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高遏行云(高遏行雲)
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宋 晏殊 《山亭柳》词:“偶学 念奴 声调,有时高遏行云。”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國語辭典》:高唱入云(高唱入雲)  拼音:gāo chàng rù yún
形容歌声响亮,高入云霄。语本《西京杂记》卷一:「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后亦形容文辞、声调激越高昂。清。谭嗣同〈致刘淞芙书〉:「拔起千仞,高唱入云,瑕隙尚不易见。」
《國語辭典》:歌声绕梁(歌聲繞梁)  拼音:gē shēng rào liáng
歌声回旋于梁柱间,历久不息。形容歌声美妙动听。《太平御览。卷五七二。乐部。歌》:「谒乃闻王母歌声,而不见其形。歌声绕梁三匝,乃上旁梁,草树枝叶皆动,歌之感也。」
《漢語大詞典》:歌梁
指歌馆的屋梁。亦借指歌馆。典出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舞馆识餘基,歌梁想遗囀。” 刘良 注:“妙歌者发声,声绕梁而尘起,故见梁则想其餘声。” 唐 王勃 《铜雀妓》诗:“舞席纷何就,歌梁儼未倾。” 明 何景明 《丛台》诗:“黄金饰舞榭,白璧缀歌梁。”
分類:歌馆屋梁
《漢語大詞典》:缓歌慢舞(緩歌慢舞)
柔和的歌声和舒缓的舞姿。 唐 白居易 《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亦作“ 缓歌縵舞 ”。 宋 李纲 《荔枝词》集句:“ 沈香亭 北倚栏干,缓歌縵舞凝丝竹。”
《國語辭典》:虎啸龙吟(虎嘯龍吟)  拼音:hǔ xiào lóng yín
1.同类事情相感应。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二。明铅汞真伪》:「虎啸龙吟,物类相感,岂谬言哉!」也作「龙吟虎啸」。
2.声势浩大。《群音类选。卷一。北腔类。连环记。探子》:「虎啸龙吟动天表,黑漫漫风云乱搅。」
《漢語大詞典》:鹤膝蜂腰(鶴膝蜂腰)
(1).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后来用“鹤膝蜂腰”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近来诗思殊无况,苦被时流不相放。云腾浪走势未衰,鹤膝蜂腰岂能障。”
(2).书法中的两种病笔。
《漢語大詞典》:清歌曼舞
清亮的歌声,柔美的舞蹈。 瞿秋白 《乱弹·代序》:“‘ 乾 嘉 以降’不久,昆曲的清歌曼舞的绮梦,给红巾长毛的‘叛贼’捣乱了。”
《國語辭典》:清歌妙舞  拼音:qīng gē miào wǔ
清亮的歌声,曼妙的舞姿。形容歌舞美妙动听。《抱朴子。外篇。知止》:「轻体柔声,清歌妙舞。」唐。宋之问〈有所思〉诗:「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漢語大詞典》:飘梁(飄梁)
指歌声回旋于屋梁上。形容其优美动人,仿佛经久而不逝。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乃使女伶代唱其曲,清响流韵,虽飘梁动木,未足嘉也。”
《漢語大詞典》:惊起梁尘(驚起梁塵)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 汉 刘向 《别录》:“ 汉 兴以来,善歌者 鲁 人 虞公 ,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宋 赵元福 《鹧鸪天·赠歌妓》词:“忔憎声里金珠迸,惊起梁尘落舞帘。”
《漢語大詞典》:噭誂
歌声清畅貌。《楚辞·王逸〈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原注:“噭誂,清畅貌。”
分類:歌声
《漢語大詞典》:叫曲
象叫喊似的歌唱,歌声中缺乏蕴含的感情。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不善歌者,声无抑扬,谓之‘念曲’;声无含韞,谓之‘叫曲’。”
《漢語大詞典》:蛮歌獠语(蠻歌獠語)
南方少数民族的歌声和讲话声。 宋 张耒 《鸣蛙赋》:“若 羌 丝野鼓,杂乱无节兮,又似夫蛮歌獠语,诡怪之迭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