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嗫嚅(囁嚅)  拼音:niè rú
有话想说又不敢说,吞吞吐吐的样子。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太守几番要问他,嗫嚅数次,不敢轻易开口。」也作「嗫嗫嚅嚅」。
《國語辭典》:遮前掩后(遮前掩後)  拼音:zhē qián yǎn hòu
有所顾虑,而不直接了当。宋。朱熹 答叶正则:「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须得如此遮前掩后,似说不说,做三日新妇子模样。」
《漢語大詞典》:趑趄嗫嚅(趑趄囁嚅)
亦作“趦趄囁嚅”。 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语本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门,奔走於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囁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徼倖於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於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明 方孝孺 《游峨嵋》诗:“肯效趑趄囁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年兄入都,遂趦趄囁嚅,竟负将军都统面约之言。”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苟躬歷其境,见其昏暮乞怜之态,与其趦趄囁嚅之形,恐非徒怵惕而有不慊於心,更必且赧怍而不忍挂诸齿。”
分類:欲言又止
《漢語大詞典》:顿咽(頓咽)
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 唐 戴孚 《广异记·新繁县令》:“﹝妇人﹞后数月一旦惨悴,言辞顿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