。”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其词微而显,得风人之体。”
分類:民歌体裁
《漢語大詞典》:发敛(發斂)
(1).散发、积聚(财物)。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敬时穷发敛,卜代盈千亿。”新唐书·韩洄传:“復罢省胥吏冗食二千人,积米 长安 、 万年 二县各数十万石,视年丰耗而发敛焉,故人不艰食。”
(2).犹往还,进退。古历谓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周髀算经卷上:“冬至夏至者,日道发敛之所生也,至昼夜长短之所极。” 赵婴 注:“发,犹往也。敛,犹还也。”汉书·律历志上:“盖闻古者 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发敛,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题名宿度,候察进退。”晋书·律历志中:“ 容成 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餘,述而著焉,谓之《调历》。”明史·历志五:“按古历及《授时》,皆以发敛为一章。发敛云者,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也,而加时附焉,则又所以纪发敛之辰刻,故曰发敛加时也。”
(3).犹伸屈。指诗歌风格的变化。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一:“ 荆公 云: 李白 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变也。至於 杜甫 ,则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漢語大詞典》:吴体(吴體)
诗体之一种。语言通俗,取譬浅俚,有江南民歌风味,故称。 唐 杜甫 《愁》诗题下自注:“强戏为 吴 体。” 仇兆鳌 注引 黄生 曰:“ 皮 陆 集中亦有 吴 体诗,乃当时俚俗为此体耳。诗流不屑效之。 杜公 篇什既众,时出变调;凡集中拗律,皆属此体。” 宋 王观国 学林·大刀:“古乐府所载,如《藁砧》诗者数篇,其取譬皆浅俚,故撰诗者不显姓名,后人但以古诗称之。 江 右又谓之风人诗,有‘围棋烧败袄,看子故依然’之句。围棋者,看子也;烧败袄者,故衣然也。 鲍明远 诸集中亦有二篇,谓之 吴 体。盖自《雅》《颂》不作,迄於 魏 晋 南北朝 以来,浮靡愈甚,始有为此态者;悉取閭阎鄙媟之语,比类而为之。”按今本《鲍参军集》题作“吴歌”。
《漢語大詞典》:铁崖体(鐵崖體)
指 元 末诗人 杨维桢 好驰聘异想、运用奇辞的诗歌风格。 杨维桢 因少时在 浙江 家乡 铁崖山 中苦读五年,自号 铁崖 ,故称。明史·文苑传一·杨维桢:“ 维楨 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与 永嘉 李孝光 、 茅山 张羽 、 锡山 倪瓚 、 崑山 顾瑛 为诗文友。”亦省称“ 铁体 ”。随园诗话卷九引 清 潘立亭 《偶成》诗:“诗涛与诗骨, 韩 孟 两嵯峨。昆体逮铁体,滔滔同一波。”
《漢語大詞典》:二十四品
唐 司空图 著有二十四诗品一书,把我国诗歌风格归纳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 表圣 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
《漢語大詞典》:二十四诗品
诗论。简称诗品。唐代司空图撰。一卷。书中将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等二十四目,每目下面用十二个四字句形容其风格特征,但作者推崇的主要是冲淡的风格。
《國語辭典》:岛瘦郊寒(島瘦郊寒)  拼音:dǎo shòu jiāo hán
唐代诗人贾岛和孟郊的诗多峭冷、枯瘦之词,故称为「岛瘦郊寒」。后亦用以形容诗文类似贾、孟二者的意境和风格。宋。朱熹 次韵谢刘仲行惠笋诗二首之二:「君诗高处古无诗,岛瘦郊寒讵足差。」也作「郊寒岛瘦」。
《漢語大詞典》:大历体(大曆體)
指 唐 代以 大历 十才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以时而论,则有…… 大历 体。”原注:“ 大历 十才子之诗。”
《漢語大詞典》:大风曲(大風曲)
《大风歌》。 唐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欣承《大风曲》,窃预小童謳。”参见“ 大风歌 ”。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大风词(大風詞)
《大风歌》。 唐 林宽 《歌风台》诗:“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参见“ 大风歌 ”。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大风诗(大風詩)
《大风歌》。 唐太宗 《幸武功庆善宫》诗:“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参见“ 大风歌 ”。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國語辭典》:猛士  拼音:měng shì
勇士。《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初,王莽徵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