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锡韵》:授檄
宋书武帝纪:望霄汉以永怀。盼山川以增厉。授檄之日。神驰贼廷。
《骈字类编》:简檄(简檄)
法书要录:梁武帝草书状曰:蔡邕云: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
《國語辭典》:檄籴(檄糴)  拼音:xí dí
急速的样子。《文选。潘岳。笙赋》:「懰檄籴以奔邀,似将放而中匮。」
《漢語大詞典》:唱檄
谓倡发檄文申讨。晋书·刁协传:“ 周僕射 、 戴征西 本非 王敦 唱檄所讐也,事定后乃见害耳。”
分類:檄文
《漢語大詞典》:毛子檄
后汉书·刘平王望等传序:“ 庐江 毛义 少节 ,家贫,以孝行称。 南阳 人 张奉 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 义 守令, 义 奉檄而入,喜动颜色。 奉 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 义 母死,去官行服……后举贤良,公车徵,遂不至。 张奉 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后因以“毛子檄”为孝子不贪利禄,只为养亲而出仕之典实。 明 高启 《送倪雅》诗:“交游结深欢,离别生远念。聊持 毛子 檄,暂脱 刘生 剑。”
《高级汉语词典》:羽檄文书
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
《漢語大詞典》:邮檄人(郵檄人)
古代传递公文信件的人。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瞿童:“﹝ 唐德宗 贞元 ﹞十八年春, 润州 邮檄人,於 延陵县 界,见一少年前行。”
《漢語大詞典》:讨檄(討檄)
声讨罪行的檄文。 清 曾羽王 《乙酉笔记》:“郡城诸生,遍出讨檄,举国若狂。”
《漢語大詞典》:檄牌
传递檄文的牌子。宋史·舆服志六:“又有檄牌,其制有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
《漢語大詞典》:檄医头疾(檄醫頭疾)
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军国书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三国典略》:“ 琳 作诸书及檄,草成呈 太祖 。 太祖 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后以“檄医头疾”概指其事。 吕志伊 《读史感赋》:“檄医头疾 陈琳 辈,翻作《美新》 莽 大夫。”
《分类字锦》:檄取不与(檄取不与)
唐书穆宁传:宁佐盐铁转运,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曰:命宁主粮者,敕也。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
分类:糗粮
《国语辞典》:马头草檄(马头草檄)  拼音:mǎ tóu cǎo xí
檄,古代官府用来徵召、告示或征讨的文书。草,写。语本《旧唐书。卷七三。薛收传》:「秦府主簿,判陕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时太宗专任征伐,檄书露布,多出于收,言辞敏速,还同宿构,马上即成,曾无点窜。」后形容文思敏捷,提笔成章。
《国语辞典》:毛义捧檄(毛义捧檄)  拼音:máo yì pěng xí
汉毛义以孝行称,府檄至,令其守安阳,义捧檄而喜。后有人轻视其因做宦而喜悦,及义母去世,义遂不仕,方知义往日之喜为亲。见《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
《国语辞典》:飞书驰檄(飞书驰檄)  拼音:fēi shū chí xí
形容书写文件快速。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文章迟速》:「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也作「飞书走檄」。
《国语辞典》:羽檄飞驰(羽檄飞驰)  拼音:yǔ xí fēi chí
迅速传递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比喻军情紧急。清。黄遵宪〈再述〉诗五首之五:「羽檄飞驰四百州,先防狼角后髦头。」也作「羽檄交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