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副次
次要。 鲁迅 《二心集·〈进化和退化〉小引》:“可以解 中国 古史难以探索的原因,可以破 中国 人最能耐苦的谬说,还不过是副次的收获罢了。” 郭沫若 《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而我们当时,除‘四书’、‘五经’之外还要读些副次的东西,便是 唐 诗、《千家诗》诗品和古文之类。”
分類:次要
《國語辭典》:其次  拼音:qí cì
1.第二,次一项。即次序居后者。《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2.次要的。如:「价格还在其次,品质最重要。」《文明小史》第一九回:「脸蛋儿生得标致还在其次,单是他那一双脚,只有一点点,怎么叫人瞧了不勾魂摄魄?」
《國語辭典》:枝叶(枝葉)  拼音:zhī yè
1.树枝和树叶。《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另结一枝开头牡丹,花朵丰满,枝叶繁茂,人工做不来的。」
2.宗族的后代、子孙。《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号位已绝于天下,尚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他须是你裴家枝叶。」
3.次要或从属的人、事、物。《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执,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
4.事情的旁出部分。《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我再打一个禀帖,销了案,打发这奴才走清秋大路,免得又生出枝叶来。」《红楼梦》第二九回:「看来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
5.比喻琐碎的事。《儒林外史》第四回:「前任潘父母做的时节,实有万金。他还有些枝叶,还用著我们几个要紧的人。」
《漢語大詞典》:中台(中臺)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國語辭典》:三台(三臺)  拼音:sān tái
1.汉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总称为「三台」。《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2.古时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为「三台」。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四。台第六。叙事》:「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3.星座名。分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各两星相比而斜上,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阶级一样。参见「泰阶」条。
《國語辭典》:主客  拼音:zhǔ kè
1.主持接待宾客的人。宋《二程语录》卷一六:「程子葬父,使周恭叔主客。」
2.主人和宾客。如:「主客尽欢」。唐。杜甫遣怀〉诗:「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
3.主要的客人。如:「他是今天的主客。」
4.职官名。掌管接待外国使节的事,至清末废。《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乃罢长夜人饮,以髡为诸侯主客。」
《國語辭典》:退居  拼音:tuì jū
1.退隐晦居。《庄子。天道》:「以此退居,而閒游江海,山林之士服。」
2.降位而居。《汉书。卷一二。平帝纪》:「辛卯,贬皇太后赵氏为孝成皇后,退居北宫。」
3.休息閒坐的地方。《红楼梦》第七一回:「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作退居。」
《國語辭典》:枝柯  拼音:zhī kē
树枝。《晋书。卷三三。石苞传》:「武帝每助恺,常以珊瑚赐之,高二尺许,枝柯扶疏。」
《國語辭典》:附庸  拼音:fù yōng
1.附属于诸侯或大国的小国,藉著听其指挥来得到庇护。《礼记。王制》:「附于诸侯曰附庸。」
2.附属于某物而存在的。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诠赋》:「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3.勉强附和他人的意见或行动。如:「有钱人家喜欢附庸风雅,订做一些书匮,却放置酒瓶。」
《漢語大詞典》:榱桷
(1).屋椽。《孔子家语·五仪解》:“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几筵。” 宋 王安石 《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塔迥埋榱桷,臺荒冻鼓鼙。”
(2).常喻担负重任的人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孝武 山陵夕, 王孝伯 入临,告其诸弟曰:‘虽榱桷惟新,便自有黍离之哀。’”北史·长生嵩长生平等传论:“ 平 识具该通,出内流誉,取诸开物成务,盖亦 有隋 之榱桷也。”
(3).与栋梁相对,喻指次要人物。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其为相也,构致群材,使栋樑榱桷,咸适其用。”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相府一张纸,唤起久屈蠖。诚知有樑栋,未忍弃榱桷。”
《國語辭典》:支流  拼音:zhī liú
1.由主流分出来的小河流。如:「汉水是长江的支流。」也称为「支川」、「枝水」。
2.分支、支系。《齐书。卷三七。魏收传》:「往因中原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支流。」宋。朱熹大学章句序〉:「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馀裔。」
《漢語大詞典》:余辞(餘辭)
指多馀的、次要的文辞。 三国 魏 曹丕 《答辛毗等令》:“下四方以明孤款心,是也。至於览餘辞,岂余所谓哉,宁所堪哉!”
分類:次要文辞
《國語辭典》:枝节(枝節)  拼音:zhī jié
1.植物的枝与节。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八。凌总管出对》:「竹本无心,外面自出枝节。」
2.比喻旁生的事端或麻烦。如:「枝节横生」。
3.比喻次要、琐碎的词句或事情。如:「枝节问题留待会后再行讨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他这个不过枝节太多,大约是个古文家,你何妨同他略为改几个字,成全了这个人。」
4.事情或机会。《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恐他计较,正待寻一个枝节奉承他。」
《國語辭典》:支节(支節)  拼音:zhī jié
1.四肢骨节。《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唐。罗隐《蒙叟遗意》:「混沌氏以支节为山岳,以肠胃为江河。」
2.繁琐细碎,不重要的事。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聂文蔚》:「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却,须又从事亲的良知上去扩充将来,如此,又是脱却本原,著在支节上求了。」清。陈鳣《对策》卷四:「至于礼志,合郊祀、祭祀、朝会为一门,以省支节。」
《漢語大詞典》:末务(末務)
(1).世俗琐事。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设有哲人大才,嘉遁勿用,翳景掩藻,废伪去欲,执大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流俗之外。”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在官折节於奔走,悉力於米盐之末务,此固任小者之常,无不自安之意。”
(2).非根本的事;次要的事。 清 方苞 《周公论》:“形胜者守国之末务,而圣人亦不废。” 章炳麟 《文学总略》:“气非窜突如鹿豕,德非委蛇如羔羊,知文辞始於表谱簿録,则修辞立诚其首也,气乎德乎,亦末务而已矣。”
《漢語大詞典》:陪宾(陪賓)
次要人物。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