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槃 → 槃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287,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2  73  74  75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后分涅槃
后教涅槃经
祇哆槃那
祇哆槃林
乌波提涅槃
涅槃
涅槃那
二种涅槃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涅槃字义
小乘二家涅槃
五种涅槃
涅槃分
涅槃山
涅槃色
后分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般涅槃经后分之异名。
后教涅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涅槃经为佛一代中最后之教法,故冠以后教二字。
祇哆槃那
【佛学大辞典】
(地名)Jetavana,旧称祇哆槃那。新称逝多饭那,誓多饭那。译作胜林。祇洹精舍所在之处。(参见:祇树)。翻梵语九曰:「祇洹林,应云祇哆槃那,亦云祇哆槃林。译曰:祇多者胜,槃那者林。华严经三十一卷。」
祇哆槃林
【佛学大辞典】
(地名)誓多林之意,(参见:祇树)
乌波提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译言有苦涅槃。谓外道小乘之涅槃也。慧苑音义下曰:「乌波,此翻为有,提云苦也。谓二乘所得无馀涅槃,未离变易,行苦随故。有馀涅槃,及诸外道所计涅槃,并未离三苦故。」Upa%dhi-nirva%na。
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昵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證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缚喃。波利者,圆也。昵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 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语佛源】
涅槃,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槃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槃。」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槃》,借用佛语「涅槃」,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李明权)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诸众生,厌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證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也。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涅槃那
【佛学大辞典】
(术语)涅槃之具名。涅槃玄义上曰:「毗婆沙云涅槃那,今经无那字,盖译人存略耳。」大乘义章十八曰:「涅槃,此名灭。那者名息。究竟解脱永苏息故。」华严疏钞五十二曰:「那,入义。」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涅槃。(参见:涅槃)
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昵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證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缚喃。波利者,圆也。昵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 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语佛源】
涅槃,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槃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槃。」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槃》,借用佛语「涅槃」,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李明权)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诸众生,厌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證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也。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二种涅槃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有馀涅槃,二无馀涅槃。新译曰有馀依,无馀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于惑业而曰馀。有馀涅槃者,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馀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馀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馀也。此二种之涅槃,同为一体。三乘之行人,于初成道时,虽證得之,而无馀涅槃之现,则在于命终之时。智度论三十一曰:「涅槃是第一法无上法。是有二种:一有馀涅槃,二无馀涅槃。爱等诸烦恼断,是名有馀涅槃。圣人今世所受五众尽,更不复受,是名无馀涅槃。」此二种就大小乘分别之,有三门:一、单就小乘分别。断生死之因,犹馀生死之苦果,谓之有馀涅槃。断生死之因,同时使其当果毕竟不生,谓之无馀涅槃。现无馀涅槃之相,在命终之时。盖无馀涅槃者,灰身灭智,一有情都灭也。二、单就大乘分别。变易生死之因尽,为有馀,变易生死之果尽,为无馀。三、大小相对而分别。小乘之涅槃为有馀,以犹有变易生死故也。大乘之涅槃为无馀,以更无馀之生死故也。此一义出于胜鬘经。见胜鬘经宝窟下本。又身智永灭,大小乘各异其说。小乘之空义,谓三乘之圣人,入于无馀涅槃,则身智永亡而无一物。法界中灭一有情也。大乘中有相性二宗。相宗之唯识宗谓定性二乘之无馀涅槃,为毕竟都灭。不定性之二乘及佛之无馀涅槃,非为实灭。二乘之人,离分段生死,谓为无馀涅槃,佛息应身之化,归于真身之本,谓为无馀涅槃。性宗三论华严天台之诸家,谓无有定性之二乘,毕竟成佛也。故法界无有实灭之无馀涅槃者,但息妄归真,缉化还本,而入于无馀涅槃耳。大乘义章十八曰:「入义有三义:一就实论,入息妄归真,从因趣果。二、真应相对,息化归真,故名为入。三者唯就应,现舍有为过,趣入无为,故名入。」
【佛学常见辞汇】
有馀涅槃和无馀涅槃。如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但其身体还在,名有馀涅槃,或有馀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虽尽,但犹馀有漏的依身;待其依身亦亡了,才名无馀涅槃,或无馀依涅槃。
【佛学次第统编】
就生死总说涅槃,就涅槃亦说有其差别,故依涅槃有有馀、无馀二种。新译作有馀依、无馀依。依、有漏之依身也,对惑业曰馀,此二属小乘涅槃。
一、有馀涅槃者,生死之因惑业尽,犹馀有漏依身之苦果也。
二、无馀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而无所馀也。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三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三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三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常无常异,故不相成。大乘之三德,体性是常,大乘之涅槃亦是常。常义相顺,故得相成。」(馀三义略)。又就常乐我净四德,分别大小,则大乘之涅槃,具有四德,小乘之涅槃,四义不定。据小说小。则小乘之涅槃,有常乐净之三,唯无我之一。何则?涅槃为无为,不迁于四相,故说为常,又何断之惑体,永灭不起,故名为常。寂灭之体永安,故名为乐,离垢染故称为净,而于此涅槃中,身智俱灭,无自在之大用,故无可名为我(俱舍论说灭谛之行相,谓为灭,净,妙,离因而可知无我德),据大说小,则某时全夺四德而悉为无。某时与以乐净之二,而不许我常之二。全夺之者以彼尚有变易生死故也。许净乐之二者,就离分段生死上,有一分净乐之义故也。法华玄论二曰:「大小之涅槃凡有三义:一、本性寂灭非本性寂灭异。小乘之涅槃,灭生死而涅槃也。大乘之涅槃,生死本来涅槃也。故法华方便品言之,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二界内界外断惑异。小乘之涅槃,唯断界内分段生死而止,大乘之涅槃,并断界外变易生死也。三、众德具不异。小乘之涅槃,无身无智,故不具众德。大乘之涅槃,具身智,故具法身般若之德。」法华玄赞二,谓真如具三德,以成涅盘,一真如生圆觉,名为般若。真如之体为觉性故也。小乘之涅槃体非觉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体,以出所知障名为法身。彼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也。小乘之涅槃,非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体,众苦都尽,离分段变易二死,故名解脱。小乘之涅槃,离分段生死,未脱变易生死,故非圆满之解脱。然就离分段之生死,谓为三乘同坐解脱之床。由此小乘亦得名涅槃,而非为大涅槃,以其不具足故也。要之离分段变易二生死,有无边之身智,具法般解之三德,常乐我净之四义者,大乘之涅槃也。唯离分段之生死,灭无身智(身大乘言之有变易生死之身智),三德之中,仅具解脱之一分,四义之中,唯具常乐净之三者,小乘之涅槃也。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的涅槃和大乘的涅槃。小乘的涅槃,灭生死而涅槃;大乘的涅槃,生死本来就是涅槃。又小乘的涅槃,只断界内分段生死而已;大乘的涅槃,同时也断界外之变易生死。
涅槃字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前言涅槃为灭等者,是字释也,更有义释涅槃Nirva%na者。婆沙论二十八曰:「涅名稠林,槃名为出。出蕴稠林,故名涅槃。复次槃名织,涅名为不,以不织故,名为涅槃。如有缕者便有所织,无则不然,如是若有业烦恼者便织生死,无学无有业烦恼,故不织生死,故名涅槃。复次槃名后有,涅名无,无后有故,名为涅槃。复次槃名系缚,涅名为离,离系缚故,名为涅槃。复次槃名一切生死苦难,涅名超度,超度一切生死苦难,故名为涅槃。」涅槃经二十五曰:「涅者言不,槃者言织,不织之义,名为涅槃。槃又言覆,不覆之义乃名为涅槃。槃言去来,不去不来,乃名涅槃。槃者言取,不取之义,乃名涅槃。槃言不定,定无不定,乃名涅槃。槃言新故,无新故义,乃名涅槃。槃言障碍,无障碍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有优楼祛迦毗罗等弟子言:槃者名相,无相之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槃者言有,无有之义,乃名涅槃。槃名和合,无和合义,乃名涅槃。槃者言苦,无苦之义,乃名涅槃。」
小乘二家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部宗谓涅槃为本来实有。断烦恼时,起所谓离系得之绳属之于行者之身也,成实宗谓涅槃为无法,生死因果之无,是涅槃也。大乘玄论三曰:「小乘二师者,毗昙计无为为涅槃。是善是常本有,在烦恼外,断烦恼起得得之属于行者,成论明涅槃但是无法。」
五种涅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凡夫计度五种之现涅槃:一以欲界为證处而爱慕之故,二爱慕初禅之性无爱故,三爱慕二禅之心无苦故,四爱慕三禅之极悦故,五爱慕四禅之苦乐两亡故。计度此五处之现涅槃,故堕落于外道,惑于菩提之性。见楞严经。
涅槃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处在昙鸾论注所谓「不断烦恼得涅槃。」解此有种种:一、分为分圆之义。谓往生于极乐證涅槃之一分,涅槃之分得,證理未为圆满也。二、分为因之义。谓可至涅槃之因分。正定聚之身分也。三、分为分齐之义。谓涅槃證果之分齐。即言涅槃也。
涅槃山
【佛学大辞典】
(譬喻)对于生死之河而譬涅槃于山。千手经曰:「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又佛之入涅槃,如日之入山,故譬涅槃于山。涅槃经十四曰:「佛日将没大涅槃山。」大日经疏二十曰:「如是大涅槃迹极通本,众生有缘薪尽,即如来方便之火息,故涅槃也。佛日既隐于涅槃山,故黑色也。」
涅槃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黑色也。以五转中涅槃当于北方黑位故也。(参见:五转)