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哩啰哩(哩囉哩)
歌曲衬字。无义。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九华天仙》:“吾归矣……欲要开金燧,千万频修已。言讫无忘之,哩囉哩。”
《漢語大詞典》:唱引
吟咏歌曲;唱曲。《文选·成公绥〈啸赋〉》:“唱引万变,曲用无方;和乐怡懌,悲伤摧藏。” 刘良 注:“引,曲也。”
《漢語大詞典》:杂曲(雜曲)
乐府歌曲名。大多为 汉 至 南北朝 时民间作品。南齐书·王僧虔传:“朝廷礼乐多违正典,民间竞造新声杂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桂华》杂曲,丽而不经;《赤雁》羣篇,靡而非典。”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一 宋 郭茂倩 题解:“杂曲者,歷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怀,或言征战行役之苦;或缘於佛 老 ,或出自夷虞,兼收并载,故总谓之杂曲。”
《漢語大詞典》:鼓吹曲
乐府歌曲名。古乐中有鼓吹乐,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历代鼓吹乐多有歌辞配合。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宋 郭茂倩 题解:“鼓吹曲,一曰短簫鐃歌。”
《漢語大詞典》:教手
教授歌曲、戏剧、武术的技艺人。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四折:“兀那几个打拳的教手每,上露臺来耍一会拳,服侍众位大人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生口不如熟口,清客强似教手。”
《國語辭典》:唱词(唱詞)  拼音:chàng cí
歌曲或戏曲里供歌唱的文字部分。
《國語辭典》:清商乐(清商樂)  拼音:qīng shāng yuè
乐曲名。中国东晋南北朝间(西元370~589),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伎乐的总称,亦名清商曲,隋唐时简称为「清乐」。主要用于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也用于宫廷元旦朝会、宴飨、祀神等活动。本汉魏以来中原旧调,因晋室播迁,流于江左。北魏南征,收采其音乐、伎人及江南吴歌、西曲等,总称为「清商乐」。也称为〈清商〉、〈清乐〉。
《国语辞典》:圣歌(圣歌)  拼音:shèng gē
教徒用以赞美神的歌曲。
《漢語大詞典》:曲拍
歌曲的拍子或节拍。 唐 刘禹锡 有《忆江南》词,题曰:“和 乐天 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柳下 一小儿才三岁,曲拍皆中节,在母怀中食乳,捻手指应节。盖宿习也。”
《漢語大詞典》:睢阳曲(睢陽曲)
歌曲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广 睢阳城 七十里,大治宫观臺苑屏榭,势并皇居,其所经构也。役夫流唱,必曰《睢阳曲》,创传由此始也。”宋书·乐志一:“ 孝王 筑 睢阳城 ,方十二里,造倡声,以小鼓为节,筑者下杵以和之,后世谓此声为《睢阳曲》,至今传之。”
《漢語大詞典》:谣曲
没有伴奏的歌曲。 巴金 《鬼》:“于是风起来了,一吹便吹散了谣曲。”
分類:伴奏歌曲
《漢語大詞典》:俗曲
通俗的歌曲。原出于民间,也有文人仿作者。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三章二:“上文已说到 敦煌 所发现的民间俗曲及词调。此外尚有更重要的民间叙事歌曲及‘变文’。” 敦煌 变文初发现时,亦曾称为俗曲。
《漢語大詞典》:祝尧龄(祝堯齡)
古时祝贺帝王寿诞的歌曲。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圣节:“第一盏宣视盏,送御酒,歌板色,唱《祝尧龄》,赐百官酒。”按,庄子·天地:“ 尧 观乎 华 , 华 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祝尧龄》即本于此。
《国语辞典》:歌厅(歌厅)  拼音:gē tīng
由艺人演唱歌曲,供人听赏娱乐的营业场所。如:「在这家歌厅驻唱过的歌手,很多都已经成名了。」
《国语辞典》:翻唱  拼音:fān chàng
将外国语文的歌曲曲调旋律重新填上本国语文的歌词来演唱,或重新演唱其他歌星所唱过的歌曲。如:「早期有许多流行歌曲都是从西洋歌曲翻唱过来,因此洋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