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欲念  拼音:yù niàn
欲望念头。宋。苏轼〈与范纯夫〉:「某谓居瘴乡,惟静绝欲念,为万全之良药。」
《國語辭典》:欲念(慾念)  拼音:yù niàn
1.满足耳、目、口、鼻等所好的意念。
2.情欲的念头。
《漢語大詞典》:志欲
欲念。南史·王晏传:“ 晏 性浮动,志欲无厌,自谓旦夕开府。”
分類:欲念
《國語辭典》:飘荡(飄蕩)  拼音:piāo dàng
1.在空中随风飘动或在水面随波浮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同众下海,遭风飘荡,不知所止。」
2.流浪、飘泊。《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念备一生飘荡异乡,生不能侍奉二亲,又不能祭祀宗祖,乃大逆不孝也。」
3.飘摇动荡。《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刑鲍司马传。鲍勋》:「往年龙舟飘荡,隔在南岸,圣躬蹈危,臣下破胆。」
《國語辭典》:可欲  拼音:kě yù
能引动欲念的事物。《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文选。张衡。东京赋》:「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将使心不乱其所在,目不见其可欲。」
《國語辭典》:情欲  拼音:qíng yù
1.泛指人的一切嗜好、欲念。《庄子。天下》:「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晋书。卷三十八。宣五王传。平原王干传》:「干有笃疾,性理不恒,而颇清虚静退,简于情欲。」也作「情欲」。
2.特指男女间的情爱之欲。《后汉书。卷四十八。翟酺传》:「割情欲之欢,罢宴私之好。」《红楼梦》第五回:「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也作「情欲」。
《國語辭典》:情欲(情慾)  拼音:qíng yù
1.泛指人的一切嗜好、欲念。如:「他一向深入简出,寡于情欲。」也作「情欲」。
2.特指男女间的情爱之欲。《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及至听了两个媳妇这段话,知道这个儿子,不但能彀不为情欲所累,并且还能体贴出自己这番苦衷来,不禁喜出望外。」也作「情欲」。
《漢語大詞典》:愿欲(願欲)
志愿,欲念。荀子·富国:“使天下生民之属,皆知己之所愿欲之举在是于也,故其赏行。” 杨倞 注:“举,皆也,是于,犹言于是。言生民所愿欲皆在于是也。”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明 方孝孺 《送石君永常赴河南佥事序》:“人有不得其愿欲者,必赴愬焉。”
分類:志愿欲念
《漢語大詞典》:鄙心
(1).卑劣的欲念。礼记·缁衣:“夫民闭於人而有鄙心。” 汉 刘向 说苑·谈丛:“有鄙心者不可授便势。”
(2).犹言己心。谦词。战国策·魏策三:“臣愿以鄙心意公,公无以为罪。”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鄙心惓惓……不宣。”
《漢語大詞典》:欲利
(1).欲念与私利。韩非子·解老:“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 宋 叶适 《〈覆瓿集〉序》:“ 子长 自护若处女,常藿食水饮,欲利不挂丝髮,奚取奚慕而以是动其心?”
(2).贪得利益。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故祸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伤心。”
《漢語大詞典》:绝欲(絶慾)
亦作“绝慾”。 断绝一切欲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綦革遇三皇閟宫:“ 革 自 甘陵 即屏居絶慾,专以修真为务,隐于 密 之 九仙山 。”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 宋 儒云:禪家有为絶欲之説者,欲之所以益炽也。”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摄生:“养生自以絶欲为第一义。”
分類:断绝欲念
《國語辭典》:欲火(慾火)  拼音:yù huǒ
形容情欲炽烈。
《漢語大詞典》:起念
(1).产生某种想法;起欲念。《西游记》第九三回:“起念断然有爱,留情必定生灾。”《快心编三集》第二回:“不比 再思 是近日起念的,只为家中眼目多,小姐们规矩重,就是二娘,也狠端方,不敢做出那等虚头霍脸的事来。”
(2).着眼;着想。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故替圣人争分两,若不从躯壳上起念,即 尧 舜 万鎰不为多, 孔子 九千鎰不为少。”
《漢語大詞典》:中欲
内心的慾念。吕氏春秋·君守:“中欲不出谓之扃,外欲不入谓之闭。”
分類:内心欲念
《漢語大詞典》:节欲(節慾)
亦作“ 节慾 ”。 克制欲念;节制性欲。晏子春秋·问下七:“ 景公 问 晏子 曰:‘富民安众难乎?’ 晏子 对曰:‘易·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已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以圣人制礼节欲,取於民有度,使之以时,用之有止。” 宋 巩丰 《巩氏后耳目志·杂言》:“治生莫若节用,养生莫若节慾。” 李大钊 《战争与人口问题》:“余虽不敢信其节欲以限制出生之説有显著之效果,但亦絶不否认其説之本旨。”
《漢語大詞典》:离欲(離欲)
佛教语。绝离贪、淫等欲念。法苑珠林卷七引《正法念经》:“三界如转轮,业繫轮不断。是故捨爱欲,离欲得湼槃。”法苑珠林卷八引《涅槃经》:“诸欲皆无常,故我不贪著,离欲善思惟,而证於真实。”
《國語辭典》:起火  拼音:qǐ huǒ
1.点燃、生火。宋。陆游 农家诗:「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2.发生火灾。《晋书。卷三四。列传。杜预》:「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一言未了,只听得必必剥剥的声音,外边人声嘈杂,大声喊叫,说:『起火!起火!』」
3.冲天炮。《金瓶梅》第四二回:「乃是一枝起火,起去萃山律一道寒光,直钻透斗牛边。」
4.发怒、动气。如:「你先别起火,听我慢慢说!」《红楼梦》第六一回:「莲花儿赌气回来,便添了一篇话,告诉了司棋。司棋听了,不免心头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