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槌杵
棒槌。 唐 于志宁 《谏太子承乾书》:“丁匠官奴入内,比者曾无监管……钳凿缘其身,槌杵在其手。”
分類:棒槌
《漢語大詞典》:槌饼(槌餅)
蒸饼。
分類:蒸饼
《漢語大詞典》:欋槌
四齿耙。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耕织·耙:“山堂肆考:‘欋槌,四齿杷也。’”
《骈字类编》:蒲槌
本草香蒲集解至夏抽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棒杵故俚俗谓之蒲槌亦曰蒲萼花
《漢語大詞典》:杨骨槌(楊骨槌)
宋 杨景宗 的绰号。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二:“ 杨景宗 ,即 章睿太后 弟也……既贵,而肥晳如玉,性恣横,好以木檛击人,世谓之 杨骨槌 云。”
分類:绰号
《國語辭典》:悬风槌(懸風槌)  拼音:xuán fēng chuí
形容人打瞌睡时前俯后仰的样子。《南史。卷二五。到彦之传》:「溉特被武帝赏接,每与对棋,从夕达旦,或复失寝,加以低睡。帝诗嘲之曰:『状若丧家狗,又似悬风槌。』」
《漢語大詞典》:一槌定音
见“ 一锤定音 ”。
《漢語大詞典》:一锤定音(一錘定音)
本指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后借喻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声不响,却是一家之主;女儿中意,老伴点头,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 郑九蝉 《能媳妇》:“既然你我都没意见,咱们俩一锤定音。”亦作“ 一槌定音 ”。 朱可 若丁 《深深的绿巷》:“一张张笑脸,圆的、长的、苦的、甜的,都来请示,都来要求指点迷津。真神,一槌定音,无处不响。”
《国语辞典》:躲一棒槌,挨一榔头(躲一棒槌,挨一榔头)  拼音:duǒ yī bàng chuí,āi yī láng tou
(谚语)比喻逃过一难,却又遇到另一难。《三侠五义》第一一九回:「俺刚脱了他的贼船,谁知却又来到你这贼店。这才是躲一棒槌,挨一榔头呢!」
《国语辞典》:黄柏木作磬槌子(黄柏木作磬槌子)  拼音:huáng bó mù zuò qìng chuí zi
(歇后语)外头体面里头苦。黄柏,一种落叶乔木,木理坚致,为珍贵木料,实可入药,味苦。比喻外表看起来很光采,可是内里有很多难言之隐。《红楼梦》第五三回:「他们庄家人老实,外明不知里暗的事,黄柏木作了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国语辞典》:槌鲸(槌鲸)  拼音:chuí jīng
动物名。哺乳纲鲸目。体形似海豚,色黑,腹白,头部突出,体长二丈馀,其脂肪可制油,价颇贵重。
《国语辞典》:槌骨沥髓(槌骨沥髓)  拼音:chuí gǔ lì suǐ
敲碎骨头,沥乾骨髓。形容极残酷的剥削。宋。陆九渊〈与宋漕书〉:「贪吏并缘,侵欲无艺,槌骨沥髓,民不聊生。」
《漢語大詞典》:回帆槌
即回帆挝。详“ 回颿挝 ”。
《漢語大詞典》:回帆挝(回颿撾)
指船返航时所击的鼓声。亦称“ 回帆鼓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大将军 ﹞自言知打鼓吹”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敦 尝坐 武昌钓臺 ,闻行船打鼓,嗟称其能。俄而,一槌小异, 敦 以扇柄撞几曰:‘可恨!’ 应 侍侧,曰:‘不然,此是回颿挝。’使视之,云:‘船人入夹口。’ 应 知鼓,又善於 敦 也。”回颿挝,一本作“ 回颿槌 ”。 宋 陆游 《将至京口》:“船头坎坎回帆鼓,旗尾舒舒下水风。”
分類:鼓声
《漢語大詞典》:骨卢槌(骨盧槌)
擀面杖的一种。其形有二:一、槌在中间,柄在两端,是一个整体;二、槌是一个空心木桶,套在木柄的中间。擀面时,使槌在面上滚动。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骨卢槌二十个,银二钱四分。”
分類:形有中间
《國語辭典》:和啰槌(和囉槌)  拼音:hé luó chuí
旧时乞丐唱莲花落时,用以和腔调的木拍板。《警世通言。卷三七。万秀娘仇报山亭儿》:「这陶铁僧小后生家,寻常和啰槌不曾收拾得一个,包裹里有得些个钱物,没十日都使尽了。」
《漢語大詞典》:掺槌(摻槌)
犹掺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