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摇槌(搖槌)  拼音:yáo chuí
唱莲花落的击鼓槌。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一折:「你少不的撇摇槌,学打几句莲花落。」也作「爻槌」。
《骈字类编》:大槌
南史朱超石传魏明元皇帝遣南平公长孙嵩三万骑肉薄攻营于是百弩齐发魏军既多不能制超石初行别赍大槌并千馀张槊乃断槊三四尺以槌之一槊辄洞贯三四人魏军不能当遂溃
《漢語大詞典》:槌凿(槌鑿)
谓用槌子凿子敲击穿通。 宋 赵崇绚 鸡肋·古人嗜好:“ 唐 陆鸿渐 嗜茶, 魏明帝 好槌凿声。”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听得间壁槌凿之声,从壁缝里张看,只见 胡美 与 卢智高 俱蹲在地下。 胡美 拿着一锭大银, 卢智高 将斧敲那锭边下来。”
《漢語大詞典》:槌心
以手捶胸。表示极度悲伤。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身非木石,与狱吏为伍,此 少卿 所以仰天槌心,泣尽而继之以血也。”
分類:捶胸悲伤
《高级汉语词典》:锣槌  拼音:luó chuí
敲锣用的有撞头的杆
《國語辭典》:擂槌  拼音:léi chuí
木杵。磨米浆的用具。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小经记》:「擂槌。俗谚云:『杭州人一日吃三十丈木头。』以三十万家为率,大约每十家日吃擂槌一分,合而计之,则三十丈矣。」
分類:物用槌子
《漢語大詞典》:犀槌
亦作“ 犀椎 ”。 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小槌。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阿翘 ﹞俄遂进白玉方响,云本 吴元济 所与也,光明皎洁,可照十数步。言其犀槌,即响犀也,凡物有声,乃响应其中焉。”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土花曾染 湘 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参见“ 方响 ”。
《漢語大詞典》:方响(方響)
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创始于 南朝 梁 ,为 隋 唐 燕乐中常用乐器。 唐 牛殳 《方响歌》:“乐中何乐偏堪赏,无过夜深听方响。”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比上膳,以行在草草无乐,鸚鵡大呼:‘ 卜尚乐 起方响!’久之曰:‘ 卜娘子 不敬万岁。’盖 道君 时掌乐宫人以方响引乐者,故犹以旧例相呼。 高庙 为之罢膳泣下。”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归讯》:“引清謳,击方响。”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乐舞声歌·方响文献通考·乐七
《國語辭典》:牙槌  拼音:yá chuí
对占卜算命的术士及江湖医生的称呼。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怕不待要请太医,看脉息,著甚么做药钱调治,赤紧的当村里都是些打当的牙槌。」也作「牙推」。
《國語辭典》:牙推  拼音:yá tuī
对占卜算命的术士及江湖医生的称呼。《刘知远诸宫调。第一》:「我女儿曾有牙推算,不久咱门风也改换。」元。关汉卿《拜月庭》第二折:「谁想他百忙里卧枕著床,内伤外伤,怕不大倾心吐胆,尽筋竭力把个牙推请。」也作「牙槌」。
《国语辞典》:槌子  拼音:chuí zi
敲击器物的工具。如:「我想钉个钉子来挂画,却到处找不到槌子。」
《國語辭典》:爻槌  拼音:yáo chuí
唱莲花落的击鼓槌。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投奔我的都是那矜爷害娘,冻妻饿子,折屋卖田,提瓦罐爻槌运。」也作「摇槌」。
《國語辭典》:棒槌  拼音:bàng chuí
1.捶打用的木棒。《金瓶梅》第三八回:「妇人见他的话不防头,一点红从耳畔起,须臾紫胀了双腮,便取棒槌在手,赶著打出来。」
2.愚笨。如:「长这么大了还不识几个大字,真棒槌!」
3.外行人。如:「若说到音乐,那他可是个棒槌。」
《漢語大詞典》:钝槌(鈍槌)
亦作“ 钝鎚 ”。 笨重的槌子。比喻愚钝。晋书·祖纳传:“君 汝 潁 之士,利如锥;我 幽 冀 之士,钝如槌。持我钝槌,捶君利锥,皆当摧矣。”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自此韜餘刃,终当学钝鎚。”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颇有聪颖士,利锥非钝槌。”
《漢語大詞典》:槌琢
锤炼雕琢。 前蜀 贯休 《怀薛尚书兼呈东阳王使君》诗:“何妨槌琢后,更献至公看。”
分類:锤炼雕琢
《漢語大詞典》:槌砧
铁锤和铁砧。锤锻之器。 北齐 刘昼 新论·贵言:“ 越 劒性鋭,必託槌砧,以成纯钩。”
分類:铁锤
《骈字类编》:槌上
王羲之司州帖仆事中久宜暂东复令白便行还便行当至剡槌上二十日后还以示政当与君前期会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